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的安全教育

2016-11-28 21:12杨文革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隐患救助培训

王 颖,杨文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

运动人体科学

论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的安全教育

王颖,杨文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

高校地质类专业的野外实践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对于将来从事地质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野外实践教学中各类安全隐患的存在,也使得广大师生与社会各界开始关注相关风险因子的识别与安全防范工作。运用观察法及经验法,总结了高校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交通隐患、环境隐患、天气隐患及人员隐患,提出交通安全管理、环境风险评估、安全防护装备、救助培训体系等安全保障措施,并认为未来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应注重安全教育、规范师资配置、开发智能应用、丰富课程体系。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引发人们共同关注野外实践教学的安全性,并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和处理能力。

高校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安全防范

野外实践教学是高校地质类专业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经途径[1]。通过野外地质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的场所存在着各类自然风险源或人为风险源,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各类交通隐患、环境隐患、天气隐患及人员隐患等。上述安全隐患对野外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并对参与实践的学生的生命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2]。

为了尽量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文章运用观察法与经验法,对高校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中的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实际教学中的安全保障措施与安全工作重点,从而确保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安全、高效”的完成。

借助于文章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并更好地发挥野外实践的实际作用。

1 地质类专业在野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交通隐患随着近年来户外运动的兴起,发生各类交通事故的潜在几率均有所增加:

1)野外实践期间学生要频繁地步行或乘坐大巴等交通工具,一旦设计的路线存在安全隐患,发生交通事故后果将极其严重。

2)由于野外实践的地点通常设在校外的教学基地,因此还应避免因一部分好奇心较强的同学擅自离开而产生的事故。

此外,外出中还可能存在体力不支、人员掉队、失足摔跤等意外事件。

1.2环境隐患2016年4月21日,一位男性游客在河南省云台山景区被落石砸中头部并不幸身亡;2016年10月5日,一名女性游客在云南省景东无量山不慎坠入山崖死亡。

近年来,各类由于环境隐患引发的安全事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在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中,常常需要深入地形复杂的荒野中考察。自然界中的野兽、毒蛇、野蜂及山体滚石、悬崖失足等危险因素共同构成了实践中的环境隐患,需要引起广大师生的警惕。

1.3天气隐患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多发生在7~8月高温多雨的暑假期间,炎热的高温天气容易造成学生中暑、脱水、昏厥,山区连续的暴雨可引发河沟水位暴涨甚至泥石流灾害,空旷的野外雷雨天气存在着较大的雷击风险,下雨所造成的湿滑、泥泞等路况也增加了野外人员的安全风险,上述不良天气均对参加野外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1.4人员隐患由于学生野外实践任务多、累计时间长,教学过程中难免发生意外,因此野外救助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保障措施。

在发达国家,具备急救专业资格的人群比例较高。如在美国每3人中就有1名急救员,在德国考取普通驾照前须接受8学时的急救培训,在瑞典有45%的公众参加过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

现阶段,我国急救人员所占比例极低,绝大多数高校地质类专业尚未开展全面的野外安全风险评估、救助培训教学工作,一些学生缺乏风险意识与自救、互救知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常常难以正确处理。

此外,目前国内院校的实习队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野外救助训练,给地质实习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 地质类专业在野外实践教学中的安全保障措施

2.1全面的交通安全管理为了减少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中的交通安全隐患,应在实习开始前就拟定详细的路线计划,其内容不仅要包括交通工具、每日行程等,还要对路上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说明。路线计划应由实践教学的负责人编制,并提交学院进行安全审核。参加野外实践的全部人员都应事先仔细阅读路线计划,并签署同意声明。外出乘车时不得将头、手等伸出车窗外,山路步行时不可嬉笑打闹。到达实践基地后师生应按照统一分配的房间入住,严格执行请假制度,禁止个人或小团体私自离开实习基地。此外,还应提前标注出体力一般的同学、自主约束能力差的同学,并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关注[3]。

2.2预先的环境风险评估由于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环境安全隐患,因此带队教师应提前对实践地点进行走访,注意实践地点的天气、水文和地质情况,了解当地的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高危地区,综合考量各项潜在的危险因素,如不明水域潜在的危险、交通不便、救助点较远等。

区分上述潜在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在出发前做好相关准备,总结处理措施并制订相关应急预案,如禁止学生到不明水域洗澡或游泳,步行初期避免高强度的运动等。在评估报告完成之后,还应邀请学院内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报告进行审核,详细评估各项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的可行性。

2.3专业的安全防护装备针对上述天气隐患,应让学生做到炎热的夏季注意及时补充身体水分,野外雷雨时不要在孤立的电线杆、房檐、大树、烟囱下躲避,恶劣天气下及时关闭手机等无线设备,遇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随带队教师一同向安全地带转移,湿滑地段提醒学生注意防摔伤、划蹭等。

现阶段,我国地质类专业学生的野外实践装备普遍过于随意。绝大部分学生穿休闲运动鞋登山,恶劣天气下滑倒、扭伤、尖锐物扎伤等现象时有发生。在英国的野外实习中,所有学生必须佩戴硬质工程帽、穿防滑户外登山靴、防水防风衣裤和反光背心,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突发情况下人员意外受伤[4]。因此,应为野外实践学生配备登山鞋、安全帽和黄(橙)色高亮背心。此外,出发前应了解当天天气情况,以及目的地的地势、水位情况,如遇连续下雨的天气则不要进山。

2.4完善的救助培训体系根据前文提到的专业救助人员不足、学生缺乏自救和互救知识等问题,应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救助培训人员体系,将野外救助资质证书纳入我国高校地质类专业教师资格中,每年定期举行野外紧急医疗救助培训考核工作,并为通过者颁发野外医疗救助资质证书。

实践经验证明,小组式教学的学习效率往往要高于班级式教学。应在实际野外实践教学中推行15人左右的小组制,为每个小组配备1名接受过野外医疗救助培训的助教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帮助,以保证发生意外情况时伤者能够尽快接受初步诊断和合理治疗,并由助教来对学生当天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野外急救技能培训,提升学生应对突发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切实提高学生野外紧急自救、互救的能力。

3 未来地质类专业开展野外实践教学安全工作的重点

3.1加强野外实践安全教育目前,我国地质类专业院校在野外实践教学前通常会进行安全教育,对实习人员、活动流程、潜在风险进行必要的讲解与提示。然而,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却一直居高不下,暴露出当前安全教育工作者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借鉴英国高校的经验,可考虑事先制订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风险评估表,并在行前安全教育大会中要求每一位实践人员认真阅读并签字确认。这一措施可有效保障实习人员清楚地认识到野外存在的潜在风险,从而提升相关安全意识。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教育的有效性,相关工作应安排在实践教学开始前一周内,从而有效地发挥相关提示和警示作用。在安全教育中,应避免过多空洞、无味的制度宣讲,尽量将以往的安全实例与实习纪律及注意事项相结合。

3.2规范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野外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负责教学计划的制订、野外实践带队及紧急医疗救助等工作[5]。

1)由于制订野外实践教学计划需要较强的风险评估能力,因此需要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2)由于野外实践教学较高的安全性需求,因此要求带队教师具备野外医疗救助的专业能力。

3)由于野外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教师熟练识别、讲解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综上所述,只有具有丰富野外实践带队经验,并同时具备了野外医疗救助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的教师才能真正适应野外实践教学的需要,从而高效地发挥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的作用。

3.3开发移动设备智能应用现阶段,随着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通过各类移动设备来获取知识。除了选择专业的安全防护装备之外,还应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研究出各类智能应用。

根据中国户外联盟在“第九届亚洲户外展”上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户外市场规模较2012年增长了12.9%,整体规模达388亿元人民币[6]。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户外运动的不断普及,以及各类野外意外事故的发生,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一款能够提供野外安全知识学习的软件。相关高校可依托于自身在野外风险识别、急救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与网络公司合作开发一款合适的APP应用软件,并借助于百度地图、谷歌地图等的定位功能,标注出附近距离最短的救助组织地点,从而在提升我国整体野外风险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公众的关注度。

3.4丰富救助培训课程体系1960年,挪威成为世界上首个对在校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培训的国家。此后,各个国家陆续开展了急救技能课程的教学。在日本大阪,有92%的高中普及了心肺复苏、止血法等急救教育。在美国,将急救课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并立法要求全体国民在18岁之前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在我国,1990年国务院批准的《学校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普通高等院校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2001年,我国红十字总会、教育部、公安部等15个部委办联合颁发《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建立急救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提高普及率的目标;2003年,广东省深圳市正式实施了急救知识培训工程;2009年,贵州民族大学在空乘专业中开设了急救课。20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设了急救医学公共课,让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也能够学习急救知识和技术。

然而,现阶段我国多数地质类高校仍未设置急救技能课程。未来,相关部门人员应注重地质类专业学生自救、互救能力的培养,推动实习基地建设与应用工作,加强急救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并给予资金、人员、场地等的支持[7]。

4 结 语

随着户外运动的蓬勃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各类野外风险因子的识别与安全防范。本研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总结出高校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交通隐患、环境隐患、天气隐患、人员隐患等各类因素,并从交通安全管理、环境风险评估、安全防护装备、救助培训体系等方面提出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拟定详细的路线计划并严格审核、严格执行请假制度禁止私自外出、提前走访实践地点完成环境风险评估、针对潜在危险制订相关应急预案、配置专业的安全防护装备、建立起完善的救助培训人员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野外技能培训等。

未来,我国地质类高校及相关部门还应做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规范师资配置、开发智能应用及丰富课程体系等,从而推进高校及整个社会的野外安全评估及服务能力。

文章对于推进地质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实际意义。

[1]刘晓鸿.构建高年级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6(5):104-106.

[2]王冠民,陈世悦,吴智平,等.有关野外地质教学实习的经验点滴[J].中国地质教育,2008(3):34-36.

[3]王青春,贺萍.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安全、高效”运行方法[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4,37(5):138-140.

[4]裴仰文,邱隆伟,操应长.英国野外地质教学启示与借鉴[J].高等理科教育,2015(6):46-51.

[5]戴娜娜.地质类专业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1):106-108.

[6]竹子俊.户外产业势头不减产能过剩待解[J].中国对外贸易,2014(8):68-69.

[7]马桂军,李德海,周宪伟.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建设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9):178.

The Safety Education on Field Practice of Geology Majors

WANG Ying, YANG Wen-g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The field practice of Geology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consolid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ological work in the future. However, the existence of all kinds of safety hidden danger in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also make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all circles of society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dentification and safety precaution of the relevant risk factors.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traffic hidden dangers, environmental hidden dangers, hidden dangers and hidden dangers in Geology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 method and the experience method, and puts forwar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safety protection equipment and rescue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future security of geology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should focus on safety education, standardized allocation of teacher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applications, and rich curriculum system. This study can lead to common concern about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safet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own risk factor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capacity.

geology majors in universities;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safety precautions

G807

A

1004 - 7662(2016 )11- 0076- 04

2016-09-29

王颖,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户外运动。

猜你喜欢
隐患救助培训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会议·培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