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动态生成课堂,凸显数学生命活力

2016-12-19 13:34林培渊
文理导航 2016年33期
关键词:动态生成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林培渊

【摘 要】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具有生成性的课堂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表现数学学科自身动态生成的特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教学策略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现代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教师应当用自己的教育底蕴、教学智慧及时捕捉并灵活驾驭,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因生成而精彩。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那么应当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从而创造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呢?

一、充分预设,创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引线,主导着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学目标的预设,对于制作教学计划,分配教学时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计划不是毫无根据地武断判定,以动态生成意识为前提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预设,要有充分的弹性空间。要充分了解学情,合理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差异程度,不要强行对每一位学生规定相同的学习目标,而是给予学生相对宽松的发挥空间,最后在胸有成竹的计划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轻松参与。

例如,在六年级《圆柱的体积》学习中,对于较复杂难掌握的知识环节,笔者的教学目标预设也放宽了许多。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距,预设了双重教学目标:基础好,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理解熟知的学生,指导其加深印象,深度探索公式形成原因;基础弱,不能掌握计算公式的学生,则鼓励其复习圆、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计算过程,并熟悉圆柱体的组成定义。在教学中,果然出现了知识掌握层次分化的情况,教师按照开放性预设,顺利完成了应对引导。

二、把握分歧,调整动态生成

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的生活经验、个性气质、思维发展不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认识、情感体验也不一样。在开放的课堂里,学生敢于从自己的感悟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常常会造成意见分歧,而这种分歧会有助于认识的深化和学习的升华。分歧何尝不是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呢?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8-2+4时,一年级的学生大多会这样想:先想8-2=6,再想6+4=10。这时有一个孩子举手了:“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想法。2和4可以换一下位置。”此时,这位老师等待着让这个学生继续往下说:“8-4=4,4+2……”这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了,他的想法招来一片“不对”的声音。面对这些学生,老师留给他们原本并无计划的思考时空,让他们去判断,去发现,去创新。结果,真的有孩子发现:其实交换位置后应当是8+4=12,12-2=10。敢于探究,善于发现精神的培养必须借助于相应的教学资源,而这种资源就大量存在于学生鲜活的学情中,把握好这样的资源,学生的生命活力才能得到真正释放。

三、不断反思,优化动态生成

课堂生成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坚持做课后的教学反思,尤其要关注那些与教学设计或教学效果预想存在较大差异的细节之处;回忆当时的教学情景、学生的反应、自己的应对措施,思考当时的处置方式是否得当,对教学产生了何种影响;透过具体化。现场化的教学情境理性地思考其背后成因、处理方式等。通过这种不断的累积过程,教师的教学经验日渐丰富,其捕捉、合理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亦不断增强。使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在反思中不断优化,在反思中不断提高,在反思中不断前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时,先让学生自由画出一个长方形。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这些长方形的特征。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缺乏了生气和乐趣,蒙发了新的教学思路。把这些画不好的长方形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帮忙找找原因为什么画不好,这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学习积极性极高,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四、巧设“陷阱”,促进体验生成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教师在教学时要营造真实、有趣、动态开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知识生成。有时不妨巧设一些“陷阱”,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跌”进去,在“跌”进去的体验中生成新的知识结构。

例如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课始,教师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事先将红、黄两种不同颜色的球分别放入8个黑布袋内,让学生从各自分到的袋中把球摸出来,摸出红球多者为胜。摸完后。学生发现一些小组的袋子里全是黄球,根本就不可能摸出红球,而另外一些小组的袋子里却全是红球。结果无论是赢的小组,还是输的小组,都觉得太不公平。教师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因势利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只放入红球的袋子里去摸会怎样?”学生肯定地说:“摸到的一定是红球。”“那么,能否摸出黄球呢?”“不可能!”“若在只放入黄球的袋子里去摸。又会怎样呢?应该怎样说?”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从而得出“摸出的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红球”的结论。接着教师又把红、黄两种球混合放到8个袋子里,这时再去摸,让学生猜测结果。学生认识到:“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这样,通过学生喜爱的摸球游戏活动,巧设“陷阱”,让学生“跌”进去,建构起了“概率”最基础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动态中不断生成的过程。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特性,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动态特性。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教改要义,科学施教,实时互动,让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性、发展性、实效性等充分展现,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黎元海.构建动态生成课堂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生命活力.《小作家选刊》,2015(25)

[2]丁巧霞.尊重学生 凸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小学教学参考》,2010(6)

猜你喜欢
动态生成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