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从形式走向实效

2016-12-21 09:37盛伟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组员语文课堂意识

盛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因其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和习惯,从而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网络学习一道,得到了大力的弘扬。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角色意识、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判断合作学习是否有效,不应单纯从某一个维度进行考量。那么,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一、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思考

当前,在很多学校,不少教师都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但现实的情况是,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并不如人意:

(1)小组建设欠缺,组员自行其是,职责不明。其主要表现为合作开始课堂里面一片混乱,学生各说各的,谁也不听谁的,组员之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

(2)学生合作学习目标(任务)意识不强,主观随意。其主要表现为,一些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合作时天马行空、任意驰骋,根本不围绕目标(任务)开展活动。

(3)学生合作学习欠主动,坐享其成。其主要表现为小组内个别活跃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说得天花乱坠,其他同学无动于衷,大部分同学懒得思考、发言,不愿参与。

(4)小组成员团队意识缺乏,不能形成互动。其主要表现为组员不懂得听取他人的意见,也不会对他人的意见和答案进行补充,更不会把组内所有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还是我行我素,各行其是。“我”字当先,“我们”不见。

这种种停留在形式上的表演性质的合作,乱而无用,徒费时间,其形式远远大于实际的内容。有些教师据此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不适合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事实果真如此么?

实践中,我认识到在小学低年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必需的。但同时我们应该提高两个认识:一是小组是需要成长的,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二是小组学习也是需要引导的,任何学习方式的形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由单独的个体,到形成一个团结互助、有效合作的学习团队,不是简单地把三五名学生围坐在一起就能形成的,必须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一段时间的训练,需要老师的耐心。教师只有通过对学生小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

那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该如何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呢?

二、低年级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引导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学生应“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表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认为,抛开形式上的东西不说,组织低年级的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着重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些务实性的引导。

1.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分工,逐步形成角色意识。

之所以出现小组学习时自说自话,或者集体沉默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这样的小组缺乏有效的组织,小组内没有领头人,大家责任不明确,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认识的限制,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组织低年级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培养角色意识。例如,在《云房子》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初读课文环节时可以提出明确要求:(1)全体组员按顺序开火车朗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句子通顺流利;(2)小组成员一人朗读课文时,其他组员认真倾听;(3)全组读完后,组长组织评议,指出优点,提出建议;(4)组长组织大家选出朗读最棒的组员,大家给他掌声。这样的要求,明确具体,小组内每个成员该做些什么一目了然,学生自然而然很快就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

2.帮助学生紧扣任务开展活动,逐步形成目标意识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尤其是讨论时,看起来都在说个不停,可仔细一听,不少都在东拉西扯,不知所云。年龄越小表现得越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思维容易发散,还没有形成紧扣任务开展活动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深入小组,及时引导学生紧扣任务开展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目标意识。例如,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初读课文环节,教师必须走到学生中间提醒他们,现在是开火车朗读课文,一人读,其他同学听,与此无关的事情不要做,有话等到评议的时候再说。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练习,学生会逐步感悟到,我们小组在一起学习是有任务的,我们应该围绕任务开展活动,目标意识就会在不断的提醒纠正中得到培养。

3.帮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逐步形成参与意识

这里的有序表达,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说话有序和有序地说。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表达,往往较少局促,放得比较开,但正因为如此,有些学生就比较容易放纵自己,草率马虎,甚至油腔滑调。还有一些学生发言过于踊跃积极,不让别的同学发言,长此以往,容易养成一些坏的习气。因此,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小组合作时的个体表达,对这一部分学生要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提醒,帮助他们认真表达,养成不争话抢话的良好习惯,自觉遵守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同时对另外一些参与积极性不高、不爱表达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组织形式,如要求组长汇报哪些同学参与了问题讨论并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评选优秀合作小组必须要求人人参与等,并走进学生小组适时激励,使这一部分学生也有机会、有兴趣参与进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意识。

4.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互动,逐步形成交流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缺少了倾听,缺少了互动,那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小组内往往是“互动”有余,倾听不足。受年龄的限制,刚入学不久的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往往是只关注自己从不管别人。因此针对低年段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加强倾听和互动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倾听之后互动的习惯,逐步形成交流意识。《云房子》一文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云房子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还有的会像什么那样怎么着呢?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要求:(1)按顺序说说你觉得云房子有的像……那样……,有的像……那样……;(2)一名组员汇报的时候,其他组员认真倾听;(3)每名同学汇报完毕,其他组员及时评议,互帮互助。(4)小组成员商议,确定小组向全班汇报的方式。”教师把倾听和评议的要求作为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提出,学生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巡视,对那些不倾听的同学及时提醒,并督促每个小组有序开展评议活动,真正实现互帮互助。

5.帮助学生学会建议、吸纳和整合,逐步形成团队意识

小组合作的价值之一就是同学之间的互相诊断互相帮助,从而使小组成员都能有新的收获。但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习惯思维和自我中心思想的影响,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习惯对大家的意见进行归纳整合,也不善于对别人提出自己的建议,往往是讨论完之后还是停留在自己之前的思考和认识。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吸纳,当小组内有了多种意见时,必须能够听出别人说的要点,并能采纳他人的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归纳出一套最合理的方案。另外在肯定别人的优点同时,还要善于质疑,学会对别人提出自己的建议,学会整合大家的观点形成新的认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和习惯。

当然,低年级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涉及的问题还有很多方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小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小组学习的过程,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教学要达到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从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

猜你喜欢
组员语文课堂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小组落幕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成长加油站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