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观”的新突破

2016-12-20 16:05姜波吕天文
青春岁月 2016年21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世界观

姜波+吕天文

【摘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世界观”新突破的重要体现。马克思正是在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此外,马克思在表明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的基础上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一伟大理论。从而形成了具有革命性变革意义的唯物史观,实现了马克思“世界观”的又一次新突破。

【关键词】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一、马克思以前的世界观

从古至今,对于“世界观”的理解都纵说纷纭。我们可以从早期古希腊哲学那里得到一些示范性和经典性的启发。谈到“世界观”,必然会想到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际上,在哲学的发展的过程中,最早使用“世界观”这一概念的是康德。

康德认为,“世界观”的“世界”不是“预成”性的、“先定”性的,而是“有限”的、“构成”的,从而将“世界观”图景建构的条件相对化与多样化了。

在康德之后的黑格尔对于“世界观”的理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他将“历史性”因素引入到对“世界观”的理解之中。“只有通过在历史的长河中的辩证运动,绝对精神才能实现具有末世论意义的自我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绝对精神会具体化为人类的思想和文化,因此,世界会表现为不同的存在方式。”但是,在黑格尔那里,“世界观”仍然只是哲学本身的附庸品,因此,可以说黑格尔哲学既有其进步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其局限性,即在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仍然将“世界观”理解的“历史”性因素归结为一种绝对精神。

在黑格尔之后的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对以往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的一次根本性的颠覆。在费尔巴哈那里,他不满意黑格尔那种宣扬“精神异化”的观点,即认为整个世界历史不过是绝对精神由自身逻辑发展异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尔后又复归到自身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以感性的、物质的人为基础的“人的本质异化”的观点来同宗教和唯心主义世界观相对立。但是,费尔巴哈所理解的人仅仅是抽象的个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同时:“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是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看不到社会实践在人们认识过程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因此不可避免的陷入唯心史观中。所以,马克思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而在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笔者认为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者对于世界观的理解只是单纯的停留在意识之内,这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了更好的验证。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因此,马克思提出了具有根本变革性意义的新世界观,从而彻底终结了以往的“世界观”。

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马克思“世界观”的突破性的首要表现就是他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学说创造性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马克思在1841年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突出强调了自我意识是世界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力量,表明了马克思还是一个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者。直到1843年底到1844年初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明确庄严地宣告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

但是,马克思的思想并未终结于此,而是不断地探索与创新。由于当时马克思处于资本主义的时代条件下,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等因素使马克思的“世界观”发生了新的转变。恩格斯曾说:“仅仅宣布一种哲学是错误的,还制服不了这种哲学。……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在《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被黑格尔颠倒了的辩证法重新颠倒过来,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至此,马克思在坚持世界统一于物质,整个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运动、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世界观”的另一个新突破就在于他的唯物史观。这是马克思新突破之关键所在,也是马克思“新世界观”之精华。

首先,与旧的“世界观”仅限于“解释世界”的目的根本不同,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则提出“改变世界”——即看到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革命的实践活动推动了世界历史的不断发展。这是马克思“新世界观”新之根本。这就意味着“新世界观”对“世界”的理解不是在意识的境域而是在人的历史活动中确立的,“世界”既不是意识的统一对象,也不是自然的绝对对象,而是在人的现实活动之中不断生成的历史过程。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他们致命的弱点就在于:他们无视人的实践活动,看到的世界只是静止的,不动的。而人们在这种世界观面前,或是顺从,或是无能为力。其结果是哲学只是简单的用于解释世界,没有打开人们寻求解放的大门。这是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憾。

其次,与旧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解的单个的抽象的人不同,马克思从历史的条件出发,不在把人看成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在其现实性上,把人看成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新世界观”新之体现。这就意味着,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在历史活动中不断生成的,是随着历史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而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实践活动的主体又必须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的英雄人物。这一点又明确表明了,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站在了历史的高度,从社会中把握人的类本质,进而指出“现实的世界”只能有“现实的人”进行改造,而不是旧唯物主义理解的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抽象的个人,这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重要体现。

最后,马克思立足于实践的观点,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提出了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这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新之特色。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世界,不断的对世界进行求索,求知,求解,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样的世界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世界,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新世界观”。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3:22.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42:127.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4:213.

[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1:54.

[5] 列  宁. 列宁选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6,2:586,443,578.

[6] 孙正聿.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J]. 哲学研究, 2007.

[7] 曾天雄.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J]. 湖南: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8] 郑祥福. 论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分期[J]. 浙江: 浙江师范学院学报, 1984.

[9] 杨仁忠, 屈彩霞. 马克思世界观的内涵及特点——由近代来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论说起[J]. 理论探讨, 2011.

[10] 陆杰荣. 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现实性向度及其实质[J].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世界观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世界观(二)
重读《夜读偶记》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化学教学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小镇“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