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对策分析

2016-12-16 14:17吴煜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8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新常态创新创业

吴煜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常态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指出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问题,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角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适应新常态提出合理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生;问题对策;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01-02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常态背景

1.就业供需差距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带来的就业新常态。第一,近年来虽然就业刺激政策不断推出,但依然存在就业压力大,就业需求少,就业形势严峻的现象。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56万人,新增和累积未就业人数造成前所未有的社会就业供给总量压力;同时传统行业就业人数趋于饱和,加上我国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所带来的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业,造成社会就业需求减少。就业供需差距导致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就业形势的新常态。第二,经济结构优化带来了就业需求结构的变化。因而,大学生必须树立灵活就业新观念,积极主动创新创业,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2.国家政策引导、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常态。在创业政策方面,国家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热情的“乘法”,通过一系列的简政放权和鼓励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创新创业进程。目前我国已经在融资、场地、税费、专家指导、能力提升、孵化器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举措,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3.高校教育、培养、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常态。在高校教育方面,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将是未来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常态。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要求,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高校也要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在此教育政策导向下,未来我国高校必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培养和孵化方面深化改革,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环境提供、资金支持、校企联合等多方面,破除现在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些因素,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和整合更多的资源支持,以保证更多人成功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宽松教育支持和发展机遇。

4.社会理解、包容和接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常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渐成“新风景”的新常态。大学生创新创业尤其是以往休学创业的现象,由于受到传统意识的影响,前几年还会成为公众和媒体争议的焦点。但随着信息化加速、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创新创业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降低,创业投资细分,创业孵化服务社会化等情况的出现,崛起了许多和市场需求对接的奇思妙想的创新创业项目,其中不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

二、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问题分析

1.创新创业意愿高,但创新创业参与度低,总体创业率低,创业存活率更低。第一,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受到传统观念的求稳影响,大部分学生找工作选择传统就业模式,虽有创新创业呼声和意愿,但真正参与的少。来自人人网2015年大学生创业态度调查显示,56.3%的“90后”表示愿意在大学上学期间进行创业尝试,而没有任何创业意愿的“90后”则占比为43.7%。第二,我国从小学至大学的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阻碍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动力上缺少创意和内源激励。第三,大学生所接受的系统的创业教育不足,而创业教育可以直接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产生积极影响。

2.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不足,缺少适合的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运作模式的指导。第一,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不足,眼高手低是大学生创业时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创新创业意识、社会洞察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还需要有高执行力、积极态度,应对风险、不怕挫折的勇敢创业精神。第二,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项目的前期准备、过程控制和成果转化等知识储备,缺乏面对海量信息资讯和繁杂的创业因素时以清晰的头脑审时度势,以做出可供选择的最为适宜的创新创业模式。

3.创新创业层次低,技术含量低,创新项目少,而重复的创业项目多。大学生创新创业贵在技术创新。俞敏洪指出,天使投资项目中所接触的大学生项目中没有创新的占到95%,虽然创业项目重复很正常,但具有创新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项目才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

4.在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方面缺乏资金、场地和配套的激励政策。第一,资金的制约。在高校层面,我国许多高校创新创业项目的资金提供大多采用先做事后报销的流程,即创业团队要自行垫付前期费用,这可能面临因受到高校报销政策的限制而部分项目无法报销的风险,以及项目失败无法结项的风险;而在社会层面,统一规范的大学生贷款、工商注册、创业服务公共平台的缺乏,也是影响创新创业的开展的重要因素。第二,场地的制约。近年来高校纷纷建设校级、院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园区,但就数量众多的创新创业项目而言,场地分散且狭小,场地往往流于形式而成为项目成果的展览室,没有发挥可供学生平时项目活动的作用,也不便于形成规模性创新创业的氛围。第三,优惠的创业政策、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完善创业服务平台、便捷的创业手续以及配套的激励政策,也是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应对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举措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是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为目标,是一种高层次的主动型教育。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通过创新支撑创业。但近日针对17所高校近6000名大学生的调查却显示“大学教育对创业帮助”在10分制的评分中仅获2.96分,在所有考察项中得分最低,这从学生的角度反映了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针对于此,本文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1.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第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方面,要实现从传统的培养技能的被动就业模式,向培养创新意识、创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主动就业模式的转变。第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方面,要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多从创新创业的意识树立、能力培养、知识储备以及态度转变等方面下功夫。第三,确立和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培养方案,高校需要开展普遍的创业教育,为所有学生敞开创业大门,但同时也需要进行筛选和因材施教,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基于专业开展更深入的创业教育,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第一,课程体系设置和建设,将创新创业的课程、讲堂、竞赛、成果孵化和项目管理纳入到统一架构,注重深度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广度的非专业创业知识的融合,不但要设置培养大学生的商业常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更要在传统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对专业技术的潜力和热点进行创新启发。第二,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考虑高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培养的模式,优势互补。第三,完善教学机制和学籍管理,可以实施弹性学分制度,将创新创业成果纳入学分管理,允许有完整创业计划的学生暂时休学,并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

3.转换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的新常态氛围。第一,高校及其行政部门要转换工作机制,消除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约因素和制度障碍,要增强服务意识,新事新办提高效率,简化办事程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做好护航工作。第二,要整合社会资源,要拓宽创业资金来源渠道,争取企业对创新创业基金的注入,争取校企联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和成果转化提供条件。第三,努力形成高校、政府和社会的三方协同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摇篮,需要在政府政策导向、高校教育培育、社会服务意识之间建立积极有效机制,加强协同,完善政策及落地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除上述高校应实施的举措,在政府层面还要搭建公共平台,整合政策资源,建立统一协调的机构,解决目前创新创业优惠政策事务管理不集中、重叠和碎片化管理的问题;在社会层面还要开发适合大学生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培训项目,并统筹资金和场地资源,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活力。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新常态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