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之我见

2016-12-21 09:35朱光许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数位珠子笔算

朱光许

现代教育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没有思维,就谈不上数学教学,更谈不上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认识、解决问题速度的快与慢,正确与否都决定于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于思维的广度、深度、敏捷度、灵活性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对培养小学生数学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上取得一点成功经验。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维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让学生“乐之”,学习效果一定很明显。例如,在讲解小学数学第四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时,我就是让学生表演童话故事来创设情境,引发思维的。

上课伊始时,教师绘声绘色地讲:猴妈妈分桃子的故事引入:有2个孩子,一个是猴哥哥,一个是猴弟弟。妈妈有8个桃子,想分给两个孩子。于是妈妈给猴哥哥1个,猴弟弟7个,猴哥哥说:“妈妈,你分得不公平!弟弟的比我的多了!”这时,猴妈妈笑着从猴弟弟的7个桃子里拿走了1个放在猴哥哥这边。可猴哥哥还是大声说:“妈妈还是不公平,弟弟的还是比我的多!”到底怎样分呢?教师提出问题:哪组能来把这8个桃子公平地分给猴兄弟?提出要求:小组内先想好分配的方法,然后选一组来表演,看看哪组得第一。这时,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都想上台来表演。结果学生把8个桃子公平地分给猴哥哥跟猴弟弟,即每个分到4个。同时学生也明白了猴哥哥为什么两次说妈妈不公平,教师请同学们记住:分东西一定要平分,这才公平!教师很自然地把“平均分”这个概念引出来,并且理解得很准确(把一个数分成几份,每一份的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知识迁移激发思维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在教学中,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使他们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寻找新知识的过程就是激发思维的过程,这种方法使用得当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万以内的笔算加法”时,通过对例题:342+123=465笔算不进位加法的学习,学生完全掌握了算理过程。那么在学习新知识“万以内进位笔算加法”时,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先自己试着做出来,然后小组内交流及时反馈更正。教师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比较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比较中抽象概括出“笔算万以内加法”的法则:万以内的加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运用迁移规律,巧设引渡,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动手操作促进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学中应相机让学生画一画、摆一摆、剪一剪等,使双手和大脑互相促进。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例题:一个百一个百地数,10个一百是多少?让学生运用计数器来拨: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一百……在百位上拨九颗珠子表示九百。再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计数器上很直观地表明百位数上已经满十,必须向前一位进一,即引出了新的数位(千位)和计数单位(千)。同理,一个千一个千地数,10个千是多少?通过操作计数器,使学生看清了当千位上满10颗珠子时也必须向前一位进一,又引出了“万位”和“万”。拨珠子的过程即思维过程。这样,对总结出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和理解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进行了具体有效的渗透。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就知道把万位满十珠子也要向前一位进一,即“十万”“百万”“千万”等计数单位和数位。

通过一定的操作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能力。

四、说理交流再现思维

说理训练要求学生用清楚、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相应的道理。学生说理越清楚,表明其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在总结“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时,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讨论的过程即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组长带领组员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这样就扩大了信息的交流面,拓宽了学生思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交流可以再现思维活动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多鼓励学生说。先自己说,然后组内交流,再反馈到全班。这样就能在不断反馈中将教学引向深入,同时有效地训练并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五、比较联想拓展思维

拓展学生思维,应该重视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教学,从数学的纵横联系上进行。还应该要求学生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巧妙方法。这样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拓展学生思维,更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宽”“广”上发展。如教学“找出一个比1/6大,比1/5小的分数”时,思维只停留在分母是6和5的分数的学生,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1/6和1/5之间没有别的分数了。这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分母6与5在整数范围内没有别的中间数了,但是扩大到小数后,有没有中间数呢?这样一点拨,就把学生从狭窄的思维中引导到比较广阔的思维上来,便能得出大于1/6小于1,5的分数有无数个。

引导学生分析题时的联想,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较为有效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时,注意进行多想一步的训练。如看到“一堆货物,运走它的3P时,联想到剩下这堆货物的4/7”。如学生在解答“鸡兔同笼,有头60只,有脚154只,问鸡几只?兔几只?”时,可能会一筹莫展,这时,引导学生联想,假设这一笼全是鸡,则60只鸡只有120只脚,那么多出34只脚即是兔子的,故兔有34除以2得17只,鸡有60-17得43只。假设全是兔,则印只兔脚应有240只脚,那么少了的86只脚是鸡的,故鸡有86除以2得43只,兔有60-43得17只。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联想,学生的思维就会逐步广阔开来,做题便能巧思妙解。

猜你喜欢
数位珠子笔算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与树一样大的珠子
相同数位相加减
分清数位 照“位”读写
你了解“数位”吗
摆珠子
对齐数位 看前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