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学生岗位技能培养研究

2016-11-29 11:04刘淑仪沙业青梁宸
求知导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高职院校

刘淑仪+沙业青+梁宸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迅猛发展,但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高职在岗位技能培养方面存在问题、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加以论述,提出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高职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目的是更好地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岗位技能;培养策略

高职院校肩负着我国大规模的高等技术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使命,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岗位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职业道德培养的意识淡薄、劳动法律知识教育明显滞后等问题,需要高职院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加强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职在岗位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职业道德培养的意识淡薄

目前,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基地,为我国输出大规模的高等技术专业性人才。高职院校在岗位技能培养过程中,一味注重岗位技能的培训来实现技能培养的目的和任务,而缺乏对于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在岗位技能教学过程中,只注重高职教育教学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而忽视对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造成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职业道德意识淡薄,不能全心全意地为岗位奉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劳动法律知识教育明显滞后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岗位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劳动法律知识的教育和专业性人才的全面培养,从而导致严重后果。例如,学生虽学习了相关知识,却将知识运用于非法行为,造成这些恶劣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和教育工作中,将专业性人才的技能培养作为重点,忽视了劳动法律知识教育和培养。特别明显的表现在学生忽视劳动法律知识意识的培养,工作后产生一些恶劣或严重犯罪事件的现象。

3.岗位技能教学目标要求偏低

在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对于岗位技能教学目标要求偏低,只注重相关岗位技能理论的传授,忽视企业需求,没有坚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目前岗位技能的具体情况及要求出发,没有很好地坚持学生的导向作用,讲授实用性强的知识技能,开展实践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缺乏创造性和挑战性,技能性和专业性特点不强。在培养过程中,只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基本岗位技能水平的提高,岗位技能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求远远低于社会对高职专业人才的就业需要。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和培养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培养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套用大学本科的教学办法和培养目标,只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局部调整,加强对于人才培养的设置,理论教学占主导,实践作为辅助教学形式,进行高职技术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只是将完成所有课程的教学作为教学目标,以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作为主要的任务目标。然而,高职院校对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缺少理性的思考和探究,没有将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作为主要的任务。高职院校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具体情况的研究和调查分析,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2.教师素质的原因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的摇篮,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和教学技能水平,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甚至是一些教师硕士、博士毕业后就进入高职院校任教,但对于基层工作缺少工作经验和背景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书本教学为主,缺少与社会活动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对于新的理论、新的实践方法、新工艺技术等缺乏技术理论的更新,不能够与时代发展进步的步伐相吻合,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中,由于高职教师不能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而且缺少实践教学能力,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紧缺,根本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教学的需求。

3.高职教育设备问题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除了相关的技术理论培养外,更多地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其以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技术设备作为支撑,良好的技术设备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由于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设备也必须跟上科技发展的速度不断更新换代。然而,高职院校设备的更新,需要以一定的经费作为重要保障,但高职院校在设备投资中的经费支出比例较小,再加上对校外企业单位等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在学生培养中不能及时购置新的设备,阻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4.以赛促学机制规划落实不到位

在高职院校岗位实践技能教学活动中,以赛促学能使学生能够在参加技能竞赛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岗位技能。以赛促学培养机制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以赛促学培养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完成。但是,有些高职院校以赛促学机制规划落实不到位,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竞赛脱节,教学和竞赛分离,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高职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高职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

1.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高职教育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出发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重点是不断增加实践教学活动,加强独立实践课程的设置。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开设独立的实践课,将理论和实践统一在实验室中,切实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具体性和连贯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独立完成整个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全面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良好衔接。尤其是高职院校应该明确核心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专业综合实践,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不同类别的专门性课程,通过每个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项或几项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全面掌握各种专门的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技能,提高未来职业的竞争力,建构积极有效的综合性的高职特色课程体系。

2.树立正确价值观,培育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与法治意识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育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与法治意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中,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开设宪法、经济法以及劳动法知识教育,使学生遵法、守法,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情操,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3.突出技能教学要求,保证岗位技能培训实用性

在高职教育中,改变我国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计划,即传统的课程设置是安排具有演示性的实验或在实验室里完成的简单技能的实践教学活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形成互动,交叉进行。通常情况下,在高职课程设置中,会在上一节理论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下一节实验课的开设,没有能够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良好衔接,造成高职学生很难学有所长,科学地定位自己的特点和职业规划,缺乏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产生很大的差距。因此,在高职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技能教学要求,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教学内容凸显实用性和实践性,保证岗位技能培训的实用性。

4.加强校企联合,提升学生良好的职业水平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是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加强校企联合,不断实现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目标,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水平。在职业教育中,不断加强校企联合,开展以赛促学、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制订与学生专业和人才培养相关的实施方案,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职业培训指导等机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不断加强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步入社会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后,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秦传江,徐 益.论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14).

[2]李高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成人教育,2009(9).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高职院校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