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钟表》教学反思

2016-12-21 09:45方新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钟面时针分针

方新艳

一、教材分析

《认钟表》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直观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教材主要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拨一拨、画一画认识钟面的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是大约几时。最后,学生能初步了解一天中钟面上时针转两圈,有上午8时和晚上8时之分。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对于钟表,他们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放学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就感知了时间的存在,所以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认识钟面

1.谈话示谜面:小小马儿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嘀嗒嘀嗒的声音,提醒人们争朝夕。

2.指名猜,同学们说说钟表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

3.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钟表,问学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呢?1和12之间有几格?

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逐一显示1~12的数字,并认识比较长的指针叫分针,比较短的指针叫时针。

4.同桌互指分针、时针,并指名说出老师手上钟面的分针、时针。

5.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转动方向:它们总是朝一个方向转动。请同学们拿出小手,一起随时针的转动方向转一转。

(二)创设情境,认识整时

1.谈话:认识了时针和分针后,我们就可以看时间了。

课件展示主题图:早上6时,小明起床了。

师:你知道小明是几时起床的吗?

生:6点钟。

师:6点钟是我们生活中的说法,数学中我们还可以说成6时。你们是怎样看出6时的?

生1: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

生2:我是看电子钟上是6:00,就是6时。

2.同学们学会了看钟,这里还有两个钟面你们认识吗?

多媒体展示4时小明在踢球,12时小明在吃午饭。

让学生看看钟面再看看图画,说说小明在几时干什么?

3.小结方法:刚才我们看到的4时、6时、12时这三个钟面,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分针都指向几?怎样来看整时的时间呢?

4.拨钟练习:教师说时刻,学生齐拨。同桌互相说时刻并拨一拨。

5.介绍整时的两种写法:第一种是文字的写法8时,第二种是电子表的计时方法8:00。

(三)联系生活,认识大约几时

1.多媒体展示7时不到和7时刚过的两个钟面问:现在的时间是7时吗?为什么?

2.仔细观察这两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小结:7时不到和刚过7时,我们都可以说或大约7时。

4.出示几个大约几时的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

5.拨一个8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这时可能在干什么,让学生初步体验一天中有两个8时,有上午8时和晚上8时之分。引导学生知道一天包括白天和晚上,钟表上的时针,每天要转两圈,一圈表示白天的时间,一圈表示晚上的时间。

(四)总结拓展,体验乐趣

1.创设情境,出示3个钟面,引导观察:这些钟表少了什么?你能修好这些不完整的钟表吗?

2.老师看到冬冬写的一篇数学日记,记着一天里他干了些什么。请同学们看看日记,再看看钟面,把日记填写完整。

3.你们觉得冬冬的星期天安排得怎么样?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要珍惜时间。

4.请你们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钟面,并标出时针、分针,同时写出你设计的钟面是几时?

(五)知识梳理,课后延伸

1.学会认钟表后,你有什么收获?

2.用今天新学到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四、教学反思

反思《认钟表》这一节课,我感觉学生学得积极生动,兴趣浓厚。整个教学过程有层次、有梯度,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在本案例中,我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的,具体体现在:

(一)密切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我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引入,形成轻松的课堂气氛。接着让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最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如上学、吃饭、踢球等,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

(二)注重学生语言的转化

针对接近整时的读法(即大约几时)这一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如几时不到、马上几时、快到几时、接近几时等来表达,再转化为数学语言,即大约几时。

(三)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练习的设计除注重趣味性和层次性以外,更注重实践性。如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动手拨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自己在干什么。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注重让学生主动地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探究。如,自己观察发现钟面上都有些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对钟面有所了解,最后我还创设让他们设计各种各样的钟面的教学活动。本课是学生第一次认钟表,内容新、知识点多,容易形成以教为主、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为体现新课标师生互动的理念,本课设计的几项活动,均以同桌、小组集体参与为基础,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大胆发表不同见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逐步体验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从而达成教学目的。

当然,对于如何有序地组织活动,使课堂结构更严谨,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钟面时针分针
画时针
正确的钟面时间
画分针
计算钟表角度有方法
看镜面上的时间
巧算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