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文本,触及心灵

2016-12-21 09:41李海霞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萨沙走路心灵

李海霞

儿童从出生以后就具备了语言学习的天赋,即便是较为复杂的语言习得,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然而,让人堪忧的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语言学习越来越困难,有的学生甚至整整一堂语文课不动手、不动笔、不动脑。因此,今天的语文学习必须立足儿童本位思想,贴近文本,触及心灵,激发儿童语文学习兴趣,有效地唤醒儿童潜在的语言习得能力。

一、在闪光处唤醒—激发童趣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驿站,灵动的思维和天真的本性,让人觉得格外珍贵。然而,社会在飞速发展,琳琅满目的信息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干扰,形象生动的荧屏,林林总总的漫画,让学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对于诸如教材中内涵丰富,文字隽永的名家名篇,学生却很难提起兴趣。为此,教师要履行好引路人的职责,以文本为核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让童心撞“文本”,在文本的深耕细作中汲取生命成长的力量。

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教学中,教师深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课堂导入蓄势,教师给每个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苹果和一把水果刀,同学合作玩一玩“切水果”的游戏,师:请同学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切苹果的?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生:我们组是竖着切的,我们平时大多数人都这样切。生:我们组是横着切的,发现在切成的两半上各出现了一个小星星。师:好,同学们都很有想法,尤其后一组同学有创意,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苹果里的五角星》,感受一下创造性思维的神奇魔力。请大家把书翻到……

给儿童自主体验的机会,让童趣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每一篇文本都有自己独树一帜和别具匠心的“闪光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善于从“闪光点”切入,如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从凭空的说教人手,而是让学生在切一切、议一议中增强体验,在说一说、创一创中打破常规思维,让学生满载着好奇和期待走进文本,在文本阅读中汲取精神茁壮和心灵成长的力量。

二、在细微处品评——倾听童音

学生不应该只是受教育的工具,而应当实现关于人的精神构建,因为,文学作品的精妙和妥帖,只有知音才能实现心灵的碰撞和精神的对话。儿童本位理念下,教师要让学生去做文本的知音,引领学生在文字中穿行,在细节中品味,以敏感而纯真的心灵发现用词的细腻,用语的传神,内涵的隽永和思想的深邃。为此,教师在文本阅读中,必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让学生为自己代言。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一课教学时,教师从“飘”字入手,将阅读引向深处。师:我们读了课文,槐乡的小女孩很有意思,他们走路不是走的,而是“飘”的,从“飘”字上你看出了什么啊?学生面面相觑,找不到思维的切入口。师:大家想想,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走路会“飘”吗?生:不会,“飘”体现了小姑娘步伐的轻快。师:好,我们再往生活里想一想,什么时候走路会轻快呢?是刚受到老师批评的时候吗?生:不是,是老师表扬了之后走路轻快。生:刚得了100分的时候,走路也轻快。师:真好,我们从小姑娘走路的“飘”字上读出了槐花的香味,读出了轻快的步伐,也读出了愉悦的心情,可见“飘”字是有感情的,是有质地的,也是有生命的。我们来齐读这句话……

给儿童搭建思维发展的平台,让清脆的童音在课堂上回荡。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飘”字人手,细微之处见精神,开启学生品味文字,领悟内涵的阅读之旅,“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学生在细微的浅品小酌中领悟了语言的丰沛和文字的张力。

三、在动情处捕捉——洞悉童意

“情动而辞发”,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篇章,大多都是饱蘸情感之墨挥毫而出的作品,它们之所以打动读者的心灵,首先要读者走进作者的内心,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用心灵感知他们的忧戚,洞悉悲喜。情动于衷才能发之于外,让学生亲近文本,挖掘文本中或浓厚,或炽烈的情感,以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捕获情感体验的同时,也实现语言的体味和习得。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教学中,学生在充分理解了文本之后,教师巧设话题,师:如果你是萨沙的妈妈,或者是萨沙的爸爸,那么,你想对萨沙说些什么呢?童心在课堂上飞扬,个性在课堂上绽放,生:你是我看到的最强大的孩子,因为你懂得了照顾别人,这种精神的强大远远超过了身体的强大。生:萨沙,一直以来,你受到我们一家人的保护,我们以为你只懂得接受别人帮助,但是今天你让我看到了你棒棒的一面,因为你学会了帮助别人。生:萨沙,从你身上我看到了关爱和呵护,以后我也会好好地爱护这些花草……

情感是文字萃取的精华,也是应该给予学生最重要的部分,而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浸润着语言文字的思想、精神和情感的多重载体,在教学中更应当突出它的“人文”气息,如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设计,一方面强调文本,注重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一方面强调人本,以文本饱含真情和哲理的部分拓展开去,实现人文之间精神的无声倾诉。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立足儿童本位,以儿童为圆心,以文本为半径,激发学生学有用的语文,学快乐的语文,学自己的语文,让语文教学因儿童的存在充满生机,也让语文课堂因生命的参与充满激情和力量。

猜你喜欢
萨沙走路心灵
为什么鸡走路时一直在点头?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会走路的树
唤醒心灵
学走路
好好走路
小路上的画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勇敢的萨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