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媒体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2016-12-21 09:38姜秋花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动多媒体情境

姜秋花

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充分创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使深奥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借助多媒体可以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内需,营造有趣的数学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内需,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愿学、想学、会学、乐学。

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能便于引入新课。开课伊始,课件播放“校园早晨”主题图,静态的图片配以欢快的儿歌:“早晨的校园生机勃勃,老师拿着三角板,园丁挥舞着剪刀修,同学们在晨练,有的……有的……”学生观察,从图中三角板、剪刀、时钟等实物中找出角。又如,教学“年月日”时,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的形式导人新课:“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4日青年节,7月1日党的生日,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日子的意义,说说你还经历了哪些特别的日子。”这样就在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中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

借助多媒体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生动的画面辅之优美的音乐,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热情。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内需,开启思维的大门。

二、借助多媒体化静为动,突破重点难点,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走进课堂,正显示着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变枯燥抽象为生动具体,以生动的动态形式呈现活动过程,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借助多媒体探究新知,突破难点。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学生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化难为易。教师:“角有大有小。因为争论角大角小的问题,几何王国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请看《红角和蓝角》的故事。”播放动画:红角和蓝角是好朋友。有一天,因为争论角大角小的问题吵了起来。红角说:“我的边比你长,所以我比你大。”蓝角说:“除了边长,其他你并不比我大,不信咱俩比比看。”教师出示大小相等,但边长短不同的两个角:同学们,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判断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先分小组讨论,再汇报比较的方法,演示比较的过程。接着播放动画:直观演示两个角动态的比较过程,结果两个角一样大。红角说:“是我错了,原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我们还是好朋友。”如教学“年月日”时,学生们对地球的自转公转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播放太阳、地球、月亮运行的视频:无边无际的宇宙,无数个星球在闪耀,瞧,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在自转,同时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月亮绕地球一圈是一个月,地球绕太阳一圈是一年。

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或难以掌握时,运用多媒体直观播放视频,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演示动态的过程,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借助多媒体拓展延伸,提升思维能力,创造有味的数学课堂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发展的过渡阶段。借助多媒体拓展延伸,可以促进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创造数学味浓郁的课堂。

借助多媒体创新设计,拓展提升。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拓展提升时,借助多媒体首先展示教师的小小设计(如下图),学生欣赏观察图形,说说发现,接着学生自由创作用角来设计美丽图案,再展示学生设计的图案,全班欣赏交流,分享创作成果。

这是拓展提升练习,多媒体展示教师设计的图案,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创造性地用“角”来设计美丽的作品,放飞创新的思维,彰显发散的思维,点燃智慧的火花。

多媒体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内需,突破重点难点,发展创新思维,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生动多媒体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