基于PEST分析法的三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探究

2016-10-26 06:27韩东庆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三亚市三亚文化产业

韩东庆

(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基于PEST分析法的三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探究

韩东庆

(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通过PEST分析法这一管理学模型视角,对三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探究三亚海洋文化产业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谋海洋文化产业新发展、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海洋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战略、深入挖掘海洋文化资源,打造区域特色海洋文化产业品牌三个方面提出了三亚市海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PEST分析法;三亚;海洋文化产业

众所周知,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的关系亦是如此,海洋文化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引擎。海洋文化产业是相对于文化产业而言的,它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盖于文化产业之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亚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海洋人文资源,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三亚作为海南海洋强省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节点城市,离不开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产业是三亚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产业在三亚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海洋文化产业是推动三亚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更深层次科学地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深刻理解海洋文化产业与三亚两者相互发展的互动格局,以PEST分析法框架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分析,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文化(Sociocultral),T是技术(technology)。

一、海洋文化产业概念及其分类

关于海洋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界对此也莫衷一是。苏勇军教授认为:“海洋文化产业是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物质需求,以海洋文化资源为原料,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产业。”*苏勇军:《浙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海洋出版社,2011年版,第17页。张开城教授认为:“海洋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海洋文化产业的产业范围和行业分类,可以划分为滨海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涉海休闲体育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业、涉海工艺品业、涉海对策研究与新闻业、涉海艺术业。”*张开城:《海洋文化和海洋文化产业研究述论》,《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第16期,第4页。二位学者虽然表述不一,但是都从海洋文化生产和海洋文化服务两个方面进行了概念阐释。

海洋文化产业是一个复合型概念,它至少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包含海洋文化,另一方面包含文化产业,同时又包含海洋产业的内容。从文化学角度来看,海洋文化产业是基于海洋文化这一概念所延伸的;从产业分类角度来说,海洋文化产业是基于海洋产业分类中一种更为具体的分类方法;从数理角度来说,海洋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是集合关系中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文化产业包含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产业被包含于文化产业;海洋文化产业是海洋文化、海洋产业和文化产业三者交叉融合形成的。具体三者关系如图1所示。

图1海洋文化、文化产业、海洋产业

与海洋文化产业关系

通常来讲,海洋文化产业就是关于海洋文化和海洋产业的文化产业。海洋文化是海洋文化产业的前提和出发点,海洋产业和文化产业是海洋文化产业的落脚点。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最为根本的是要梳理出海洋产业包含哪些类别。张开诚教授关于海洋文化产业的分类,是从文化资源开发角度,不能全面系统地概括出海洋文化产业,因此应当从海洋文化以及文化产业分类标准角度,具体是国家统计局于2012年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为基础。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海洋文化产业分类

二、三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PEST分析

(一)政策环境分析

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三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近年来国家、海南省政府和三亚市政府等部门和单位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或间接促进三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三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如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国粗海洋局出台《10条政策措施支持海南海洋事业发展》;2012年国务院出台《全国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3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海洋局出台《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海南省人民政府出台的《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2014文化部和财政部出台的《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当前三亚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已形成中央、海南省政府和三亚市政府三级联动政策局面,三亚乃至海南省发展海洋经济,从中央、国家海洋局到海南省本级,都给予了多项有利政策。比如在在人才引进政策方面,三亚制定引进人才办法,重点行业将享多项优惠政策,如邮轮游艇、港航业、海洋现代装备制造、海洋现代渔业、海洋科学与技术等海洋产业;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竞赛表演、海上休闲运动等文化体育产业符合引进人才标准和要求,被引进三亚的人才,享有住房保障或安家补贴、岗位津贴、科研基金资助、税收融资等方面优惠、社会保险服务、出入境和居留服务;创业给三亚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显著效益或获得国家、省市等科技成就的,政府给予配套奖励;还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就学、办理落户三亚手续、妥善安排配偶就业、承认原有待遇、组织休假体检等。可以看出三亚市政府对发展海洋文化是非常重视的,给予了很多政策扶持。

(二)经济环境分析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经济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对文化和文化产业要求和发展也会越来越高。卞崇道认为: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结合产物,产业决定文化,文化推动产业发展。

根据三亚市公布的2015年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三亚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4.38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8361元。历史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就有可能进入以居民购买力充分释放、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为特征的快速发展期。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可以极大地刺激当地产业不断发展,对文化消费层次性和多样性也提出了要求,尤其是第三产业。2015年三亚市人均生产总值58361元,远远超过3000美元,有利于刺激人民对海洋文化的消费,成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和动力。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三亚具有独特的得天独厚的海洋自然资源、海洋人文资源和丰富的节庆会展资源。在海洋自然资源方面,三亚被誉为“东方夏威夷”,它拥有全海南岛甚至全国最美丽的海滨风光,阳光、海水、沙滩构成了三亚旖旎的热带风光。在海洋人文资源方面,南山佛教文化苑、大小洞天道教文化、凤凰岛邮轮基地已经成为国内外着名的海洋文化旅游景区和基地;崖州古城有悠久的历史和繁多的名胜古迹,是海南旅游胜地;三亚还有浓郁的南国珍珠文化和贝壳艺术。在海洋节庆会展资源方面,三亚市既有依托于传统文化而举办的节庆会展活动,又有现代兴起的。如根据中国传统的二月二龙抬头民俗举办的三亚龙抬头节;依托于独具特色三亚疍家文化而举办的“中国·三亚疍家文化节”,开展“疍家文化主题论坛”“疍家文化主题晚会”“疍家龙舟比赛”“三亚疍家美食文化节”“疍家历史文化图片展”等系列活动。现代兴起的节庆会展活动有三亚国际游艇展暨海洋文化节和三亚(国际)海洋文化节。这些优越的自然、人文和会展节庆资源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基础和条件。

但是,当前三亚市在海洋文化资源利用方面。主要是通过旅游形式开展,旅游业一直是三亚市国民经济的绝对支柱性产业。根据三亚市公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三亚市旅游业总收入约302.31亿元,而2015年三亚市国民生产总值为435.02亿元。旅游业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比例高达70%。旅游业作为三亚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柱产业,所占比重过大,过分依赖于旅游业会导致经济结构太单一。显然不利于三亚市产业结构调整和长期发展。

(四)科技环境分析

放眼我国沿海省份,与沿海省份相比,海南省海洋科技竞争能力基本上处于倒数位置。从杜利楠,栾维新,孙战秀,片峰四位学者所做的《中国沿海省区海洋科技竞争力动态演变测度》中的“沿海省区海洋科技竞争力评价结果”和“2006—2012年沿海省区海洋科技竞争力的变化趋势图”显示海南省的海洋科技竞争力从2006—2012年都处于末位,海南省处于沿海省区海洋科技竞争力的第四类地区,也就是较差区*杜利楠,栾维新,孙战秀等:《中国沿海省区海洋科技竞争力动态演变测度》,《中国科技论坛》,2015年第8期,第103页。;黄瑞芬和曹先坷二位学者的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沿海省市海洋科技竞争力比较与分析》,所做的“沿海各省市海洋科技综合竞争力得分与排名”统计显示:海南省在海洋科技发展基础水平得分和海洋科技产出能力得分以及产出效率等各项指标中都处最后一位*黄瑞芬,曹先珂:《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沿海省市海洋科技竞争力比较与分析》,《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第12期,第188页。。

从上述不同学者研究中,可以看出海南是属于海洋科技竞争力水平绝对劣势地区。如果从海南省整个视角来看三亚的科技环境太过于宏观的话,我们可以通过检索关于“海洋文化”的研究著作,将三亚与同类沿海城市作对比。

从横向对比来看,得出的结果同样不尽人意。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三亚海洋文化”词条,相关论著发文1995年—2015年总量为198篇,而同类城市中青岛为1764篇、厦门为636篇、宁波为607篇、深圳为387篇、天津为361篇、大连为938篇、舟山为1379篇、上海为1687篇,从数字中可以看出三亚关于海洋文化研究的数量远远低于其他同类城市。从这可以看出:研究数量少,整体上的海洋文化就缺乏科研支撑,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就会不足。总体来说科技资源是三亚市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一大短板。

三、三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创新

三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节点城市,目前已明确将通过海洋产业、文化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建设海洋强市。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将三亚建成“两区”,即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洋综合管理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海洋旅游胜地、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四中心”,即邮轮游艇发展中心、海洋科教中心、海洋文化中心和现代渔业中心。三亚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和发展条件,借鉴全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经验和教训,选择适合自身特色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与策略。

(一)抓”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谋海洋文化产业新发展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把三亚建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排头兵和主力军。这为三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三亚应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谋篇布局,抢抓机遇,借助“一带一路”推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扩大对外开放新空间,着眼“一带一路”产业加速融合,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广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实现海洋文化产业新发展,迈上新征程。

(二)深入挖掘海洋文化资源 ,打造区域特色海洋文化产业品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特色造就一方文化产业。三亚海洋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海洋自然资源特别丰富,但文化资源并不等于文化产业,三亚在文化资源方面并没有深入挖掘和开发,除了旅游之外,并没有形成特色显著的文化产业品牌和示范基地。以第二批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命名的海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例 ,舟山市就有3家单位榜上有名(总命名6家单位),而且三家单位在充分利用海洋文化资源,打造海洋特色文化产业方面有其显著特色。舟山国际沙雕有限公司把舟山沙雕节打造成集策划、传播、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创意文化产业;有着百年历史的普陀岑式木船作坊,其传统木船制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普陀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全国首家以传承舟山传统渔文化、发展现代海洋运动文化为特色的专业特色园区。

通过与其他地区海洋文化资源开发对比,可以看到三亚海洋文化资源丰富,但是开发形式太单一,仅旅游开发做的很好,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开发,要充分开发其特色的海洋文化内涵,走特色发展道路,培育各地特色文化品牌,切勿同质化发展,使其换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培育和扶持一批海洋文化产业品牌,形成示范和带动作用,有利于推广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更多海洋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实现三亚海洋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三)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海洋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战略

三亚地区目前有5所高校,其中,琼州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已于2015年9月30日挂牌更名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同时中国海洋大学三亚研究生院也在该校挂牌成立。目前该校已成为国家海洋局、教育部、中国海洋大学、中海油、中科院、海南省、三亚市、三沙市等共建高校。该校从“十二五”规划以来,一直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重点发展海洋、旅游、民族、生态等学科专业,形成海洋科学、海洋人文等优势和特色学科,致力于培养创新性应用型海洋人才,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大局。2015年8月,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还正式命名三亚学院等六家单位为第一批全国海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高校的转型发展紧密结合三亚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三亚地区海洋人才培养;有利于海洋文化产品创作;有利于海洋文化传播和发展;有利于服务三亚海洋经济发展。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学校的作用,建立三亚的海洋知识普及、海洋文化传播和海洋人才培养基地。

此外,还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发展体系,培养既懂得海洋文化、海洋文化资源、海洋文化发展理念等理论知识又能进行实践操作、实操性强的复合型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在人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留住人才,尤其是区域内优秀的海洋类和文化产业类人才,防止人才外流;另一方面要建立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等研究机构、院所和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政策条件和经济条件等优惠方式吸引区域外优秀人才来服务三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要抓住国家目前正大力倡导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鼓励广大社会人员和青年学生投入到海洋文化产业创业和创新浪潮中,为三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结 语

文化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也是当前城市竞争的一个新特点,海洋文化产业亦是如此。对海洋城市来说,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具有至关重要作用。三亚虽然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但是因为其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原因限制,导致其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一直滞后。总的来说三亚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有很大潜力和空间。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已为三亚的发展迎来了重要历史性机遇,海洋文化产业在三亚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然大有作为。

[1] 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东方, 2009(5).

[2] 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及其与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关系的几点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

[3] 熊赛男,龙理鹏.SWOT分析基础上的三亚蛋家民俗文化开发模式[J].当代旅游旬刊,2013(4).

[4] 张亚红,蒲嘉欣.三亚民俗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中国市场,2014(42).

[5] 蔡道成,张侨.SWOT模型在三亚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J].特区经济, 2010(5).

[6] 陈珏宇,王源.基于国际化视角的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5).

(责任编辑:张玉秀)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Culture Industry in Sanya Based on PEST Analysis

HAN Dong-q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PEST analysis,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culture industry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anya marine culture industry are analyzed. From the strategic opportunity to the national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seeking new development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rine culture industry integration of marine culture industry talents development strategy, exploring marine culture resources, building the proposed path of Sanya marine culture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ree aspects of the features of marine culture industry brand.

PEST analyticalmethod; Sanya; marine culture industry

2016-06-25 作者简介:韩东庆,男,汉族,安徽亳州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G124

A

1009-9743(2016)03-0087-06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6.03.017

猜你喜欢
三亚市三亚文化产业
『贵州小三亚』——罗甸
尚赫训练营燃情三亚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碰撞:海南三亚与河北迁西
跨境电商背景下三亚市服务业总部经济发展路径探讨
三亚市幼儿海洋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三亚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三亚的海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