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校企合作,双技能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2016-12-05 10:10邵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焊接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邵鹏

摘 要: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为社会提供技术力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中职的学生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院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对机电系焊接专业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实践得出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紧密联系,校企共育人才实践证明是一种高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校企合作的实际,对现状分析、指导思想、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目标和具体计划进行浅谈。

关键词:中职 焊接 校企合作 课程改革

一、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投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实施人才培养,但结果并不理想,只表面解决了人才培养的数量问题,而没有从根本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的人才规格单一,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实用性,教学模式方法不切合企业生产实际,教学的方式方法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脱节等问题,导致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岗位以后存在不会生产、没有责任心、工作态度不端正、岗位就业时间不长便离岗、被企业淘汰或是需要较长时期的适应过程。

二、指导思想

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中等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模式改革,以核心课程为主体,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项目化,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使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打破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要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路子。

三、为什么要改革

1.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通过网络查询、企业参观、问卷调查、毕业生回访、会议交流,参观调研等多种途径调研数据显示,每年全国各地需要焊接人才最少60万左右,而目前全国职业学校每年培养的初、中、高三个级别的焊接技术人才最多15万人,供求比率是1/4,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焊工“用工荒”的现象屡次被电视新闻媒体提及。

2.岗位及岗位能力、知识结构调研分析,对我市10多家企业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企业迫切需要的是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设备操作及维修保养、装焊、焊接工作、焊接质量检测工作、基层工艺执行工作、基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等综合能力强的焊接高级能人才,这样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多技能训练。

3.对学生职业素养需求调研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几乎所有企业都认为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虚心好学、善于沟通、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习惯、团队协作精神是企业员工必备素质。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4.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现行的中职焊接专业课程体系依旧是文化理论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三种类型课程构架,文化课比例30%,专业理论课比例30%,实训课比例40%。课程设置仍旧按照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学科制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也缺乏针对性和专业特色。文化课、理论课比重过大,实习、实训课程比重过小,文化课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环节脱节,课程内容没有特色,导致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脱节,学生的知识构造与企业技术需求脱节,学生的技能水平滞后于企业的技能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技术需求脱节、学生的技能水平滞后于企业技能要求、学生的行为素养不符合企业作业规范等等问题,学生可能面临毕业即将失业的窘境。

四、改革的目标

以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深化人才培养技能化,人才培养素质化的“双化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以素质养成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软技能+硬技能”双技能培养课程体系,设置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相关的课程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高级能焊接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实施计划

在我系王主任的带领下到我市10余家企业走访调研,分别采取会议交流、问卷调查、毕业生回访、参观生产车间调研等多种方法,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建立完善的双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1.校企合作的办学目标

学校的各级管理人员、教师、班主任等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克服怕麻烦、认为干扰了常规教学的保守思想,只有坚定校企合作的信心,才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培养出适用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目标。

2.创建课程体系构架

“以企业用什么学生就会什么”为原则设计课程体系构架,通过对企业调研数据归纳统计,总结出焊接企业选用人才的主要依据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只有职业技能高超职业素质良好的毕业生才会受到企业的青睐。对接企业用工标准和要求确定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构架为“软技能+硬技能” ,即“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双技能培养课程体系构架。

3.设置课程模块

我们机电系组织了实习老师、车间管理人员、班主任到相关企业参加了管理、生产的学习,还把企业的相关人员请到学校进行企业实训和指导。

(1)软技能-职业素质课程模块

软技能即为学生职业生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和行为素养等内在能力,是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考量学生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目标。软节能课程模块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文化基础知识课程;二是思想道德素质课程;三是行为素养课程。

软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规范的行为习惯、健康积极的阳光心理人格品质、健康的体魄、正确积极职业观、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职业素质课程以课堂授课、班会、生产过程、文化艺术活动等多种方式。贯穿与教学与日常管理中。

(2)硬技能-职业技能课程模块

硬技能是学生从事职业生产活动所具备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外在表现,是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通过对焊接行业企业岗位设置、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数据进行总结,提炼出“精操作、懂工艺、会维护、知管理、明安全”五大焊接岗位核心技能要求,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调整。删除重复的、交叉的、不适应的岗位需要的内容,增加和整合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内容,重点开发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的内容,使教学的内容更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的发展。

职业技能课程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在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专业技术课教学和专业技能课交叉进行,两周理论两周实训,相辅相成。在教学内容和过程上尽可能贴近企业生产第一线,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企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职业技能模块更完备、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适用性、竞争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焊接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CO2气体保护焊在设备制造焊接中的应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