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区里的“贴心医院”——记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11-19 07:59范国忠赖城钊摄影
上海工运 2016年8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记者 范国忠/赖城钊 摄影

居民区里的“贴心医院”——记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记者 范国忠/赖城钊 摄影

事迹简介

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职工306人,其中卫技人员205人、硕士和博士11人。多年来,中心以深化医改为动力、以病人为中心,推进健康服务创新和科研工作,扎实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做出了突出成绩。中心获得上海市五好事业单位党组织、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学习型企事业单位、上海市模范职工之家、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卫生计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十二五”慢阻肺综合防治示范基地、世界卫生组织上海健康教育与促进合作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和命名。

每天清晨,宁静了一夜的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挂号大厅,渐渐地热闹起来。从四面八方赶来就诊的古美路街道居民,在门诊挂号窗口前已经排起了长队。

一天门诊量逾2000人次,这在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是一个名列前茅的数字。而这个“大数据”,凝聚了中心职工的辛勤付出。

背后,则是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紧扣上海社区综合医疗改革,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砥砺前行……

职工民主评议满意率100%

“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保障职工行使民主权益。”多年来,这是中心党政工的共识,也是落实基层民主政治的着力点。

在中心党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祁新花的推动和中心主任储继志的全力支持下,中心建立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在每年的职代会上,中心主任要做年度工作、年度计划、发展规划报告;中心内“三重一大”情况向职代会报告、中心领导在职代会上述职、述廉、述学,接受职代会职工代表民主评议;牵涉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如《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分配方案》等,提交职代会讨论、无记名票决通过后实施。

与此同时,中心工会在党政的支持下,以信息化载体建立多种形式的院务公开阵地,以工会网站、微信、微博,及时、准确发布中心新政策等,使职工随时了解中心行政工作情况。此外,设立满意度在线测评,保证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确保院务公开的质量和实效。

中心领导班子成员积极推进中心改革、尊重职工民主权益,中心和职工的利益都得到了有效维护,因而每年职代会上,53位职工代表对5位中心领导进行民主评议,每次的满意率都在100%。

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

多年前,中心启动了信息化建设项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在哪些方面着力?很少有先例。因此,边摸索边推进,过程十分艰辛。在中心主任储继志带领下,中心的班子成员和职工不畏困难,一步一步推进,一项一项完善。经过近多年的不懈努力,运用信息网络新技术,完成了中心内HIS、LIS、RIS数字传输系统建设、住院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居民自助健康管理监测系统、PACS、Muse、B超会诊系统、中心内药房条码GPO系统、慢性病管理系统、输液配置中心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形成了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新模式。

与此同时,中心针对家庭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与时俱进开发手机APP,使每一位家庭全科医生等使用手机APP,知道当天自己的工作任务,并可预约上门为社区居民服务。同时,遥感血压计、家庭医生演播室等,也在第一时间与社区居民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居民需求,给予个性化服务。

为使居民便捷挂号,中心运用信息化技术,在社区安装了一站式医疗预约挂号机,满足居民15分钟享受医疗服务的要求,形成“中心内一门式,中心外一条龙”的健康服务网络。

为推进社区综合医疗改革,中心信息化工作不断创新,新的1+1+1签约平台、延伸处方平台、分级诊疗平台、家庭医生费用管理平台、医生CA认证管理平台、移动医院数据管理平台处于完善推进中。

目前中心已通过“上海市电子健康档案应用水平七级评审”,进一步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横向和纵向有机整合。

今天,中心的医疗服务及医疗管理,实现了信息管理全程化,形成了“1个中心、7个全科卫生服务团队、38个社区服务点”的网络全覆盖、数字化信息管理的现代社区医疗服务格局。

中心信息化运用走在前列,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201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等陪同下,考察了古美卫生服务中心。

科研创新福荫社区居民

医学探索无止境,服务患者无期限。“让患者得到科学、合理、优质、有效的治疗”,是中心医务人员的终极追求目标。

中心承担着古美路街道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服务人口15.6万人。

秉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中心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激励医护人员开展针对社区居民健康特点的科研课题攻关工作,使医学研究成果福荫社区居民群众。

每年,中心针对社区居民重点慢性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防治办法及医疗卫生标准等,立项约10个科研课题,组织课题攻关组进行研究。如以副主任医师方华为组长、4位医师为组员的攻关组,对《社区中高危高血压病老人中睡眠质量调查及对疾病转归的影响》课题进行研究,攻关组成员历时两年走访病人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寻找防治对策,并且运用组员日常预防、医治经验等,破解难题。这项研究,为社区高危高血压病老人中睡眠质量及对疾病转归进行有效干预奠定了基础。

对于疾病预防、治疗的规范、标准,中心组织医师进行研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防治标准。如以副主任医师马学东为组长、由6位医师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标准综合体的建立研究——基于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与JCI标准》研究课题攻关组,将历时3年研究,目前有了初步成果。

近两年来,中心医务人员的科研成果结题后,撰写成论文在国内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数量始终保持在每年20篇以上。如以副主任医师刘玮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一清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肝炎疗效观察》,在《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副主任医师马学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社区筛查体系评价模型——以大肠癌筛查为例》获得海峡两岸医学会一等奖。2015年被SCI索引收录论文2篇。

中心的医生撰写医学论文数量和发表在国内医学核心期刊上的数量,都位于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前列。

传统古老的中医药理论,本身是抽象思维语言文化性质,现代人靠“会意”“揣测”不全的理解,总是用古代语言说现代人听不懂的事,很难有效的继承与发扬。生物化学分子学,是人类共有用来认识发现世界物质的一种方法与工具而已,本身就没有中医与西医的属性之分。中医药治病理论方法之所以在日、韩及西方国家得到认可与发展,也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因此,中药治病原理,只有借助能揭示一切生物物质结构和功能的现代科技方法与手段--生物化学分子学。

率先进行国家级试点

服务优质、管理领先,必担重任。

2015年7月,正是盛夏季节,中心也渐渐“热”起来:“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在古美社区卫生中心举行启动仪式。

仪式举行,意味着古美社区卫生中心成为全市第一个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也意味着将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公共服务方面进行前所未有的探索。

既是光荣,又是重担。

在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中心副主任为副组长、骨干医师为组员的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标准化体系制定工作小组后,成员各司其职,持续不断努力,探索出一套能够复制推广、操作性强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标准化体系,形成一整套开展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体系。

中心有着良好的基础,加上勇于探索,工作小组的成员尽心尽力奋战1年,在今年7月完成了相对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体系制定任务,其包括服务基层标准42个、服务保障标准76个、服务提供标准45个、相关法律法规15个,总计178个。

今年8月,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标准化体系》进行了中期评审,得到肯定。在继续做好标准化体系完善的同时,工作小组成员又投入到忙碌的本职工作中去了,仍是那么投入,仍是那么专业,仍是那么热心。

班子成员与家庭医生结对

2015年1月,上海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正式启动,这是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也是深入推进医改的重要突破口,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家庭医生制度,是上海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核心。中心是全市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综改试点单位之一。

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次先行先试。

在市、区两级卫计委的指导下,中心拉开了有序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帷幕。

中心依托信息技术支撑,开展以家庭医生责任主体、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主要目标、以家庭健康管理为重要内容的新型家庭医生制服务新模式探索。

在推进家庭医生服务制的初期,中心的5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与36位全科家庭医生结对。

家庭医生在进社区和居民家庭时,由于居民不了解家庭医生的作用,遇到了签约进度慢等问题。家庭医生与结对的中心干部,共同走访街道、居委,合力开展工作,从而加快了速度和提高了签约率。

结对,使家庭医生在为居民诊疗中遇到难题,能及时与结对的干部进行解题方法探讨。此外,家庭医生自身有困难或诉求,也可以与结对的干部交流,依照规章制度协调解决后顾之忧。

结对,提高了家庭医生为小区居民提供优质健康服务的积极性。

“刘医生,我头晕。”家庭医生刘玮接到古龙四村居民小区80多岁、长期卧病在床的李阿婆打来的电话。刘玮与她约定上门就诊时间。中午12时多,刘玮挎上诊疗包,顶着烈日,来到李阿婆家。下午2时,刘玮又打电话回访,询问阿婆吃药后的情况。

像这样到家为患者个性化服务的贴心事例,有很多。

居民区的“小型医院”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社区居民的卫生需求不断增长,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解决居民在家门口得到健康服务问题,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

2015年6月29日,黄鹏宇家庭医生工作室在平吉一村72号揭牌。工作室里配备了自动血压仪、血糖仪、检眼镜等医疗器材,小型“社区医院”开到了居民小区。家庭医生工作室为居民家庭成员提供疾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双向转诊、健康咨询等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由“疾病管理”转为“健康管理”,真正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守门人”的目标。

此后半年里,标准化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在古美路街道38个居委会建立起来,居民享受到了贴身贴心的个性化健康服务。

2015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陪同下,调研上海市医改的分级诊疗工作,并参观闵行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影像会诊中心,医务人员向陈冯富珍总干事详细介绍了分级诊疗推进情况并实时连线家庭医生演播室,陈冯富珍总干事也参与了和患者的互动。她说:“有这样的家庭医生管理,居民很幸福。”

截至今年6月底,家庭医生工作室医生的累计平均诊数530人,延伸处方2694人次。在全市65个综改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居第一位。截至7月底,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改革签约人数逾1.67万人。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家庭医生签约理 想照进现实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