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下半场之中年不危机

2016-11-19 07:59海问
上海工运 2016年8期
关键词:失业职场危机

◎海问

职场下半场之中年不危机

◎海问

引子

据报道,美国Intel公司正计划裁员1.2万人,其中有近八成超过40岁。类似的故事也会在当下的中国上演。正所谓:人到中年,危机四伏。无论是早年事业平平,积累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处境突然遭逢失业,还是功成名就者渐渐失去了对自己成功领域的热情,他们如何突破各自的危机,过好职场下半场呢?

命运仍在自己手中

海问:人到中年的职场人常常会碰到哪些危机?

朱岩松:如果把传统理解的40岁作为划分青年与中年界限的话,那么跨过这一“门槛”的部分人,会觉得自己原有的精力、体力、脑力与活力正在渐渐下降。而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对应付繁重工作的吃力感,以及大大逊色于小鲜肉的创新、创造能力。这可能算是一种隐性的危机吧,在它还没有直接影响到职场人丢饭碗的情形前。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人还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呢。

中年时若遭逢意外失业,就有如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是最显性的一种危机。失业的原因除了个人的能力之外,比如企业受到大环境的经济、政治影响,当其选择裁员,乃至关停并转时,作为夹心层的中年职场人,就会显得特别尴尬。一方面在这个年龄段人的社会与生活压力是最大的,另一方面他们选择再求职时,如果是一些一线岗位的空缺,那么中年人将更多面临来自年轻从业者的挑战。因为很明显,企业聘用年轻劳动力的成本更低。而如果是一些原先处于高端职位的人被解职时,通常人会以为他们肯定不用愁工作,其实不然,因为对于这些所谓的高管而言,择业时要考虑的因素往往比前者更多,正所谓高处不胜寒,高端职位的空缺也相对少,职场精英为等待一个适合且配得上自己的工作,往往也需等候不少的时间,乃至一两年的都有。

当然在这之外,还有一种普遍的危机,就是因自我提升遇阻而有的自我危机感。还记得2008年莱昂纳多与凯特·温丝莱特合作的电影《革命之路》中,两人是生活在一处名为革命路住宅小区的中产阶级夫妻。但殷实的家境并没有带给他们长足的快乐,特别是在事业上,他们各自想寻求突破,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达成,故事最终以悲剧收场。所以,对于一些人来说,虽然没有丢饭碗的外在危机,但他们不满意自己现有的处境,工作内容、职位职级、薪资水平、人际关系等,或就是整个失去新鲜感、斗志,他们觉得乏味了。在距离退休时日还遥遥无期的情况下,如何可以享受而不是煎熬地度过这段漫长岁月,应该是不少人的内心期许吧。

朱岩松:原瑞士维氏刀具(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人力资源经理

其实,当我们在谈及这些危机时,固然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但面临同样的情形时,也并不是所有人的处境都一样。所以,人为的主观因素其实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每个人或许应该明白,自己的人生能否如数十年前一位国外总统候选人的竞选口号那样,是持续地“Up、Up、Up”(向上、向上、向上),而不是反向行进,更多时候是要靠个人的选择与努力。

未雨绸缪的智慧

海问:如果是一个青年职场人,你觉得他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就思考职场下半场以及中年危机这个话题吗?

朱岩松:当然有,而且可能比正值中年的职场人看到这期的内容更有实际意义,特别是对于已经跨过30岁门槛,正要“奔四”的人。因为绝大部分的危机都不会无征兆地爆发,更多时候,是一直在暗中潜伏、累积,直到有一天危机引爆了。举个例子,当一些中年职场人因为企业发展转型而面临失业或准失业时,如果是身边的朋友,你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焦虑、彷徨和不知所措。但撇开感性的同情,去理性地回看他们过去数年的职业历程,安于现状、怠于学习、乏于思考是他们身陷危机而无法自拔的主因。他们曾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可以在一家企业安然度日直至退休,所以就无法觉察到时代之于行业,行业之于企业的各种影响,没有不断地自我学习以紧跟步伐,以及缺乏思考自己在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时,可以有的不同预案。

当危机发生再去善后已是下策了,如何从一个前瞻性的角度去做好预备,直面不可测的未来,才是上策。如果你已处于“奔四”阶段,特别建议为自己做一个中长期的职业规划。在接下来仍然不算短的职业旅程里,你期待当站在终点线上时收获怎样的“奖杯”?职业规划因人而异,有一些人有强烈的权利欲,希望自己在职业通道里不断地向上晋升,最终成为某个“O”(CEO、COO);而另一些人,则希望在人生中尝试不同领域的可能,职员、创业者、公益人、旅行者……因为越年轻,你可以运用的资源,可以改变现状的机会就越多。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活了大半辈子的人,猛然发现他一生做的事情并不是真正想要做的,此时除了同情、安慰他之外,还可以做什么?这样的危机若不是他去坦然接受现实,还能怎么度过?

做职业规划的意义,是让人有一个为之努力进取的目标,与此会带来强烈的学习动力。在今时今日,不懈地学习真的很有必要。有这样一组统计数据可以参考下,一个人从企业培训中可以获得10%的能力提高,从主管的言传身教中可以获得20%,而通过自主学习却可以达到70%的自我提升,所以由内而发的学习动力才最能产生效果。除了传统的课堂学习,海量的网络资讯学习、阅览书籍、微信公众号的碎片阅读、参与感兴趣的社交活动……这些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去安排。曾有人问我,“10年后,中年职场人遭遇的危机会与现在有哪些不同?”我不是什么预言帝,但我想说至少在很多方面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会更深。比如,当你发现已有不少传统的事务型工作由机器智能取代人工时,那么在未来这样的情形一定会更普遍,对于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的要求也将更高,而如果你依然按部就班地思考、工作,非常平面式、机械式地工作,那么危机不找你,找谁呢?持续地学习充电,一定可以帮助你思考与时代的关系,修正自己的职业道路。例如,如果你规划中一直想涉足的领域已经相当饱和了,或不再被时代所需,那是不是该务实地调整职业目标呢?

此外,还有两点我觉得也非常重要。第一,建立你的有益社交。这不是说我们应该很功利地交友,而是应慎选我们的朋友,建立彼此可以共同成长的朋友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朋友会祝福我们,带给我们积极的思考,也会在身陷患难时,给予我们真诚的帮助。事实上,一个人真的在中年时失业了,或想换一份工作,很多时候,是靠朋友的帮助与推荐。第二,用心经营好家庭。职场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去细看不少人的中年危机根源,其实是在于家庭。好比,如果一个家庭的理财相当不明智,各类贷款很多,所以男主人对于保住一份工作的焦虑感就会大大增加;一旦他因故失业,就是一个大危机。还包括《革命之路》中的这对夫妻,其根本是两人的婚姻出了问题,事业的冲突只不过是爆发口而已。所以,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有强大的家庭作为后盾,绝对会助益一个人的职业人生。

务实地稳步前行

海问:对于正处于职业危机的中年人,你有哪些建议?

朱岩松:只有一时难以解决的危机才叫危机。中年遭逢失业,如何找寻新东家?因为具体到个案,每个人的情况会很不同,所以我只提一些大方向的建议。如果在原有非常基础性的岗位上失业了,若找工作有困难,可以寻求政府就业服务部门的帮助,且大部分人都曾缴纳过失业保险,所以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领取失业金,并继续享受医保。还有就是处于一些中高端职位的人,像一些外企,当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市场竞争加剧,业绩不好变成常态,不少中高管会因为企业战略的改变,部门的撤销而失去职位。他们对新职位的要求更高,所以相对而言,等候一份好工作的时间也就更长。我的建议是,耐心地等待是值得的,但不要让这份等待变为空等,变成一段职场空白期。我的不少人事总监级别的朋友,在等候新工作的同时,仍会务实地去做些事情,比如培训师、猎头、咨询顾问等,既可以获取收入,也能保持工作状态。这是一个思路。

回过头来,我还是想强调一个危机前的观点,你在危机前的一切储备,就决定了在危机发生时,你可以应对解决的程度。如果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越来越重视技术的时代,不管你是做管理、还是纯技术,其实都离不开文理科的专业本身。如果你工作,对专业没有两把刷子,只在钻研人际关系、职场政治的话,那离开了这个组织环境,你可能就真的什么都不是了。而只要有技术、有越多的技术傍身,在如今的社会就一定能找到用武之地。就好像我的这些朋友,由于自身的人力资源专业过硬,就算脱离了总监身份,但依然可以发挥专长,立足职场。

再谈及职场发展遇瓶颈、职场迷茫的问题,这在中年人中也很常见。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人的道路会渐趋狭窄,可以改变的部分也越来越少。所以我的建议是,量力而行。首先,可以在组织架构内寻求换岗的可能,当你想选择跳槽时,切莫像年轻人一样轻举妄动,为自己做一番新职业的规划,根据SWOT理论(英文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首字母)来预判一下自己决策的可行性与成功率。当然,若发现了自己在余生特别想做的一件事——创业、环球旅行、做公益……看看自己已有的财务数据是否强大到足以支持梦想,切莫仅仅是被梦想惊醒了而丧失理智啊。而如果你比较下来,可能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至少是暂时的,那就选择接纳现实,继续未雨绸缪、等待机会,这未尝不也是一个宝贵的人生智慧呢?

采访随感

生命的低音符

或许有人会将中年后的自己,看作是明日黄花,总有惶惶不可终日之感。其实,正如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各司魅力;可能生命的活力不及往昔,但中年后的成熟人格与丰富阅历,也能让小鲜肉们甘拜下风。故而,你有的你的专长,我有我的优势,彼此欣赏吧。

再来,还有人将生命比作一首歌,这个比喻很妙。乐曲正因为抑扬顿挫,才悦耳动听;同样,遭逢的危机就好像是生命之歌里的低音符,让我们有了更多厚重的思考之后,能再扬帆出发、乘风破浪。只要我们愿意并努力,那么跨过下半场的职场人生,必定不会歹戏拖棚,而是好戏连台。

猜你喜欢
失业职场危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危机”中的自信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疯狂的职场/等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