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问题的有效设计研究

2016-11-19 10:13胡思运
成才之路 2016年32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合理性语文课堂

胡思运

摘 要:课堂提问是师生共同推进教学活动的策略,语文课堂问题的有效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问题设计符合两个实际,学生实际和文本实际;问题设计具有合理性,应根据不同课时特点,合理选择记忆、翻译、解释、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七类问题;问题设计具有完整性,引入、提出、回答、评价四个环节缺一不可。

关键词:语文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52-01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从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的方式上课堂提问不可缺少,通过提问教师将学习任务、内容和目标传递给学生,借此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原有认知与待学知识之间存在的差距。也正是因为这种差距的存在继而形成压力,推动师生进一步互动,促进认知发展。实践经验表明,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好的问题能够在学生迷惑彷徨之时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探究方向,能够启迪学生新的思考。

一、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两个实际

提问的精心设计固然少不了在备课阶段精研教材和反复推敲,而符合实际更是问题设计的前提。这里的“符合实际”既指符合学生实际,也指符合文本实际。所谓符合学生实际,就是要考虑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及其所处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所谓符合文本实际,就是指要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解读不同文体的文本,要考虑不同文本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只有将课堂提问的设置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和文本解读的理论基础上,做到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才可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

二、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合理性

根据布鲁姆对认知行为的六种分类,桑德斯提出了问题的七种类型,从简单到复杂分别是:记忆、翻译、解释、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在教学中,受时间限制,问题设置应少而精,对量的控制是为了对质的保证,这样才能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提问。问题的设定应该与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相关,同时课堂提问不能一味地停留在表层,问一些简单的记忆类问题,抑或是随口便问“是不是”“对不对”类似这样的问题,发问不少,收效甚微。一般而言,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不同,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也不同。第一课时重点是解决课文的生字词,以及课文的朗读问题,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用在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和朗读课文上。同时,教师提出来的问题也是以记忆类为主,虽有一些涉及到分析类的问题,但基本是比较简单的,如文章可以分成几个自然段等。第二课时则转向了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设置的问题多了,另一方面问题的难度也有所增加,明显以分析类、评价类问题为主。

教师不但要善于设计问题,还要善于提出问题。教材内容往往比学生认知水平高,尤其是教学的重难点,往往不是能通过一个问题的提出就能解决的,而是要把解决的问题设置成几个不同层级,如先问一个记忆类的问题,再让学生进行解释,随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由浅入深地进行引导,切不可一下子抛出过于艰涩难懂的问题,或者是一直停留在表层,深入不下去。这样不仅不能拓展和深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反而会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课堂师生的对话并非简单的问答流程,而是螺旋上升的推进关系。

三、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完整性

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来看,完整的课堂提问能与教学过程完美融合,而且每一个发问通常含有如下几个阶段。其一,置境阶段。何谓“置境”就是设置问题情境,从知识讲解转为问题向学生发问,让学生在心理上对问题的解释与探究有一定的准备。其二,质疑阶段。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留足时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质疑。其三,诱发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学生回答问题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实时关注,当学生的回答出现方向的偏离或困难时,教师要及时解答,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促进问题的解决。其四,评价阶段。该阶段是师生互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每个学生在做出回答和努力后都有被肯定和认可的需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予科学的评价、质性的评价,或给予必要的建议,促进学生的思维更为深入,认知更为全面。简单地说,就是问题的引入——提出——回答——评价。对教师,尤其是刚入职的新教师,这些都应该是在课前设计好的。值得说明的是,在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环节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教师预设范围之外的内容,这是课堂上生成性的表现。对于这一点,语文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课堂应变能力,因为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事先的设计往往无法与实际的教学相吻合,此时,灵活运用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备课阶段对教材的钻研以及对所提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和反复推敲是有效的课堂提问的前提。“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做好了准备工作,设计好课堂提问,才能创设出一个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宗海.例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调控[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03).

[2]蔡海燕.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及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合理性语文课堂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至善主义、合理性与尊重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代考入刑的合理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