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发展之光,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闪耀

2016-12-13 12:25李娜娜
教育家 2016年44期
关键词:运河校长中学

文//李娜娜

和谐发展之光,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闪耀

文//李娜娜

10月11日-19日,运河中学初中部进行了2016-2017学年度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通过深度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同课异构、开展探究实验教学等形式,骨干教师很好地发挥了教学改革的示范带头作用。

10月15日,初中部组织师生参加了“重温长征史,共筑中国梦”定向越野体验式课程学习活动,大家深刻体会到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奋勇向前的精神。

10月15日-23日,2016年通州区中小学生足球冠军赛在运河中学初中部举行,运河中学代表队最终荣膺冠军。

10月25日,运河中学高中部举办了“名师大讲堂”活动。学校的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和区名师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为老师们做了内容丰富的学科专题讲座,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以上这些信息,是笔者从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网站“校园新闻”版块中随机截取的。透过学校校园生活的常态,我们不难感受到运河师生团结进取的精神状态,感受到他们亲如一家、其乐融融的愉悦与祥和。和谐、精进,正是运河中学校园风貌的真实写照。时光荏苒,张佳春校长已经陪伴运河中学走过了近二十个春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他带领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秉承“和谐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助力城市副中心建设,使学校的特色愈加彰显,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正如北京教科院基教所佟德副所长在北京市科研先进校现场视导评审会上对学校评价的那样:建校时间不长,发展很快;教师队伍水平高,很优秀;课题多,参与的人多;学校硬件和管理理念先进。

守正创新,和谐发展,建设现代教育新生态

在学校和谐发展层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构建和谐的内部、外部关系,使大家互助合作,同心同德,实现学校和谐发展的教育愿景,即具有一流的教育质量,得到社会公认的美誉度和加工能力突出的社会知名度。

——张佳春

>>高中部全貌

不忘初心,一位“教书匠”的“侠骨柔肠” 1976年初春,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张佳春成为一名代课教师,自此便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此后四十年的从教历程和二十多年的校长生涯中,他凭借着一股坚守的信念和钻研的精神,缔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仅用一年时间,就带领马驹桥中学摘掉了北京市基础薄弱校的帽子;第二年,学校更是达到了全区一流水平。1998年春,张佳春开始担任运河中学校长兼书记。短短三年时间,学校就由一所普通中学跻身北京市示范高中行列。2007年,他参加了北京市首期名校长工作室研修,2009年完成了个人专著《且思且行——和谐发展教育办学思想的十年探索》,同年北京市首期名校长工作室与通州区教委联合召开了他的办学思想研讨会。2013年11月,他入选北京市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名单,成为其中唯一一位来自郊区县的校长……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源于张佳春在专业方面的精益求精,更源于他对教育、对师生的一腔大爱。他带领学校自筹资金将高成本的液化气改为管道天然气,从而减少伙食成本,让学生吃饱吃好;他为先天成骨不全的学生开辟绿色通道,使母子俩生活有所依靠;在高中部校区设计时他坚持建设无障碍设施,以方便残疾学生和意外受伤的学生使用;学校一位职工不幸遭遇车祸,他整夜守护联系抢救,使这位教师最终恢复了健康;一位老师在晚自习课后回家的路上被无证摩的撞成重伤,他重金悬赏,使肇事者被绳之以法。十余年时间里,他帮助教师解决住房200多套,使教师实现了安居乐业。此外,他还积极帮助教师解决孩子入学问题;通过搞校内职评、低职高聘,解决了数十名优秀教师因指标限制或外语考试不达标而难以晋升的问题;为了满足不同教师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他帮新教师找“师傅”,送英语教师到国外进修……正是这样一位时时处处心中装着师生的校长,才带出了一大批心中有爱、心系学生的教师,才催生了一方和谐温馨、激情洋溢的校园!

张佳春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细细品读,感人肺腑。他说:“基础教育既需要一批仰望星空的教育家,更需要大批每天面对学生的教书匠。把书教好了,把人育好了,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我正是以一种教书匠的精神,教育一届又一届学生在他们的中学时代,就懂得什么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懂得什么是气度与胸襟,什么是责任和担当;同时尽力帮助青年教师从‘新芽’到春华,再到秋实,助力教师成长。我可以坦然地说,做这样的教书匠我很自豪,很幸福!”

后来居上,一支“新力量”的崛起壮大 张校长深知,一所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明确办学理念和方向,使干部师生凝心聚力,携手前行。结合对于教育规律的认识与学校实际,他于2000年在运河中学建设示范高中的方案里明确提出了“和谐发展”的学生培养目标,此后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和谐发展教育”的办学思想。全体运河人戮力同心,努力营造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幸福成长。

为给师生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工作生活和成长条件,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张校长力主进行校园环境的升级和校园文化的特色化打造。翻修了操场,新建了第二学生食堂和5800平方米的实验楼。还因地制宜对学校环境进行整体设计,打造了“五廊二墙一图”(五廊即校史长廊、科普教育长廊、心理

健康教育长廊、运河文化长廊、学生文化展示长廊;二墙即运河文化墙、弟子规美德文化墙;一图即潞河督运图)的校园文化布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新建的高中部充满现代气息,凸显先进环保理念,而老校区初中部则在片片琉璃瓦中延续着传统文化的血脉。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使运河中学显得更加卓尔不群。

虽然办学时间并不长,但由于理念先进、思路清晰、措施得力,运河中学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成功树起了“和谐发展教育”的大旗。“和谐发展教育”有力促进了学校建设北京市名师队伍和名校的“两名工程”,打造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优质教育品牌。

>>初中部全貌

校兴科研,科研兴校,增强教师的实际获得感

在教师和谐发展层面,要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通过激励教师工作热情,唤醒教师职业自觉,引领教师和谐发展,实现师德高尚、专业精湛、身心和谐的教师职业发展愿景。

——张佳春

早在示范校建设时,张佳春就提出,“学校可以少些‘大楼’,但绝不能缺‘大师’”!因为教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从基层一路走来的张佳春,深知教科研对教师、对学校的重要性。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校兴科研”的理念,意为校长带头开展教育科研,学校带动教师进行科研,而后逐步实现“科研兴校”。

参与教科研,张佳春坚持率先垂范,绝不走过场。他在统筹全局、把握研究方向的同时,几乎参加了每一次的教学研讨会,各种汇报课、研究课、示范课也不错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对他的印象也由一个单纯的“校长”升级为“教育教学专家”。

在张佳春的引领带动下,老师们积极投入到了教科研实践中。以市级立项课题“以校为本,在师生互动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为例,100多位教师参与子课题研究,基本覆盖了全校一线教师。该课题结题后获得了当年通州区教学成果8项一等奖中的3项!

以“校兴科研、科研兴校”发展战略为基,学校深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与研究,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学效率显著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不断提升。通州区教育成果表彰,学校获奖总数在全区遥遥领先。通过多年的教科研工作,学校涌现出一批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在“十三五”课题申报中,学校已申报市级立项课题14项,区级立项课题16项。依靠扎实细致、高效深入的教育科研,运河中学打造了全区一流的教师队伍,创造了优秀的教学业绩。北京市示范校验收组专家到学校听课后,不禁感叹:“运河中学教师水平的确不一样!”学校现有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90人,一级教师76人;有北京市级骨干教师10名,区级名校长1名,区级名师9名,区级骨干教师34名,区级青年骨干教师6名,校级骨干教师23名;有硕士学位和研究生课程班毕业教师近百人。教师岗位合格率达100%。

立足课程,特色育人,打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

在学生和谐发展层面,学校通过对学生从德行、习惯、情感、能力四个要素的培养,实现学生全面与特长和谐发展、知识与能力和谐发展、学业与品德和谐发展、身体与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人生发展愿景。

——张佳春

“和谐发展教育”旨在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运河中学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创新育人模式,开发更多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打造了“面向全体,全面育人,打开层次,发展特长”的课程体系。

德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首要一环。学校不断拓展德育工作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廉洁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为主题,以学科渗透、热点追踪、实践锻炼、团队活动、社区活动、家校联合等为途径的立体型德育网络已逐步形成。据此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责任意识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鼓励学生成为勇于担当的社会公民,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积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张校长承担了市级立项课题“运河文化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主编了《运河文化读本》校本课程教材。课题研究报告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在北京市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十一五”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二等奖。运河文化校本课程项目还获得了区科学技术一等奖。

学校高度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进步、学有专长。支持学生成立自主管理的各类社团,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学校还牵头联合运河小学、玉桥小学、史家小学通州分校等成立了“运河教育联盟”,积极探索人才贯通培养的新模式。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以“运河文化”校本课程为龙头,以体、音、美等活动类校本课程为亮点,以社会实践类课程、学科拓展类课程等为依托的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先进的课程体系为依托,学校打造了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也使运河中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校历年中考成绩均居于全区前列,多次被评为通州区中考优秀校。自2001年起高考上线率稳定在95%以上,重点大学录取率稳定在50%以上,一大批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全国重点名牌大学,开启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在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发展背景下,我们将紧紧抓住‘一校两址’的发展契机,坚守传统,坚守质量,创新方式,更新理念,铭记使命与责任,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优秀学子,打造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的品牌名校,把运河文化发扬光大,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从张佳春校长掷地有声的话语中,我们分明看到,一条锦绣的教育之路正在运河中学人脚下无限延伸,通向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

延伸阅读

张佳春谈“和谐发展教育”

“和谐发展教育”就是把学校、教师和学生看作相互影响的系统,构建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生态,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愿景。

以“和谐发展教育”为办学理念的现代教育生态三个层面的和谐发展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它把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任务,把建设和谐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把激励教师内心的和谐作为学校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把构建和谐的外部关系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通过营造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构建和谐发展的管理模式、打造和谐发展的教师队伍、培养和谐发展的学生,从而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位教育人的大爱情怀,一所京郊名校的责任担当

在苦练内功、促进自身不断发展提升的同时,张佳春校长也不忘发挥自己以及学校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从2008年起,通州区教育工委委托张佳春主持全区第一个名校长工作室工作。经过两期八年的工作研究,先后入室学习的十一位农村中学校长均已成为骨干校长,所在学校质量明显提升。

学校主动与潞州中学、张家湾中学建立了手拉手对口帮扶关系,开展联合教研,帮助薄弱校培训教师,提升质量。先后已有二十余位来自甘肃、新疆、内蒙古、江苏、天津、河北等省的校长到运河中学挂职锻炼。张校长还为甘肃兰州校长班、新疆和田校长班进行培训授课,传授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张校长和运河中学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重与赞誉。

猜你喜欢
运河校长中学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在多解中学创新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