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的本质意义浅谈微课的作用地位

2016-12-06 06:47樊文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微课

樊文霞

摘 要:从微课兴起,伴随的就是认可与质疑两种声音,本文针对近年微课热,从教育的本质意义出发探讨了微课在教育中应该担任的角色,以及如何有效将微课渗透在高校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教育的本质;微课;高校教学

一、教育的概念及本质意义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国家,追溯教育发展的起点,可以发现在有了人类活动时,教育活动已经萌芽了。原始农作社会,教育也以原始状态呈现出来。此时的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融合在社会生活之中,没有分离出来,教育的目的也是直接而明确的,即教会人们生存的技能,在这样原始的状态下,教育是普及的,教育的机会相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这可谓昀原始昀基本的教育价值意义。

随着阶级和国家形成,教育作为满足统治阶级培养治理国家人才需求的工具顺其自然从社会生活中分化而出,被统治阶级重视。无论是周天子下的官学教育体制还是春秋战国时的私学兴起,抑或秦汉儒家为尊,大一统思想奠定,乃至隋唐科举创立,经学盛行,教育始终被任何一个统治阶层所重视,可以说将教育视为治国安邦之本,是中国的一贯传统。

《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其对“教育”的定义,包含有由“上”对“下”实行影响和意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既给“教育”做了一个定义,也道出了教育的本质意义,即用教者的活动、行为去影响学者成长、完善的过程。孟子在《劝学》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给老师做一个定义,实质也是对教育做了一个定义,将教育分成了三个层次,昀基本的就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昀高层次也就是教育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去领悟自然法则、人生之道。因此,无论教育经历什么样的发展,它的本质意义是不变的。目前,信息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处理智能化、多媒体技术的实用化,给学校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会,但无论教育以什么样的模式发展,昀终是为了帮助人们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二、从微课的特点来看其作用意义

1.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相对常规课来说的一种微小的课程,用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它通常由简短的微课视频及配套资源所组成,教师可在课堂上利用微课作为授课的素材,而学生可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复习等,实现自主学习。”①我们可以看出微课实质上就是借助科技信息手段将教学内容做成简短精悍的视频,利用时间短、知识性强、资源丰富等优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昀短时间内准确把握课程要点的一种教育新形式。

微课出现后以自身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丰富、突破空间限制、使用便捷等特点迅速受到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 2010年广东佛山市教育者胡铁生先生率先提出了微课概念并对中小学优质微课区域资源的开发付诸实践。2010年,佛山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作品大赛。② 2012-2013年,我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了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首届“中国微课大赛”。2014-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先后主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这些微课大赛的举办和推广使微课逐步为教师和学生所认识,走进了学校、走进了学习,进而走进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

2.微课的作用及地位

王竹立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曾说:“教育是科学,但也是艺术,像课堂这样的微观教学更是艺术,其艺术性甚至超过科学性。优秀的教师都是艺术家。艺术是什么,是创造!好的教师会将每一堂课都视为自己的一个新作品,课堂上某些微小的改变都体现了他(她)的匠心,这是事前录制的视频做不到的。所以,微课也好、翻转课堂也罢,都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现场讲授,甚至替代不了教师讲授的主流地位。”③知识汲取的过程和体验性,以及教育的本质都决定了微课不能取代常规课,但微课又以其自身的优势在教育尤其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它的作用。

作为一种新事物,微课从诞生之日起,认可与质疑就相伴随行。伴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微课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同时也被一部分教育者所质疑,提出了诸多微课的缺陷。因此无论是从教育的目的和本质去看,还是从微课所具备的功能来看都应该冷静客观地去看待微课在教育中的地位,进而达到善利利器而达功倍之效。

首先,微课的网络性使得教学活动的交流性增强,知识传播覆盖面得到了拓宽。通过微课的平台可以在网络上不受时间地点约束,与学生互动,与优秀教师交流,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能够全面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促进教师更加努力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其次,微课让教学重难点的进行能够从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深入。微课虽然时间短,但老师的前期投入大,含金量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对于知识点进行各种透彻深入到位的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吸收,同时,这种形式的融入也加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娱乐性,让学生对学习有新的体验,让课堂教学更富多样色彩。

三、有效将微课渗透在高校教学活动中

高校教育的学习对象相较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强,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更强,因此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微课这一形式,有利于高校学生知识的深层面研究和探索。而对于高校教师来说,知识的研究不再拘泥于基础教育,而是深层化的知识研究和拓展,教研一方面体现的是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对知识不同角度的思考和拓展,专业性更强。而微课这种主题突出,能够在短时内集中丰富资源详细阐述某一知识点的教学形式,无疑对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动模式。

1.如何更好的将微课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中

微课的特点是时间短、选题小、主题突出,主要针对某一知识点展开教学,所以在“微课”的选题上不宜选择较多的知识点,而应该主要致力于将某个知识点讲清楚,这时就应注意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用于做微课,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则就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课了。

目前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现象还是比较普遍,要注意的是技术的目的在于辅助学习,过于注重形式,则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应该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在兼顾了微课的制作形式之上能够深挖微课的主题,真正将知识的难点,重点提炼出来,将常规课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进行很好的拓展,这对于吃不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课堂学习的延伸。

2.微课为高校教师展开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研活动传统模式基本就是说、评课式、教法学法研讨式等。微课的出现为教师教研活动进行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形式,传统模式的局限在微课形式中都得到了补充。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微课的制作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也都是经过教师的仔细斟酌,所以微课时间虽短,但教师前期投入很大,能够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等方面全面地展现出教师对某一知识点的各层次理解,可以直接借鉴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优秀教师的微课能够对教师的备课起到直接的启迪借鉴作用,从而更好地进行教研活动。

3.微课与常规课的有效结合

微课的特点在于这个“微”字,从时间、内容、形式都体现出“微”的特点。而常规课讲究内容完整性和循序渐进的知识讲解,但学习中难免出现难以攻克的知识,或“吃不饱”的现象,常规课无法将这些特例一一照顾到,而这种情况下微课能够迅速弥补其不足,在常规课中插入十分钟的微课,可能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突破一个知识点,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微课打破了常规课的地理空间限制,能够通过互联网媒介,将知识更快并范围更广地传播出去,拓宽知识传播覆盖面,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与常规课在网络空间和地理空间形成平行发展线,更好实现教育全民普及化。微课聚焦内容,更适合在说课、课前预习、课中突破难点、课后巩固扩展等场合下使用,从微课的作用可以看出,微课与常规课有效配合,能够让常规课的知识讲授变得更加方便直接,学生易于接受,也有利于常规课堂人文教育的渗透,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四、小结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育离不开理解和沟通,某种意义上教育就是教会人去理解知识,理解社会,理解人类的过程。因此,无论教育模式怎样发展,基本的教育模式必然是不能被代替的,但教育的普及性是现代教育的又一特点,现代教育发展到今天,彻底摒弃了古代学校教育鲜明的等级性。今天的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又回归了其原始属性,在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中,朝着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发展,而微课作为网络教育的一种形式,延伸了学校教育的空间,在学校教育无法触及的地方完成了传统教育不能达到的知识传播效果,对教育的普及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应该积极探索网络教育与在线学习规律,在微课中渗透人文性,让微课成为传统教育有力的补充。

参考文献:

[1]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J].远程教育杂志.2014(05).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