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工业化现实思考与路径选择

2016-10-26 06:27何王亚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工业化工业农村

何王亚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工业化现实思考与路径选择

何王亚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加快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工业化,是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工业化依然存在着资源配置扭曲、产业转移受到限制、外商投资不足、人才和资金制约、观念思想陈旧等一些现实困境。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做到:改变政府职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宣传创新创业,形成较好文化氛围;打破地区市场壁垒,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增强金融扶持力度,设立农村工业化专项基金。

中部地区;农村工业化;困境;路径

一、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特征也愈发明显。2015年三季度GDP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都体现出当前整体经济和工业发展不振状态;与此同时,德国工业4.0计划、美国“再工业化”,也都对我国工业化进程提出了挑战。因此,如何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培育新动力,释放新潜力,已成为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我国工业化进程,实质上是在区域和城乡不平衡状态下进行的,具体表现是: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快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地区工业化快于农村地区。当前,我国工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人力资本上升窘境,但同时也伴随着广大中西部农村工业化滞后情况。在中西部广大农村进行工业化建设,一方面可以释放农业人口,减少省际流动,从而降低工业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产业转移,推动农村地区城镇化建设。我国中部地区毗邻东部,在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农村工业方面有着天然区位优势,加快中部地区农村工业化,将是我国“后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时代必然选择。

二、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工业化现实困境

(一)地方政府的“攫取之手”造成资源配置扭曲

地方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过分干预,本质上造成了资源配置扭曲,阻碍了要素和商品自由流通。由于我国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格局存在,城市工业在获取资源要素方面具有优先索取权,政府更倾向于扶持高产值、更有纳税能力的城市工业企业,这种现象在渴望以经济增长显示地方政绩的中部地区更加突出。

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之所以工业化进程缓慢,关键在于城乡之间对于各种资源要素的争夺。长期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实质上就是中心城市不断扩张,侵占农村土地过程。大量的开发区、高新区和工业园区,都是通过对农村土地占有而建成的。城市的辐射固然能够对农村工业化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过分强调城市扩张,则造成了农村工业发展各类资源被占用、被扭曲。在县级财政独立直接交给省级政府后,上级市级政府与下属县级政府在经济方面竞争更加激烈,进而导致了“财权”和“事权”背离,市级政府有强烈欲望和动机通过行政手段来获取更多资源以进行城市建设,这就导致大量县级区域被划分甚至“撤县改区”,广大基层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和工业化进程进而被忽视。城乡间工业发展不协调,是现阶段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存在主要困境。

(二)“锦标赛”条件下市场分割使产业转移受到限制

目前我国很多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战略,还是以承接东部地区产业为主。如安徽就成立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专门承接来自长三角地区转移产业。但是,我国分税制改革以后的增长动力,一直来自于地方政府“竞争锦标赛”,各省份之间也在为GDP、财政收入和就业率等指标,进行着激烈竞争,以实现在“锦标赛”中胜出。

由于我国目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很多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不约而同受到了影响,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分割倾向也逐渐抬头,东部沿海地区地方政府更愿意通过干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采用各种优惠政策对本地区企业进行扶持,以保证当地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和更多的财政收入,这就使得一些东部省份缺乏向中部进行产业转移动力,甚至有着优先转移本身落后地区的思想,如苏南向苏北转移。这种地区间存在的隐性壁垒,阻碍了区域间跨越性发展,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作用受到限制。这样一来,中部农村在发展工业时,便无法通过大规模产业转移方式获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造成很多中部地区县级区域无所适从。

(三)外商直接投资(FDI)不足使农村工业化举步维艰

苏南地区和珠江地区实行农业化向工业化跨越的基本经验,就在于大范围招商引资,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办厂或者合资办厂形式,迅速实现资本积累、厂房建设和技术转让,在短时间内形成生产力。但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严重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如图1所示,其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相对较少。一方面,中部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基础设施差,外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经济基础更好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实现规模生产;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开放程度较东部地区差,交通运输不如东部地区便利,又没有更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的制度环境,造成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相对较少;同时,在当前中部地区进行农村工业化时,世界经济还处在经济危机恢复状态,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复苏过程中自顾不暇;另外,东南亚、印度、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在同中国激烈地争夺着国外投资资金,我国日益提升的人力成本,更使得中部地区农村在进行招商引资时不占优势,难以轻易和跨国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图1

(四)人才和资金成为制约农村工业化的重要障碍

进行农村工业化,首要的两个要素就是资本和人力,任何企业建设,都需要这两种要素大量投入。由于招商引资的难度和产业转移的阻碍,中部地区农村很难从外部获得资金支持,自身薄弱的经济基础,也难以为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与资金短缺相比,人才的匮乏更是制约农村工业化的关键因素。农业工业化发展需要在集约化、现代化基础上不断增加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这对参与者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更细要求,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相应人才队伍做保障,然而目前中部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虽然数量较多,但是职业化素质却不高,人力结构非常不合理,再加上很多农村工业化建设并没有把人才开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展,使得人才流失严重,收入、福利以及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劣势,也使得农村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导致很多中部农村工业化进程遇到新瓶颈。2015年6月的大学毕业生调研显示,只有15.7%的大学生愿意回到中西部家乡工作,回到农村的就更少。在我国工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移的今天,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很难在清理产能杠杆,淘汰落后产业的政策中实现工业化。

(五)观念思想陈旧是农村工业化内在阻力

温州之所以能够通过民营企业自我发展实现农业向工业转变,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在当地自古以来就有着经商传统,温州模式是在温州人不断发挥自身企业家才能发展商贸的独特背景下发展壮大的,这也是为什么温州模式能够先市场化后工业化。但是我国中部省份大多数地区缺乏创业传统,大多数居民,包括农村居民,缺乏创业意识,大家对创业多持淡漠、甚至怀疑态度,同时也失去了抓住潜在市场机会,此外,绝大多数农民由于自身素质和外界环境影响,他们更愿意从事相对稳定传统农业相关行业,而对传统农业以外比较陌生的行业而言,他们更多的是持回避态度,以此回避风险性。因此,中部地区落后陈旧观念和思想使其很难如温州一样,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工业化。根据我们调研结果,在安徽阜阳地区农村,抽样的500个村民中,有402位村民希望自己孩子成为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职员等体制内人员,占调查的80.4%。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思想观念的陈旧,会严重阻碍当地农村工业化进程。

三、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工业化路径与思路

(一)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发展而言,由于当地观念问题,仅仅依靠民间自发的发展农村工业,必然是困难重重,因此必须要依靠地方政府力量。但是,在进行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转变职能,认清自身角色并做好定位,确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首先,政府要充分认清市场力量,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 苏南模式作为我国农村工业发展典型,其主要特征就是地方政府超强干涉,但是随着苏南模式不断发展,其创新着力点是在地方政府强力作用同时保证市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对中部地区农村工业化发展起到借鉴作用。在发展农村工业时,切不能越俎代庖,用政府行为来代替市场调控进行决策,尤其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禀赋,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投资。

其次,政府要做好服务工作,解决市场失灵 市场不是万能的,由于中部地区农村整体经济基础薄弱,因此必须要通过政府引导,如在招商引资、产业转移和聚集、以及园区建设方面,这都需要政府投入,通过政策优惠与相应补贴,在工业化初期做好推动作用。

最后,政府要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为企业保驾护航 工业化主体是企业,而企业只有在完善市场制度下,才能得到快速发展,故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在制度建设方面对工业化发展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

(二)积极宣传创新创业,形成较好文化氛围

中部地区若要实现工业化,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当地农村广大农业人口进行劳动力转移。浙江温州发展经验表明,只有在当地形成较为浓郁的商业和创业氛围,才能使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化。因此,中部地区需要进行创业氛围大力宣传,改变当地居民传统思维定势。

1.要积极发挥回乡创业人员作用 回乡创业人员在外多年,观念上更接近于发达地区,且在当地又有一定社会关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身边亲朋好友。当地政府要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便利,积极为他们回乡创业提供优惠条件和各项服务,通过他们的典型示范作用,对固有观念产生影响。

2.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在区域内加大各种舆论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形式,宣传自主创业好处和大众创业背景,打消群众顾虑,使其接受市场经济和商业时代各种观念。

3.要加强学校教育 青少年接受能力较强,观念更新快,通过学校教育可以在学生间进行思想教育,并且通过他们影响父母,同时也培育大批新型创业者。

(三)打破地区市场壁垒,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是通过地方间竞争,形成强大的动力。但是这种方式虽然带来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重复投资、市场保护行为,造成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因此在中部地区进行工业化时,必须要打破地区市场壁垒,在区域协同中实现共同发展。

1.要实现中部地区内部协同 各个县在发展农村工业时,要避免恶意竞争、重复建设行为,切不可为了眼前利益而进行资源争夺,而是要基于当地资源禀赋进行发展,通过共建园区、共建企业等方式,引进优势项目和企业、培育支柱产业,构筑以工业为主导的新型农村经济结构;同时还要形成内部区域之间合作,特别是实行城乡工业合理分工协作。

2.要与东部地区进行协同 中央政府已经出台了“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中部和东部很多身份都在其中。中部地区要利用这一契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同时还要主动引进东部地区先进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促进工业化质量提高。

(四)增强金融扶持力度,设立农村工业化专项基金

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来看,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较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但仍然存在着信贷供给不足、农村资金外流等诸多问题。应加大对农村工业金融支持力度,完善针对农村工业的金融体系,增加农村工业资金供给,满足农村工业资金需求。首先,拓宽融资渠道,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对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农村工业重要融资渠道之一,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其次,各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要加大对农村工业金融扶持力度,办理专门的贷款服务,以解决农村初创企业因各项手续不全而无法及时取得概况窘境;再次,各地方政府可以积极为当地企业进行牵线搭桥,通过融资平台、天使投资、解决企业资金问题;最后,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农村工业化基金,对于符合要求的企业,可以进行无息借贷甚至直接补贴,切实解决其资金问题,促进其发展。

[1] 王小鲁.农村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改革,1999(5).

[2] 李克强.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J]. 中国社会科学,1991(3).

[3] 王颂吉,白永秀.城乡要素错配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理论与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7).

[4] 钟宁桦.农村工业化还能走多远?[J].经济研究,2011(1).

[5] 成德宁,郝扬.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工业的困境及发展的新思路.学习与实践[J].2014(3).

[6] 蔡建娜.从属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转型下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珠江模式和温州模式之比较[J].上海经济研究,2007(3).

[7] 洪银兴.苏南模式的演进及其对创新发展模式的启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2).

[8] 陈文理.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制度创新及其作用——珠江三角洲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

[9] 董晓宇.“苏南模式”的理论和实践30年回顾[J].现代经济探讨,2008(8).

[10] 吴愈晓.劳动力市场分割、职业流动与城市劳动者经济地位获得的二元路径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11(1).

[11] 付文林,赵永辉.价值链分工、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J].财经研究,2014(1).

[12] 朱喜群.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合力驱动: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江苏社会科学,2015(4).

[13] 踪家峰,周亮.市场分割、要素扭曲与产业升级——来自中国的证据(1998~2007)[J]. 经济管理,2013(1).

(责任编辑:赵峰)

The Path to Re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HE Wang-ya

(Economics School,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To speed up the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Central China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to foster the new power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There are still som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such as the distor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restriction of industrial transfer, the shortage of foreign investment, the restriction of talents and funds, and the old ideas, etc. In the course of future development should do the following: first, change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do something for something in the future; secondly, actively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o form a good cultural atmosphere; again, break the regional market barriers, to achieve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finally,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support, to establish special funds for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central region;rural industrialization;difficulties;path

2016-06-02 作者简介:何王亚,男,汉族,安徽亳州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F127

A

1009-9743(2016)03-0093-05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6.03.018

猜你喜欢
工业化工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人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