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地理(四章)

2016-11-21 13:07四川胡有琪
散文诗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贞洁袈裟牌坊

四川 胡有琪

开江地理(四章)

四川 胡有琪

峨城山登高

不是为了抢占地盘,只是完成一个心愿,我来峨城山登高。

路,越走越瘦。天,越走越高。

沿途,我看见满山的翠竹仍在编织绿色的盔甲,为汉朝大将军樊哙输血,为峨城将军冲锋陷阵呐喊。它们不屑于为我抬轿,它们拒绝为我的假清高牧笛。

我没有乘风而行,也没有骑云寄兴。而是让现实的汗,从体内不虚伪的涌出,叹蜀道。

有人半途而止,他们的脚步让峨城山的清风扫去,不留一点痕迹。

而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小孩,用幼稚的双脚,丈量着山的高度。峨城山举着他的笑语,在我们的惊喜之上,擦亮蓝天。

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山,那一节一节的青石板,始终是尽责的导游,驮着轻重不一的游客,走进历史的厚重传说之中,又带人从山的埋伏中走出一轮轮红日。

此时此景,我不知是峨城山在度我,还是我在度峨城山。

我无视生活的暗疾,仍在登高。

峨城山终于被我感动,封闭的门为我而开,大笑的山风涌了出来,拥抱了我。

我一一俯视那些残留的石碑,看远山云卷云舒。

其实,我知道此时山的叩拜并不是山的匍匐。我临顶,山没有高一分,也没有低一分,仍是如旧的颜色。我来,不会留梦。我去,峨城山不会失眠。

我只能证明;我的汗里有盐。

再高的山,都在人的脚下。但是,千年耸立的是山,并不是人。

峨城山的青石板,虔诚地送我上山,又客客气气地送我下山。

龙形山

所有的传说,都已修炼成仙,远去。

而你,还在等缘。还在山脊上匍匐,任风刮骨,任云练剑。

一山的脚印,不是写给你的情书,它们如暗器,射中你的穴位。

你必须容忍。而且还要托起它们的轻浮,它们的轻薄,它们的轻视。

三千年一阙词:眸中尽是苍茫。

任鸟一飞冲天,任鸟折翅旋落。

龙形山,还是龙形山。

不变的是你的梦,层峦叠嶂立地涨潮,龙游大海行云播雨。

也许,满山的银杏带不来银杏姑娘的爱情,只会带来无奈的青涩。

但你知道:没有树木的葱茏,就没有鸟巢的暖语。

也许,一坡的幽秘玄奥,抵不上一粒露珠的真情流露。

但你大度,任影子遍山撒网,打捞沉落的夕阳。

龙形山,在静坐中禅悟。

人, 终是过客。不及你身上的一株草,一滴春雨,就度尽劫波,重修金身。

龙形山,修的不再是虚幻的龙形。

它修的是大慈大悲,一脸微笑。

江西寺

还是那么普通,平常,在闹市中荣辱不惊。

身边的火车声载着那么多的诱惑而来,最后,心不甘情不愿地号叫而去。

江西寺,早已五根清净。面对红尘,它只剩慈悲。

三炷高香,在任市真的是高高在上。

但它只是微笑,任周体梵香翻译佛经。悟者自悟,迷者自迷。它从不伸手,误导众生。

每一位来者,不管是不是香客,它都大门洞开,以香礼客。让人,心生法喜。

它没有黄金袈裟披身,所以,它的经文没有花架子,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直指人心。

江西寺,从不冒充大佛。它也在修炼的路上,见人拜人,见佛拜佛。它的碗里,还盛着开江的山水。

我来,它在。我不来,它仍然在。我来,没有增加它一寸高度。我走,没有带走它一丝牵挂。

江西寺就是江西寺。它只皈依它自己的佛,念自己的经,点自己的香。

袈裟虽破,但是真的袈裟。穿在身上,更加证明,江西寺不是假和尚。

盘坐的江西寺,让一滴水珠顿悟成云。

陶牌坊

它就是一块牌坊,这么多年还写着“贞洁”二字。

脚下,那么多的机动车,不管这些,只要有停脚的地方,就一拥而上,层层包围。机动车不谈贞洁,一开口,只说钱。它们把云的脸说得绯红,说出一地的绯闻,流油。

傍晚的炊烟赶过来,想把那些口水话抹去,却把牌坊越抹越黑。就像文革时期,把她抹成了大花脸,批斗。

陶牌坊的周身都得了皮炎,到处是斑驳陆离的痕迹。但她躲在影子里搔痒,也不肯弯腰,折了骨气。风吹过来的时候,她反而挺身而出,首先站在风雨之中,默读风声、雨声,任风雨声嘶力竭地讨伐她,说她是榆木脑壳,不开窍,还是封建迷信的卫道士。

陶牌坊里的两个女人,抱团取暖,不为风云所动。

尽管地盘越来越小,小到只有立锥之地,她们也不喊痛。

她们是疼痛之上的一本书。有没有读书的人,对她们来说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是陶牌坊,是开江女人中的女人。

哪怕现在是21世纪,她们也不愿砸了自己的牌子。

牌子,就是她们的脸。

猜你喜欢
贞洁袈裟牌坊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中国现存牌坊文化遗迹的地域分异及成因
《帕梅拉》的服饰与女性美德建构
袈裟
博古通今
八戒的悲催回忆录
断剑坊
佛祖的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