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酶

  • 去泛素化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控[1]。去泛素化酶是蛋白酶的超家族之一。根据催化机制,去泛素化酶分为半胱氨酸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两类,其在调节泛素信号传导中至关重要,并与癌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相关[2]。1 炎症性肠病及其免疫调节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3]。IBD主要由肠道免疫系统失调、微生物群紊乱和肠道上皮屏障功能障碍引起,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34期2024-01-18

  • 小细胞肺癌患者神经烯醇化酶水平与TNM分期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靠指标。神经烯醇化酶是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首选标志物,在观察疾病进展和疗效评定中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已被广泛使用到临床诊疗工作中[4]。有学者发现[5],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神经烯醇化酶水平和TNM分期以及预后有关,研究神经烯醇化酶水平和TNM分期以及预后的关系对疾病诊治、预后判断意义重大。但当前有关小细胞肺癌患者神经烯醇化酶水平和TNM分期、预后关系的临床报道仍然较少。为此,本文现对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类患

    医药与保健 2022年12期2022-11-30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揭示去泛素化酶OTUD1抑制肠炎发生新机制
    一种重要的去泛素化酶,OTUD1可调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和真菌感染以及肠癌发生,但其在肠道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去泛素化酶OTUD1抑制肠炎发生的机制示意图近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团队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张令强团队合作,发现去泛素化酶OTUD1能与RIPK1结合并通过去除其627位赖氨酸的K63多聚泛素化修饰,阻碍RIPK1对下游信号分子NEMO的招募及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肠道免疫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包括T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期2022-01-10

  • 去泛素化酶在喉癌及舌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逆过程,由去泛素化酶(DUBs)参与调控。有研究报道称,去泛素化酶可以通过去泛素化过程调节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的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它还参与了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同时,去泛素化酶会导致多种人体疾病(如癌症、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去泛素化酶已成为致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因子的重要调节剂,参与体内如细胞周期控制[3]、DNA修复[4]、染色质重塑[5]和信号传导途径[6]等直接或间接反应来影响许多癌症的发生及发展。另外,一些可以靶向作用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1年3期2021-12-04

  • 去泛素化酶抑制剂b-AP15抑制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复制
    码的病毒型去泛素化酶UL36参与淋巴瘤的形成[16-17],通过突变抑制其去泛素化酶活性可以抑制MDV在鸡细胞内的复制,也可降低MD的发生率,减少MDV的水平传播[17]。而UL36的N端去泛素化酶(UL36 N端包含催化结构域和核定位信号的480个氨基酸片段,UL36-480)在所有致病型MDV株中完全保守[18],这也说明其活性对MDV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去泛素化酶UL36-480为靶点,高通量筛选对UL36-480活性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并利用

    中国兽医学报 2021年10期2021-10-30

  • 黄花蒿花粉新过敏原烯醇化酶鉴定:重组纯化及IgE结合活性
    黄花蒿花粉烯醇化酶基因克隆和扩增将转录组测序结果与WHO/IUIS过敏原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 BLAST)同源序列比对分析,得到一个与其他物种过敏原同源的黄花蒿花粉烯醇化酶(enolase)潜在过敏原序列。根据所得烯醇化酶cDNA序列设计引物5′-CGGGGGATTCCAGTTTC-3′,5′-GATTGCATGGACACTCAAC-3′,进行PCR扩增,对产物TA克隆并测序进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1年2期2021-05-11

  • 基于RLR信号通路的去泛素化酶对EV71感染的调控机制研究
    指导意义。去泛素化酶是一类数量很大的蛋白酶类家族,可通过对底物蛋白的去泛素化来调控蛋白活性[3]。维甲酸诱导基因Ⅰ样受体(RIG-Ⅰ-1ike receptor,RLR) 为机体识别病毒的主要免疫识别受体,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抵抗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有研究显示[5]去泛素化酶对EV71感染有一定调控作用,但其是否通过RLR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RLR信号通路研究去泛素化酶对EV71感染的调控机制,以期为临床防治EV71感染

    重庆医学 2021年7期2021-04-29

  • 地黄烯醇化酶基因(RgENO)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分析
    当多,其中,烯醇化酶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糖酵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限速酶,催化磷酸甘油酸脱水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植物中具有催化糖酵解、抗逆、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殖发育和转录调控等多种功能[1]。目前,已经从拟南芥、茶树、盐芥、水稻和玉米等植物中克隆了烯醇化酶,研究了其功能[2]。但是,少见地黄烯醇化酶基因的报道。【研究切入点】在前期的地黄块根转录组测序挖掘毛蕊花糖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酶及其相应基因、阐明其合成途径及分子机理的研究中挖掘的大量地黄基因[3],包括

    贵州农业科学 2021年1期2021-03-31

  • 去泛素化酶及其相关通路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8]等。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 DUB)的存在使泛素化修饰成为一个被严格调控的可逆过程。去泛素化酶可通过切割多聚泛素链或者从修饰的底物蛋白中去除泛素,逆转泛素化过程,起到去泛素化的作用,逆向调节了蛋白降解途径,从而影响了细胞内蛋白质的功能。去泛素化酶可以影响或调节众多细胞生物学过程,如细胞的基因表达、生长发育、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神经病变或肿瘤的发生等[9]。1 去泛素化酶的分类去泛素化酶是一类数量众多的蛋白酶家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4期2020-12-25

  •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数据以及不同标志物联合检测准确率。肺癌患者病理类型包括:腺癌(12例)、鳞癌(16例)、小细胞肺癌(8例)。不同标志物联合包括: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利用率(%)表示准确率的计数信息,通过卡方检验。利用±标准差来表示标志物指标水平的计量资料进行表示,经t检验。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9期2020-09-21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儿前纵隔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病理学确诊的30例小儿前纵隔恶性淋巴瘤患儿,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间内于我院经临床病理学确诊的其他纵隔肿瘤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男16例,女14例;年龄8~12(9.1±1.3)岁;霍奇金淋巴瘤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6例。对照组患儿:男17例,女13例;年龄9~12(9.3±1.9)岁;畸胎瘤11例,纵隔前肠脓肿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年1期2020-06-12

  • E2 泛素结合酶UBE2S 抑制Ⅰ型干扰素产生的分子机制
    重要的作用。泛素化酶和去泛素化酶协同作用准确地调节动态可逆的泛素化过程,参与天然免疫反应调控。近期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篇文章表明E2泛素结合酶家族成员UBE2S 能够负调控DNA 病毒和RNA 病毒介导的Ⅰ型IFN 的产生。该研究发现,过表达UBE2S 显著抑制了RNA 病毒(仙台病毒(SeV)、水泡口炎病毒(VSV)、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以及DNA 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1))诱导的IFN-β 的产生;敲除UBE2S 则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0年10期2020-01-15

  • 去泛素化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动态过程。去泛素化酶参与去泛素化的机制错综复杂,不仅能解除泛素化,而且可以通过再循环泛素分子、校对泛素化进程、分解泛素化抑制因子等方式促进泛素化过程[3],其异常活动可能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关去泛素化酶与肝癌发生机制有一些新的研究。本文将对在肝癌中发挥作用的去泛素化酶及去泛素化酶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1 去泛素化酶家族及其作用1.1 去泛素化酶家族的组成目前,已发现的去泛素化酶约有99种,根据去泛素化酶活性部位不同可以将其分为7大家族

    中国肿瘤临床 2020年5期2020-01-13

  • 烯醇化酶在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10100)烯醇化酶(enolase, 2-phospho-D-glycerate-hydrolyase)是催化2-磷酸甘油酸形成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糖酵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广泛存在于不同的生物体中[1]。烯醇化酶在1934首次由Lohman和Mayerhof两位科学家在肌肉提取物中发现[2]。烯醇化酶又称D-2-磷酸-甘油盐水解酶,主要起催化作用,在糖异生途径中催化逆向反应烯醇化酶[3]。烯醇化酶广泛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生物细胞中,并具有高度保

    科学咨询 2020年41期2020-01-08

  • 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的高效合成及其应用
    TP经ATP硫酸化酶催化形成5¢-磷酸腺苷硫酸 (Adenosine-5¢-phosphosulfate,APS),再经APS激酶催化形成PAPS (图1),或由双功能酶PAPS合酶催化ATP合成PAPS。PAPS合成过程中存在3个关键因素:1) 硫酸基团的转运和供给;2) ATP的合成速度;3) ATP合成PAPS的转化效率。1) 硫酸基团的转运和供给。在生物体内硫酸基团的转运方式有两种:钠离子偶联型及钠离子非偶联型离子通道。所谓钠离子偶联型通道是通过钠

    生物工程学报 2019年7期2019-08-22

  • 与α-烯醇化酶相关的ELISA方法的建立及在肝纤维化检测中的应用探索
    [2]。α-烯醇化酶是一种可以在肝纤维化患者体内诱发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抗原,通过原癌基因c-myc的抑制作用来调整细胞生长和分化[3]。国外有研究证实抗α-烯醇化酶的自身抗体在肝纤维化期阶段患者的血清中出现频率相当高,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预测因子[4]。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技术获取人α-烯醇化酶,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应模式检测肝纤维化期和肝硬化患者及健康者血清中抗α-烯醇化酶的自身抗体,评价α-烯醇化酶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12期2019-06-27

  • 烯醇化酶在模式生物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酮酸的过程。烯醇化酶(Enolase,ENO,2-phospho-D-glycerate hydrolyase)作为糖酵解过程中的一个限速酶,催化2-磷酸-D-甘油酸(2-PGA)与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相互转化,控制糖分分解进行的速率,是糖酵解过程中唯一的脱水步骤。在脊椎动物中,烯醇化酶有三种同工酶,分别是α-ENO、β-ENO和γ-ENO,定位于不同位点的烯醇化酶有不同的功能。α-ENO由基因ENO1进行编码,ENO1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

    冶金与材料 2019年4期2019-03-01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心脏停搏中的应用
    50001)烯醇化酶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在糖无氧酵解途径中起催化酶作用。机体损伤时,烯醇化酶可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在调控细胞凋亡及促进细胞存活方面起双向作用[1]。烯醇化酶在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结构,其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在神经系统创伤、缺血缺氧性脑病、中毒性损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疾病时,脑脊液和血液中NSE水平可出现不同程度升高,故可作为神经系统

    医学综述 2019年10期2019-02-27

  • 脑苷肌肽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的影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作为一种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是对颅脑损伤进行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评估的重要指标[4,5]。脑苷肌肽作为一种由多种神经节苷脂组成的复方类制剂,因其具备神经修复与再生的功能而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损伤等相关疾病,但是关于其与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之间的关系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以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7月收治于我院的60例急性颅脑患者以及2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以系统探究脑苷肌肽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的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4期2019-02-25

  •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分析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意义。方法 方便选取50例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12月,按照惊厥发作情况分为两组,即观察1组(复杂型热性惊厥)--25例、观察2组(单纯型热性惊厥)--25例,同期再选择25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观察及评估3组受检人员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结果 观察1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18.75±4.25)ng/mL、观察2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14.56±2.85)n

    中外医疗 2019年32期2019-01-17

  • 塞内卡病毒3C蛋白去泛素化酶功能的鉴定及其抑制天然免疫的机制
    其是否具有去泛素化酶的功能及其抑制宿主天然免疫的机制仍不清楚,对于这一调控机制的阐述将有助于系统解析3C蛋白的多功能性,进而解析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近期发表于《Antiviral Research》 上的一项研究对SVA 3C 蛋白作为去泛素化酶的功能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抑制宿主天然免疫信号转导的机制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对抑制宿主泛素化修饰过程的SVA 蛋白进行了系统筛选,鉴定出SVA 的2A、2C 和3C 蛋白具有抑制宿主泛素化修饰的功能,而3C 蛋白对泛素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9年1期2019-01-10

  • 去泛素化酶在病毒感染中的调控作用①
    动态过程,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s,DUBs)作为蛋白泛素化的负向调控分子,在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调控功能。在本文中,我们对宿主本身去泛素化酶及病毒编码的去泛素化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做简要综述。1 去泛素化酶大多数蛋白质进行的泛素化是泛素蛋白与其底物蛋白结合的过程[1]。泛素是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保守小分子多肽。泛素首先由E1泛素激活酶激活,随后在E2泛素结合酶和E3泛素连接酶介导下,将泛素转移至底物内部赖氨酸残基[2]。在真核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9年6期2019-01-09

  • 去泛素化酶USP13与抑癌蛋白Merlin的相互作用
    P13)是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s,DUBs)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s,USPs)家族中的一员,也是半胱氨酸依赖蛋白酶超家族成员之一[13]。去泛素化酶USP13通过裂解赖氨酸48(lysine 48,K48)连接的多聚泛素链,使泛素分子从底物蛋白中分离,从而逆转因泛素化引起的底物蛋白的降解[14-15]。已有研究表明,USP13可以通过直接与抑癌蛋白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

    中国酿造 2018年11期2018-12-07

  • 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前后NSE含量变化的研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NSE是神经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组织中存在的特征性生化物,其在脑组织中的活性最高,在外周神经、神经分泌组织、血液及骨髓中均有存在,但较脑脊液中含量低。众多临床研究表明,脑组织及神经系统的病变会导致NSE含量明显的变化,因此其适宜作为脑组织病变的诊断指标[3]。本文采用ELISA技术检测103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及血液中NSE含量,并对59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脑脊液中N

    当代医学 2018年32期2018-12-06

  • 肿瘤志物在诊断转移性肺癌的分析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及癌胚抗原。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1.5 观察指标 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及癌胚抗原水平;不同转移部位的转移性肺癌患者体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及癌胚抗原水平。1.5 统计学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2 结果2.1 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及癌胚抗原水平 通过对比两组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7期2018-09-26

  • 神经节苷脂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的影响研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的影响,并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发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神经节苷脂;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影响【中图分类号】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1期2018-05-09

  • 我国研究人员发现哮喘发病新机制
    该研究发现去泛素化酶USP38能够特异调节2型辅助T细胞(Th2)的分化,从而介导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博士后陈思远等人发现,TCR信号的激活能够诱导去泛素化酶USP38的表达,USP38能够通过其去泛素化酶活性促进JunB的蛋白稳定性。JunB是调节Th2分化的重要转录因子,USP38的缺失导致JunB表达量的下降,抑制TCR信号下游效应因子IL-4、IL-5和IL-13的产生,从而抑制Th2的分化。利用鸡卵白蛋白(OVA)和尘螨提取物(HDM)诱导的哮喘模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9期2018-03-16

  • 结核分枝杆菌硫酸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鉴定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硫酸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鉴定及纯化唐莉娟1马 博1刘 景2周鸿淼1张 振3(1.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库尔勒 841000;2.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3.新疆疆南牧业有限公司,新疆喀什 843900)本文拟对结核分枝杆菌ATP硫酸化酶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鉴定其抗原性。根据结核分枝杆菌H37Rv ATP硫酸化酶(cysD)基因设计引物,扩增出大小约为999bp的目的基因片段。将PCR纯化产物克隆至PMD18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6期2017-08-02

  • α-烯醇化酶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论著·α-烯醇化酶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李汝芳,刘 凌,王旭明,武江海,冯家钢,赵芝焕*目的 探讨α-烯醇化酶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及胸外科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α-烯醇化酶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α-烯醇化酶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结果 150例胸腔积液患者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其中,肺腺癌29例,小细胞

    中国全科医学 2017年14期2017-05-24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及S—100B蛋白动态变化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S-100B蛋白作为特异性蛋白质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病理学标志蛋白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的定量指标[1-2]。本次研究与60例健康体检患者进行对比,探讨NSE和S-100B蛋白浓度对脑梗死的预测及预后的临床意义。详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6~82岁,平均(66.4±13.2)岁,病程6 h~3 d,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0期2017-05-13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 同期选取7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并将治疗前上述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后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 研究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是(23.1±6.2)μg/L、(488.7±69.4)μmol/L、(18.8±6.5)μmol/L;对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8期2017-04-18

  • 鼠隐藏管状线虫烯醇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隐藏管状线虫烯醇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陈 宁1,王 平1,程 田2,龚振兴3,谢天柱1,李俊鹏1,张延忠4,王晓炜1,鲁 艺1(1. 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 518057;2.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州 510642;3.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兰州 730046;4.深圳市瑞鹏宠物医院,深圳 518000)为获得鼠隐藏管状线虫(Syphacia obvelata)烯醇化酶结构及其功能,采用同源克隆方法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烯醇化酶基因c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7年1期2017-04-17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宋 磊王建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建湖 224700)目的 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0例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患者在发病后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并观察患者病症的变化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不同病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灶大且症状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4期2016-09-28

  •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的变化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分析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分析丁丽丽江苏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徐州221006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UCB)的变化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出生并接受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采取新生儿静脉血3 mL,采用重氮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cx9)检测新生儿UC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使用酶标仪(Bio-rad,550)检测NSE含量。由专业的新生儿医师在新生儿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8期2016-09-23

  • 神经烯醇化酶检测用于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效果
    探讨分析神经烯醇化酶(NSE)检测用于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 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神经烯醇化酶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24 h内、3 d、5 d、7 d的NSE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脑梗死患者NSE检测结果明显高于轻、中型脑梗死患者,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神经烯醇化酶;急性脑梗死DOI:10.14163/j.cnki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期2016-01-11

  •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2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设为观察组, 同期上呼吸道感染合并热性惊厥19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检查, 提取患儿脑脊液和血样本, 分别检测和记录两组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为(22.15±5.68)?g/L, 血清中的水平为(17.79±4.26)?g/L;对照组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为(8.89±1.12)?g/L, 其血清水平为(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期2016-01-05

  •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的影响及疗效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水平能够反映出急性脑出血脑损伤程度和患者预后评估[2]。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HMC-CoA 还原酶抑制药物[3],有研究证明其能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且临床效果较好,能够保护患者大脑神经元细胞[4],降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水平。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01—2014-01来我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10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2组患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8期2015-12-19

  • 活血定痫方加减辨治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研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结果:对照组常规治疗后脑电图总改善率89.4%,实验组总改善率97.0%,实验组脑电图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治疗后对照组治愈占47.0%,好转41.0%,未愈12.1%,治愈率87.9%。实验组治愈占51.5%,好转47.0%,未愈1.5%,治愈率98.5%。对照组疗效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差异不大,分别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7期2015-04-11

  • 寄生虫烯醇化酶的研究进展
    00)寄生虫烯醇化酶的研究进展陈 宁1,程 田2,王 平1,李俊鹏1,张延忠3,鲁 艺1,王晓炜1(1.深圳市药品检验所,深圳 518057;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州 510642;3.深圳市瑞鹏宠物医院,深圳 518000)烯醇化酶是糖酵解过程中促进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相互转换的重要催化酶,同时也是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细胞表面的多功能酶。最近研究发现,它能够激活纤溶酶原,参与病原的感染过程,而且也是主要的免疫刺激性蛋白和药物作用靶点。本文综述当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5年4期2015-01-25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其中的检测意义。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所选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病例,上述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上述患者均被CT或磁共振检查证实。其中男性患者共34例,女性患者共26例,年龄平均为60.3岁。上述患者中无颅脑肿瘤患者、无颅脑外伤患者、无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患者。上述患者根据梗死大小情况分为大梗死灶、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分别为11例、24例和25例。同时选择到我院体检的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1期2014-11-24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食欲素、神经激肽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张楠 李清华 李文辉 张中馥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食欲素、神经激肽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63例,根据《新生儿HIE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分为轻度(n=29)、中度(n=18)、重度组(n=16),取同期健康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4组食欲素、神经激肽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食欲素、神经激肽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河北医药 2014年7期2014-08-28

  • 蛋白质组学在去泛素化酶研究中的应用
    白质组学在去泛素化酶研究中的应用李衍常1,高媛1,徐忠伟1,兰秋艳1,2,徐平1,21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北京)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22062 武汉大学药学院 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李衍常, 高媛, 徐忠伟, 等. 蛋白质组学在去泛素化酶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14, 30(9): 1341−13

    生物工程学报 2014年9期2014-06-24

  • 去泛素化酶与肿瘤*
    逆的过程,去泛素化酶能够水解泛素羧基末端的异肽键,将泛素分子特异性地从底物蛋白或者前体蛋白上水解下来,逆转泛素化过程。去泛素化酶的活性直接影响细胞内多种蛋白的周转率、活性、再生以及定位,在细胞内环境自稳态的维持、促进蛋白的稳定或降解以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其蛋白结构的改变、异常的时空表达以及活性的失控都会引起多种疾病,如关节炎、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在人类肿瘤中,去泛素化酶可以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激光生物学报 2014年4期2014-03-18

  • α-烯醇化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腺癌患者肋间肌水平的研究
    ,戴路明α-烯醇化酶是烯醇化酶家族中3种同工酶之一,是一种多功能蛋白,作为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α-烯醇化酶广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其基因表达随细胞病理生理、代谢、发育状况的不同而改变[1]。有研究发现,肌细胞α-烯醇化酶可以与微管骨架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三磷腺苷(ATP)生成的能量核心,以便及时为肌肉提供收缩运动所需能量[2],提示α-烯醇化酶的表达与肌肉的功能状态有关。本研究通过测定α-烯醇化酶及其mRNA在肺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26期2014-02-08

  • 去泛素化酶BRCC36功能的研究进展
    , 张振刚去泛素化酶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生物活性酶,它与泛素化酶的作用相反,可将泛素或泛素链从底物上去除。BRCC36(BRCA1-BRCA2-containing complex subunit 36)是2003年发现的去泛素化酶家族新成员,属于 JAMM(Jab1/MPN/Mov34 metalloenzyme)/MPN+(Mpr1/Pad1 N-terminal)亚类,参于DNA损伤修复、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周期控制等多种细胞活动,在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4年9期2014-01-26

  • 脑卒中患者血浆NSE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即NSE,是神经系统表达物之一。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即为检测神经系统损伤的标志物之一[1]。脑卒中患者多会伴有脑部神经功能区的损伤,导致大脑所支配的区域出现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后遗症的产生[2]。神经功能的损伤必定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出现障碍,本文分析脑卒中患者血浆NSE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02—2014-06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40~82岁,平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2期2014-01-23

  • 同型半胱氨酸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神经元损伤的标志酶。本文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01—2012-01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均为发病24h内患者,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男54例,女46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79岁,平均(60.3±7.4)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3期2013-10-11

  • 新型羟基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洛伐他汀转化的应用
    界广泛存在的羟基化酶,属于含硫醇-血红素的单加氧酶,因其还原型与一氧化碳(CO)复合物在450 nm 处有特征吸收峰而得名[6-7]。本研究室前期研究表明, Amycolatopsis sp.CGMCC1149细胞蛋白中包含具有P450特性的蛋白,并且洛伐他汀转化与此酶酶活变化存在一定关联,该转化过程也可被CO 所抑制,初步推测洛伐他汀羟基化由P450催化完成[8-9]。为获得该羟基化酶,本文从Amycolatopsis sp.CGMCC1149中克隆得到

    生物工程学报 2013年11期2013-06-30

  • 英国研究人员主张用镍催化剂代替CCS技术
    的催化剂是碳酸水化酶,Newcastle大学发现的镍纳米催化剂不仅比碳酸水化酶便宜,而且对pH值和温度的敏感度也低于碳酸水化酶,还可以方便地回收催化剂中的镍纳米颗粒。目前,该研究团队正专注于优化处理方案,特别是从烟气中分离CO2的吸收塔和用钙或镁的硅酸盐中和H2CO3形成CaCO3或MgCO3的矿化罐。研究估计,采用镍纳米催化剂从烟气回收CO2的成本是8美元/t,比当前胺基吸收CO2的CCS技术20~50美元/t的成本便宜得多。此外,镍纳米催化剂的路线也可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3年8期2013-04-08

  • 组蛋白脱乙酰基化酶与癌症靶向治疗药物
    )组蛋白脱乙酰基化酶与癌症靶向治疗药物崔大明(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1)表观遗传学;癌症;组蛋白乙酰基化;组蛋白脱乙酰基化酶抑制剂组蛋白脱乙酰基化酶(HDAC)的功能是通过表观遗传学修饰,调节组蛋白乙酰化的程度,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组蛋白脱乙酰基化酶活性过高会使核小体结构过于紧密,抑制基因的表达,这也是多种癌症的成因。组蛋白脱乙酰基化酶抑制剂(HDACi)可以有效抑制组蛋白活性,是潜在的癌症治疗药物。本文概述了组蛋白乙酰化与癌症的关系,列举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3期2013-03-31

  • 去泛素化酶与肿瘤发生及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00120去泛素化酶与肿瘤发生及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戴陈新1综述 袁健2郑亚新1审校1.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肝脏病科,上海 200120;2.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上海 200120去泛素化酶具有逆转泛素化的作用,其大多数研究还保留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在转化医学研究中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目前研究发现,去泛素化酶的目的蛋白通过各种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如细胞凋亡和自噬、炎性反应和肿瘤的关系、肿瘤缺氧、肿瘤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的调节和DNA损伤等。现

    中国癌症杂志 2013年7期2013-01-25

  • 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检测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在中枢系统中的作用逐渐被关注,特别是在判断脑损害的严重程度等方面尤为重要。本文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意义。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04-2011-04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同时排除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恶性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1期2012-03-17

  • 脑梗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唐江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大量存在于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脑梗死时脑组织受损,NSE由神经元细胞中漏出进入脑脊液和血液,由于其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仅有微量,因此脑脊液和血液中NSE水平可作为脑组织中神经元坏死的客观指标,判断脑梗死面积大小、评价治疗效果和估测预后的手段。现就国内外相关研究加以综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梗死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不仅威胁到个人的生活质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3期2012-01-24

  • 中枢神经损伤疾病与烯醇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探讨
    奕目前已知烯醇化酶有 5 种形式组成 αα,ββ,γγ,αβ,αγ五种同功酶[1]。γγ型烯醇化酶特异地存在神经元细胞或神经内分泌细胞,称之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于NSE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尤其对神经元的肿瘤和肺小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已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2]。本实验用全自动生化仪酶偶联速率法测定血清中的烯醇化酶活性。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ENO活性的相关性。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73例经临床确诊的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住院病例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年6期2011-07-17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细胞肺癌诊治中的体会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水平。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0例,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46~68岁。25例经皮肺穿刺或支气管镜活检,有明确病理依据,采用美国退伍军人医院制定的分期方法,确诊时为局限期;5例无病理者治疗后达局部控制。18例治疗后病情控制较好;5例治疗后1年内局部复发;3例治疗期间出现颅脑转移病灶;4例治疗1年后出现远处转移。1.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序贯放化疗进行治疗;首先行CE方案静脉全身化疗2周期(计:卡铂300mg/

    中外医疗 2010年36期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