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区儿童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参考区间的建立

2016-12-19 02:50葛丽丽杨俊梅李进香
重庆医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化酶烯醇参考值

葛丽丽,杨俊梅,李进香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检验科 450053)



·经验交流·

郑州地区儿童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参考区间的建立

葛丽丽,杨俊梅△,李进香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检验科 450053)

目的 建立郑州地区0~14岁健康儿童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参考区间。方法 检测1 001名0~14岁健康儿童血清NSE。将研究对象按性别和年龄分组(<1个月组、1个月至3岁组、>3岁组),对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各年龄组儿童血清NSE的参考区间。结果 0~14岁儿童不同性别间血清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血清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的参考区间分别是0~32.13mg/L(<1月组),0~23.26mg/L(1个月至3岁组)和0~21.47mg/L(>3岁组)。结论 儿童各年龄组的NSE参考区间具有明显差异。建立不同年龄段的NSE参考区间,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参考值;儿童;郑州

1977年,Marangos等首次从大脑组织中提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该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8×103,是含有2个w亚基的二聚体肽,参与糖酵解的催化过程[1]。近年来,有学者证实,NSE是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个标志酶。它在神经源肿瘤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在非神经性肿瘤组织中则呈阴性[2]。NSE与神经系统肿瘤和损伤密切相关,当神经元受损时破坏了膜的完整性,NSE即从胞质释放到细胞外间隙,在脑创伤、癫痫、高热惊厥、神经母细胞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血清NSE可作为脑损伤的一种生化指标并指导治疗[3-6]。随着NSE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同的检测试剂盒有不同的参考值,而临床上NSE的正常参考值均来自于健康成人。由于没有统一的儿童血清正常参考值给临床应用带来诸多不便。研究表明,儿童血清NSE正常值高于成人,若直接将成人的正常参考值应用于儿童,会造成临床上假阳性的结果[7]。因此,建立适用于儿童的血清NSE正常参考值范围,能够更好地反映神经系统损伤儿童体内NSE水平。本文通过检测1 001名0~14岁健康儿童血清NSE值来建立儿童的正常参考范围,为临床儿童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的诊治提供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排除黄疸、神经母细胞瘤、高热惊厥、癫痫、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受检者年龄为0~14岁,剔除离群值,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 001人,其中男孩500人,女孩501人,依据相邻年龄组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合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进行合并的原则(P<0.05)分为3个年龄组:<1个月组87人,1个月至3岁组530人,>3岁组384人。

1.2 仪器与试剂 分析仪器为Roche公司E17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试剂为Roche公司生产的NSE测定试剂盒。批号00182195,有效期期至2016年7月。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 采集外周静脉血2mL,3 000r/min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上机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测定,检测方法为电化学发光法。

1.3.2 分组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15个组,即:<1个月组(A组),1个月至<1岁组(B组),1~<2岁组(C组),2~<3岁组(D组),3~<4岁组(E组),4~<5岁组(F组),5~<6岁组(G组),6~<7岁组(H组),7~<8岁组(I组),8~<9岁组(J组),9~<10岁组(K组),10~<11岁组(L组),11~<12岁组(M组),12~<13岁组(N组),13~<14岁组(O组)。相邻两个年龄组间NSE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相邻年龄组进行合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相邻年龄组不合并。依据分组合并原则最后分为3个年龄组,即<1个月组、1个月至3岁组和>3岁组。

1.5 参考区间验证 筛选并分析2015年9月郑州市某三甲医院使用相同分析系统的实验室血清标本,约50例,所有标本均符合试验标准,计算R值。R=测定结果在参考区间内的例数/总测定例数。如果50个试验对象有5个以上检测值在参考区间以外,即R≤90%,则参考区间不适用,如果R>90%,则参考区间适用。

2 结 果

2.1 0~14岁儿童血清NSE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总体的偏度系数为0.99,峰度系数为1.85。正态性K-S检验结果显示,数据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图1)。

2.2 各年龄组儿童血清NSE分布 <1个月组偏度系数为0.60,峰度系数为-0.27;1个月至3岁组偏度系数为0.71,峰度系数为0.59;>3岁组偏度系数为0.76,峰度系数为1.87。K-S检验结果显示,新生儿组呈近似正态分布,其他两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图2)。

图1 0~15岁儿童血清NSE分布直方图

图2 各年龄组儿童血清NSE分布直方图

2.3 不同年龄组间儿童血清NSE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相邻两个年龄组间血清NSE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A组与B组(P=0.00)、D组与E组(P=0.00)、O组与成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相邻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相邻年龄组儿童血清NSE比较

2.4 各年龄组间儿童血清NSE比较 将无统计学差异的组进行合并,分为3组,即<1个月组,1个月至3岁组,>3岁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个不同年龄组间儿童血清NSE值,F值为38.49,P值为0.00,表明,3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3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检验结果显示,<1个月组显著高于1个月至3岁组(P=0.00),并显著高于>3岁组(P=0.00),而1个月至3岁组也显著高于>3岁组(P=0.01)。>3岁组与成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取单侧95%可信区间建立各年龄阶段正常参考值范围(表2)。

表2 年龄组间儿童血清参考区间

2.4 相同年龄不同性别间儿童血清NSE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相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之间血清NSE的差异,结果显示,P值均大于0.05。表明,相同年龄不同性别间儿童血清NSE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

表3 各组儿童不同性别之间血清NSE比较

2.5 各年龄组儿童血清NSE参考区间验证 抽取郑州市某三甲医院使用相同分析系统的实验室血清标本,剔除离群值后,约50例,所有标本均符合试验标准,试验条件保持和本实验室一致。验证结果显示,小于10%的检测值落在建立的参考区间以外,即R>90%,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儿童血清NSE正常参考值范围适用。

3 讨 论

临床研究提示,NSE是一个容易检测、有高度特异性并且稳定性强的神经系统损伤标志物。近年来,有关NSE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的研究逐渐增多, 如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枢神经感染、癫痫、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应用中发现其与脑细胞的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和预后呈负相关[8-10]。研究表明,当机体缺血、缺氧引起神经组织损伤时,NSE从缺氧缺血的坏死细胞中释放最迅速,在24 h内检测其浓度最能反映其高峰值,比其他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快速,且结果稳定,不易受神经系统以外因素的影响,故其血清浓度的改变可作为判断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灵敏而可靠的生化指标[11]。窒息新生儿由于脑组织严重损伤可导致多种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癫痫和智力发育落后等。因此,早期诊断和正确评估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化学发光法检测NSE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16(mg/L),是成年人的血清参考值范围。研究表明,儿童血清NSE正常值高于成人血清,若直接将成人的正常参考值应用于儿童,会造成临床上假阳性的结果。本研究发现,儿童血清NSE无性别差异,但其均数随年龄增加有降低趋势,并与成人存在差异。血清NSE取决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释放NSE的量和血脑屏障。与成人相比,儿童血脑屏障还不完善,脑脊液中的物质更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血液中,这点可能是儿童血清NSE 高于成人的原因之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脑屏障逐渐完善,脑脊液中的物质不容易流入血液,3岁后血脑屏障发育已基本成熟。考虑到年龄是影响因素,血脑屏障的发育水平与年龄相关,丁志勇等[7]将儿童组根据年龄分为两个阶段(≤3岁和>3岁),分别检测两个年龄段及成人的血清NSE,并统计学分析几组血清NSE值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3岁以下儿童的血清NSE平均水平高于3岁以上儿童,提示儿童血清NSE水平和年龄呈负相关,而成人血清NSE则和年龄不相关,证明血脑屏障完善后,血清NSE不再受年龄的影响。彭好等[12]通过对新生儿血清 NSE水平的动态研究发现,新生儿生后血清NSE水平高于成人正常参考值。

随着NSE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同的试剂盒检测有不同的参考值,而临床上NSE的正常参考值均来自于健康成人。由于没有统一的儿童血清正常参考值给临床应用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建立儿童NSE的正常参考范围,为小儿神经系统损伤的诊断提供更精确的检测参考指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得出<1个月组、1个月至3岁组和>3岁组儿童血NSE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32.13、0~23.26 mg/L和0~21.47 mg/L,其参考区间均与临床现用的成人参考值范围不符,若将成人的NSE参考值范围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的儿童进行诊断,将导致假阳性。此外,统计学结果表明,0~14岁儿童不同性别间血清NSE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文中年龄组间血清NSE值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岁儿童的平均血清NSE值明显高于3岁以下的儿童,表明血清NSE的水平有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且其参考值范围的下限和上限也相应降低。这一结果提示在儿童血清NSE结果判定时应充分考虑到年龄因素,以免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

血清NSE是一个对儿童神经系统损伤高度敏感、非常有应用价值的分子标志物,因此确立儿童血清NSE正常参考值范围,对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Marangos PJ,Neurath C,Goodwin FK.Structural and immunological properties of neuron-specific protein (NSP) from rat,cat,and humain brain:comparison to bovine[J].J Neurochem,1977,28(5):1097-1107.

[2]Dhillon AP,Rode J,Leathern,et al.A Neurone specific enolase:an aid to the diagnosis of melanoma and neuroblastoma[J].Histopathology,1982,6(1):81-92.

[3]左启华.神经系统疾病[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24.

[4]王春,翟琼香,汤志鸿,等.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12(5):573-577.

[5]张松林,沈照波,靳秀红,等.高热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NSE的测定及其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6):92-93.

[6]刘卓,李媛媛,欧阳胜荣,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治的临床价值[J].北京医学,2011,33(10):806-808.

[7]丁志勇,谢奇朋,陈翔,等.儿童和成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正常值的比较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4):4518-4520.

[8] Woertgen C,Rotherl KB,Brawanski A.Neuron-specificenolase serum levels after critical impact iqury in the rat[J].J Neurotrauma,2001,18(5):569.

[9]姜丽娜.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中枢神经功能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149-150.

[10]吴呜,金松华,陆巧英,等.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血清NSE酶检测的临床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07,9(8):1071.

[11]王士杰,李晓春,孔少云.血清NSE对晚期早产儿窒息脑损伤早期评价的意义[J].安徽医药,2013,17(1):96-97.

[12]彭好,蒲友华.新生儿生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的动态变化[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11):1122-1124.

作者简介:尹康(1974-),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烧伤、整形美容方面的研究。

10.3969/j.issn.1671-8348.2016.31.032

郑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0140513)。

葛丽丽(1981-),硕士,检验师,主要从事临床免疫学检验及研究。△

,E-mail:yangjunmei7683@163.com。

R

B

1671-8348(2016)31-4413-03

2016-03-25

2016-05-09)

猜你喜欢
化酶烯醇参考值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气相色谱法分析甾烯醇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烯醇化酶在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两种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猪同期分娩的研究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亚高原地区大、小鼠血液指标正常参考值实验研究
上海地区胃蛋白酶原参考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寄生虫烯醇化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