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保健局专家调养有道

2016-10-27 08:46中央保健局原局长王敏清87岁
饮食保健 2016年9期
关键词:吐口保健冠心病

中央保健局原局长 王敏清(87岁)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江海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 喻清和

中央保健局专家调养有道

中央保健局原局长王敏清(87岁)

很多年轻人身体都没有我好!我50年没得过感冒,60年体重没变过(身高170厘米,一直保持在62公斤左右,浮动不超过1公斤),现在还有24颗牙,心电图跟教科书上的一样,没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对于养生,我有一些自己的理解。

吃什么无所谓,但不能傻吃

对于饮食,我觉得首先不要愧对嘴。喜欢吃的得吃,我爱吃肉,但我不傻吃。我认为吃什么无所谓,关键是要吃七八分饱。如何把握七八分饱?建议到下一顿吃饭前有饥饿感即可。如果下一顿前不太饿,就说明上一顿吃多了。

另外,还得多活动,不贪图享受,保护自己的功能,才能健康长寿。我经常步行、坚持体力活动。平日,我只要不赶时间、不提重物就不乘车(免费车也不坐),尽量不坐电梯。不过,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玩命,更不能以损害身体健康为代价。

我要强调一句:不要因为任何理由耽误睡觉。只有保证了睡眠,才能保证老天爷给你的天然防御系统,才能有很好的免疫力。现在很多年轻人过劳死,都是因为长期熬夜,长期透支。最好的睡眠是每晚十一点到第二天早上七点,我每晚十点上床,十点半入睡,通常一睡7-8小时不醒。如果做不到,起码也要保证24小时之内有一个睡眠周期。

养生就像穿衣服,无固定模式

养生没有固定模式,就像买衣服,身高、年龄、职业和生活环境不同,穿的就不同,不能效仿,切忌教条、迷信。

平时可以按照口味吃喜欢的东西,除非有糖尿病等特殊情况。我喝了半个世纪的小酒,喝到身上微热即止,从没醉过;每顿饭要吃肉,但不会多吃。毛主席是湖南人,吃的都是湖南家乡口味,喜欢吃辣椒、鱼、肉、米饭;邓小平是四川人,喜欢吃泡菜、辣椒。

我觉得要想健康长寿,就应遵循大自然规律,该吃饭就吃饭,该休息就休息,多到户外体会四时变化,少坐家中,克服四体不勤。

老年朋友要有事干找事干

用则进,不用则废,老年人要有事儿干、找事儿干。即便退休了,也千万不要闲下来,人的身体有很大的潜在能力,要不断用它,它才能好;如果不用,各方面的机能就会退化萎缩。

我离休20多年来,不断应邀参加社会活动,觉得把养生保健的知识教给大家,比把它带进棺材里值。我自觉思维与言谈尚不糊涂,而且常用手机收发短信,还用电脑写作、上网、收发电子邮件。

其实,养生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关键看是否重视。要记住,不要轻易伤害你的身体,它是多少钱财都换不来的。

胆和心是对堂兄弟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江海涛

有些人并没有冠心病史,却在患胆囊炎等胆系疾病后,继发出现了冠心病与心绞痛。这个“奇怪”的现象在中医看来并非偶然。

胆和心这一对脏腑是密切相关的。首先,二者在经络上有联系。《灵枢·经别》记载:“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这是说胆的经别和心直接相通。

其次,二者都是主“火”的脏器,心主君火,胆主相火。中医认为,君火有主思维的作用,相火能够维持身体的热度,是产热的。君火有了相火的支持,才能发挥正常功能。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叫“心虚胆怯”,心一虚就没有大胆做事的魄力,这也通俗地说明了心和胆之间相互牵掣的关系,二者常常是一虚俱虚。

温胆汤从名字来看是调节胆系疾病的,而在临床上,冠心病人常会用到此方。冠心病血脂偏高在中医看来属于痰湿过盛,这类病人常有舌苔厚腻、口干口苦、胸廓憋闷等症状,治疗上需要利湿化痰。温胆汤方中的半夏燥湿化痰,陈皮、枳壳理气化湿,茯苓渗利湿浊,竹茹能够清热化痰,这些药配合起来,对于痰热壅盛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既然胆和心脏息息相关,那么就不应该忽略胆的养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顺从胆的生理本性。胆的功能是按时排出胆汁以消化食物,这叫疏泄作用。如果胆不能按时疏泄,气机就会郁滞不通,天长日久郁滞化火,就会发展为胆囊炎,胆汁沉积结聚还可形成胆结石。

要避免这些情况,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保证按时就餐,使胆汁排泄有自己的时间规律,特别是早晨必须按时进餐。早上是一天之中人体阳气生发的关键时刻,越是生机旺盛的时刻越需要保证顺畅的疏泄,所以吃早饭十分重要。

养胆的第二个关键点是日常要注意保持合理的姿势,避免弯腰驼背,这是为了给胆囊一个舒适的空间。挺胸可使肋骨张开,增大体腔的空间,胆囊也就不受到挤压。如果不注意姿势的正确,天天低头猫腰,不但整个人显得没有精神,久而久之还会导致胆气不足。

痰要咳出来,口水咽下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喻清和

很多人问:为什么跟外国人相比,中国人好像更喜欢吐痰吐口水,有体质或人种上的原因吗?其实,在公共场所吐痰和吐口水,主要跟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关,跟体质和人种无关。

痰是一种异常分泌物,积聚在体内时间一久,就可能引起发烧。因此,痰是需要咳出来的,尤其是黄痰(通常是因鼻窦炎或呼吸道感染导致肺部、支气管出现炎症)和黄绿痰(肺、支气管的慢性炎症导致),一定要咳吐出来。大部分痰,尤其是黄绿痰,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如果随地乱吐,可导致他人感染。即使要吐痰,也应用纸巾包起来,用塑料袋装好再扔垃圾桶。

口水主要指唾液和津液,是人体津液的分泌,含有消化酶和淀粉酶,有利消化,建议口水不要吐出来,应该咽下去。如果吐得太多,会导致口干舌燥、胃口差。

如果孩子不停吐口水,可能是因为脾虚,也可能是因为喉咙有炎症;如果是成年人老想吐口水,则可能是唾液腺的分泌太多。

猜你喜欢
吐口保健冠心病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羊驼为什么喜欢吐口水?
大树朝我吐口水?(二)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Buzz Word 潮爆用语
警惕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