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2016-12-21 12:04刘晓慧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28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

刘晓慧

摘要:该文针对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与专业相结合、任务驱动、自主研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专业应用;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166-02

1 引言

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及应用技能,满足学习、生活和将来工作的需要。但是多数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指导思想基本一致,即各专业教学大纲、内容、学时、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基本相同,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出基础为专业服务这一理念,导致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出现“学非所用”的情况。因此仍需要结合专业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实现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又满足专业需求的计算机教育。

2 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包括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训教学模块。理论教学部分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实训教学部分主要讲授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我校也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了多次改革,从教学方式、学时数到考试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问题,首先,在教学中整体采取的仍然是统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实际应用当中,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并不相同,学生所学内容不能很好地应于实际,在之后课程学习中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往往出现困难。其次,采用“零起点”的教学模式,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课堂知识无法引起其学习兴趣。

3 结合专业需求的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急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与专业相结合,针对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不同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必备的基础知识基础上,根据专业需要适当扩展延伸,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关联设计教学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与专业课程的良好衔接,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更加有效地实现高校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1 对各专业需求进行调查分析

我校各二级学院针对每个专业都组建了专业教学团队,同时要求基础教学的教师都要加入到一到两个专业教学团队中去,利用这样的有利条件,加入到各专业团队的教师与所属团队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调查,了解各专业对于计算机理论与技能方面的需求、各专业学生现有计算机水平、差异。调查后将所得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找到计算机基础课与各专业课的结合点,考虑如何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模式与方法、设计相关教学案例、为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等。

3.2 调整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有两个方面:计算机基础教学和与专业结合的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及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与专业结合的教学则要根据各专业领域对计算机的要求,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及解决专业问题打基础。

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各专业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首先,教学内容要前沿化,当今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及时调整,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计算机知识;其次,在基础教学内容以外,增加与专业相关模块,设计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设计教学模式与方法

现今计算机已经普及,大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以往采用的方式是通过案例,详细讲解相关知识点,然后布置任务由学生完成,过程中教师随时指导。在这种方式下,基础较好的学生认为讲解内容自己已经掌握,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则认为信息量大,记不住。在完成任务时基础好的学生发现仍然存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没有认真听课仍需教师指导,而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没能记住所有知识点,所以也需要教师指导。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不断,教师忙于奔波辅导,学生和教师都处于繁忙状态,学习和工作效率无法达到最佳状态。

针对以上情况,教学中我们将“任务驱动”和“研究学习”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对本次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将与专业相关的案例作为任务交给学生,由学生来完成,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研究、上网检索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过程中进行观察,将最终学生存在的共性的问题进行归纳讲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实用的任务案例引起学生兴趣;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入“我要学”状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研究学习模式增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最后讲解共性难点问题,针对性强,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讲,效率更高。除此之外,当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内容,自拟题目进行设计创新,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其创新意识。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扩展教学内容,除课堂教学外,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包括教案、案例、授课录像、知识点讲解微课、练习题、常用软件和学生感兴趣的媒体处理软件应用程序等,并通过在线辅导答疑等方式与学生随时沟通,形成课堂结合网络资源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同时结合诸如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相关赛事,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充分调动起来,以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3.4 改革考核方法

传统的考核方法通常是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80%,平时成绩占20%~30%,平时成绩在评定时主要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这种考核方式由期末成绩占主导,试题知识覆盖面广,能较好地体现出学生学习和复习的认真程度,但却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状态以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当中,当教师布置完任务由学生研究完成时,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的态度、表现等,都由教师进行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而学生在阶段学习之后的设计作品,则由学生相互评价打分,同样记入平时成绩。这样,平时成绩由传统平时成绩和新增加的成绩记录方法构成,比例可调整至40%~50%,既能体现学生学习的认真态度,又可以反映学生平时状态,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

4 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不能只停留在普及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层面上,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必须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结合专业、利用实际任务案例来引导并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侯秀红,郑文奎.基于不同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98-101.

[2] 李勇帆,廖瑞华.基于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3):68-71.

[3] 杨沛,陈勇,任大海.LBL+PBL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60-62.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
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