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演变与领导作用动态匹配

2016-11-09 03:25许会杰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组织文化制度建设管理模式

摘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这一关键要素,高效管理模式重点是激发和调动企业员工内在能动性和创造性。随着企业不断发展,管理模式应当由“人治”、“法治”向“文治”演变,即从依靠领导者个人魅力和能力的家长式管理模式向依靠组织层面的制度化管理模式以及内化的组织文化管理模式演变,同时领导的作用与角色也应当相应转变。

关键词:管理模式;领导;制度建设;组织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4-000-01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始终围绕“如何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和“如何持续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两大问题进行。究其根本,企业的管理关键在于管好人。由于人既兼具主动性与创造性,又带有惰性和好逸恶劳心理,其行为的过程和结果难以监督和考核,由此企业中激发和调动员工能动性是关键。

一、企业不同管理模式分析

1.“家长式”管理:“人治”模式

采取这种管理模式的企业,管理者主要依靠个人的权威和德行来实现对员工的管理。权威的来源是个人职权,德行则更强调管理者的个人影响力。前者在管理风格和行为上体现为对下属的直接命令和要求下属绝对服从;后者则注重管理者的示范和影响效应。“家长式”管理模式是一种强调并依靠管理者个人进行的“人治”模式,带有很强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往往在创业型企业居多。

2.制度化管理:“法治”模式

制度化管理模式通过文件的形式来确定企业的各项规范,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设立明确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度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法治”,制度本身制定是否科学以及制度实施的公正程度决定了制度化管理模式的效果。

3.组织文化管理:“文治”模式

组织文化被界定为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既能通过远大的愿景构造实现导向作用,又能通过内化为个人价值信念引导员工的行为,因此,组织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员工内控的“文治”,企业良好的组织文化建设,将能达到意想不到的事半功倍效果。如优秀的企业阿里巴巴有“六脉神剑”文化、华为有“狼文化”。

二、企业发展与管理模式的动态演变

从不同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分析,家长式管理模式相对灵活、人性化,但也相对主观,个人化色彩浓厚;对于制度化管理模式,正式制度具有客观透明特征,但是如果正式制度得不到员工认同,则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成本也很高;而对于组织文化管理模式,强调柔性和内化管理,因此如果组织文化建设好,能引导员工实现自我管理,相反则只会是雷声大雨点小,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无法落实在行动上。可见管理模式自身没有绝对的优劣区别,但是从企业动态发展过程看,不同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具有显著差别,随着企业发展,主导的管理模式应当相应演变。在企业初创阶段,管理职能和管理任务相对简单。因此实行“人治”,有助于充分发挥领导者的榜样示范、影响力和权威性来实现对员工的行为引导。而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员工数量和业务范围的发展壮大,此时必须从依赖于个人的主观“人治”模式为“法治”模式。而在企业壮大成熟阶段,此时则应当转变为“文治”,通过组织文化实现从强制、被动到自发、主动的“无为而治”管理。

三、企业管理模式的有效建设与实施

1.加强管理者威信和个人魅力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好的品格能使人产生敬佩感,并能产生示范效应。因此,管理者应当首先塑造优良的品格,在工作中有坚定的信念、专注和不断进取的事业心,并做到公正廉洁,以德服人。同时,管理者个人魅力的重要来源在于管理者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管理者应当提升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提高对内部业务发展和外部市场趋势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士为知己者死”,优秀的管理者还需要关心和关注员工工作与生活来培养和增进相互的感情,凸显人性化管理。

2.制度化管理模式的制定与执行

制度化管理模式的实现主要在于完善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两个方面。在制度的制定方面,好的制度需要符合客观、透明、认可、信服的八字标准。好的制度需要正确的执行来保障。在制度的执行方面,需要做到公正客观平等,令行禁止。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切莫因个人而修改或破例。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制度实施的监督,在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对执行者要做到相互监督,落实。

3.组织文化管理模式的塑造和实现

组织文化的塑造包括组织文化的提炼和宣贯两个方面。在组织文化提炼方面,如同人具有自身独特的信仰和气质一样,组织应当提炼出自身独特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这样才使组织文化具有“根”和“本”。在组织文化宣贯方面,除了宣传企业发展中的“故事”和“英雄人物”外,同时还应当有相应的正式制度与企业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配套,由此逐渐在企业内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最终引导并形成企业员工日常的行为。可见,组织文化的提炼是由外而内(行为到信念)的过程,而组织文化的宣贯是由内而外的过程(信念到行为)。

四、管理模式演变下领导角色与作用的变化要求

随着企业发展,主导管理模式的演变必然要求领导者的角色和作用相应的进行变化调整。在企业初创期,依靠领导者个人魅力与才能实行“人治”,因此要求领导要充当“站在人前”的榜样模范角色,行为上身先士卒,企业中众多事情往往领导需要亲自过问,事必躬亲,德行上以身作则,成为下属敬佩学习的对象。随着主导管理模式演变为依靠正式制度的“法治”,此时领导者的角色则应当相应转变为“站在人中”的指挥家,负责搭建好组织架构、明确人员分工并相应的授权明责,协调组织中重要资源的调度安排和控制活动过程及效果。随着主导管理模式从正式制度转变化非正式制度的“文治”,领导者的角色则应当相应转变为“站在人后”的谋略家,领导者需要从日常的管理事物中脱身出来,更加聚焦于公司的战略布局,审时度势,谋局谋变,调整和把握发展方向。总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实现企业发展阶段、管理模式和领导角色的动态匹配。

参考文献:

[1]孔颖颖.企业基业长青的源动力[J].企业管理,2014(5).

[2]李秀娟,魏峰.打开领导有效性的黑箱:领导行为和领导下属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6(9).

作者简介:许会杰(1991-),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广西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企业管理,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猜你喜欢
组织文化制度建设管理模式
高校管理与高校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关系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财会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管理建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