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室的病原菌分布及消毒管理对策

2016-12-28 07:51邹连英文国英
护理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革兰合格率感染率

邹连英,文国英



介入手术室的病原菌分布及消毒管理对策

邹连英,文国英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室的病原菌分布及消毒管理对策。[方法]定期对介入手术室的物体表面、空气、医护人员手、使用的消毒液及手术室地面进行细菌学检测,分析介入手术室的病原菌分布,有针对地进行消毒管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工作环境监测指标合格率和医院感染率。[结果]分离出460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77.8%,14.1%,8.0%;经过消毒管理干预后,提高了工作环境监测指标合格率,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结论]介入手术室的病原菌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构成,实施消毒管理对策能够提高介入手术室工作环境监测指标的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率。

介入手术室;病原菌;消毒管理;医院感染

目前,介入治疗已逐步成为临床诊疗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对急性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蛛网膜下隙出血、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起到了其他治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1]。作为综合型医院的介入室,常需要与心内科、外科、骨科、肿瘤科等多个科室合作进行介入治疗。由于介入手术室人员密度高、流动性大、病人种类不同、机房空间相对密闭、所用器械种类较多,增加了病人的感染机会[2]。国内外对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较多[3],但对于介入手术室的细菌分布及构成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介入手术室的病原菌分布进行探讨,旨在为介入手术室的消毒管理提供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3月我院介入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8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2013年9月—2014年9月(干预前)400例,其中男282例,女118例;年龄28岁~66岁(52.50±2.50)岁;心血管内科13例,肝胆外科15例,呼吸内科35例,肿瘤内科16例。2014年10月—2016年3月(干预后)450例,其中男318例,女132例;年龄26岁~64岁(50.50±3.50)岁;心血管内科6例,肝胆外科8例,呼吸内科15例,肿瘤内科9例。干预前后两个阶段收治病人年龄、性别及科室来源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干预前采用常规消毒方法。自2014年10月起,根据我院介入手术室的具体状况,参考其他三级医院介入手术室的消毒管理标准,制定详细的消毒管理对策,具体为:①规范介入手术室建筑布局[3]。介入手术室在空间布局、设施标准等方面要满足新技术的应用要求,介入手术室应严格按照手术室的规范管理要求,其布局、工作流程和管理都必须围绕无菌要求设计。介入手术室的合理布局按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区分污染区、清洁区与无菌区,各区域之间分界清楚,标志明显。②健全介入手术室规章制度[4]。根据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结合介入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建立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如介入手术室工作制度、消毒灭菌制度、无菌操作规范、术前查对制度、高值耗材管理制度、介入手术室与临床协助制度等。介入手术室全体人员应熟悉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介入室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进。③强化介入手术室人员的培训及防控意识[5]。介入手术室手术人员多数为放射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非外科医生,大多数人员未经过严格的外科无菌技术操作训练,无菌观念相对缺乏。综合性医院为多科手术交叉进行,不同科室间手术的安排、接台手术环节的消毒隔离等存在一系列问题,介入手术室如果不对医院感染加以防范,必然增加病人交叉感染的机会。针对以上问题,介入手术室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及各科介入手术医师应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科组织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增加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护士长到上级医院介入手术室学习先进管理理念,规范介入手术室的管理。通过培训和学习,使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尽快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提高控制医院感染观念和意识。④加强介入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的管理[6]。介入诊疗手术中应使用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这是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做好一次性物品使用登记,做到来源及使用可追溯。使用时严格查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有效期、密封性等,保证介入手术安全进行。规范一次性物品的存放,物品专柜存放,离地面≥30 cm。⑤加强介入手术室环境管理[7]。介入手术室严格进行消毒,定期对环境进行细菌学培养。根据医院感染的监测与管理要求,介入手术室的环境应达到Ⅱ类标准。介入手术室每日及术后进行清洁卫生消毒。采用紫外线循环风进行动态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每天2次,每次60 min,接台手术应紫外线照射30 min~60min后再进行。每周对介入手术室进行大扫除,包括清洁空调滤网及擦拭紫外线灯管,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操作台、物品柜、手术车、手术台甚至水龙头、门把手等易污染部位。⑥加强介入手术室废弃物管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物品分类放置,一次性针头、动脉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锐器废弃物放置于锐器盒中,每天专人回收签字。一次性使用的导管、导丝等高值耗材,经毁形处理后,用黄色垃圾袋放置,扎紧袋口并注明医疗废弃物,放置在固定位置,由专管保洁员统一收集,送往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统一处理。对所有送检标本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对所分离细菌严格依据细菌鉴定和仪器操作规程进行鉴定[8]。

1.3 观察指标 采集2013年9月—2016年3月我院介入手术室的物体表面、空气、医护人员、使用的消毒液及手术室地面的标本,观察实施消毒管理对策前后工作环境监测指标合格率和医院感染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介入手术室的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共分离出病原菌460株。具体见表1。

表1 介入手术室的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分析(n=460)

病原菌株数构成比%革兰阴性菌35877.8 大肠埃希菌15032.6 铜绿假单胞菌10923.7 肺炎克雷伯菌5111.1 鲍曼不动杆菌418.9 不动杆菌属71.5革兰阳性菌6514.1 金黄色葡萄球菌306.5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4.8 表皮葡萄球菌92.0 肠球菌属40.9真菌378.0 白色假丝酵母菌245.2 热带假丝酵母菌132.8

2.2 消毒管理措施干预前后工作环境监测指标合格率比较(见表2)

时间 物体表面(n=30) 合格数合格率(%) 空气(n=30) 合格数合格率(%) 医护人员手(n=30) 合格数合格率(%) 消毒液(n=30) 合格数合格率(%) 手术室地面(n=30) 合格数合格率(%)干预前2480.02686.72273.32583.32376.7干预后30100.030100.030100.030100.02996.7χ2值8.9507.9059.3047.8546.906P值<0.05<0.05<0.05<0.05<0.05

2.3 消毒管理措施干预前后医院感染率比较(见表3)

表3 消毒管理措施干预前后医院感染率比较

3 讨论

3.1 介入手术室病原菌来源及种类 介入诊疗技术同外科手术一样,需要有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否则会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国内对于手术室的细菌来源及其控制方法研究较多,认为手术室细菌的来源主要有4个途径:手术室内人员,手术间的空气质量,手术室被服和布类,手术室环境表面和室内物品、设备、仪器。其中人是手术室空气细菌来源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作人员和病人[9]。但关于介入手术室的细菌构成的报道并不多。宋静等[10]对介入室空气中黄曲霉素含量进行了监测;阎敬等[11]对介入室空气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含量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发现:介入室分离出的460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358株,占77.8%,其中大肠埃希菌150株,铜绿假单胞菌109株;革兰阳性菌65株,占14.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株;真菌37株,占8.0%。

3.2 消毒管理的重要性 经过消毒管理对策的干预,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手、消毒液及手术室地面等样本的合格率分别为100.0%,100.0%,100.0%,100.0%,100.0%,96.7%,均较实施前提高(P<0.05);经过消毒管理干预后,医院感染率仅为8.4%,低于干预前的19.8%(P<0.05)。说明了对介入手术室进行消毒管理的重要性。

4 小结

介入手术室往往一室多科使用,室内人员密度高、流动性大、机房空间相对密闭、空气容易污染,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需要系统化管理。经过菌株培养及鉴定发现:主要的病原菌包括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的革兰阴性菌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菌,真菌比例较小。通过对介入手术室进行系统化的消毒管理对策的干预,提高了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手、消毒液及手术室地面等样本的合格率,降低了医院感染率。

[1] 吴怀英,于秀秀.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6):4526-4528.

[2] 张凤霞.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6):908-910.

[3] 田荣华,马芬,王艳,等.放射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原因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308-2309.

[4] 郑重.基层医院介入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0):1993.

[5] 郑媛媛.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3553-3554.

[6] 张雪梅,付丽军,李国华.持续质量改进在综合性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8):1172-1175.

[7] 杜育芳,王琴,段云.浅谈介入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639-3640.

[8] 王娜,刘玉珂,李少侠.介入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9):194-198.

[9] 史作霞,宋静,阎静,等.多台连续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导管室动态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0,24(8C):2229-2230.

[10] 宋静,史作霞,刘淑梅,等.导管室空气中黄曲霉菌含量监测[J].护理学杂志,2010,25(21):91-92.

[11] 阎敬,史作霞,宋静,等.导管室空气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含量的检测[J].护理学杂志,2011,26(9):88-89.

(本文编辑崔晓芳)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room and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Zou Lianying,Wen Guoying

(Nanxi Mountain Hospital of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Guangxi 541002 China)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卫生适宜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编号:S201312-02。

邹连英,副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单位:541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文国英单位:541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R197.323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6.021

1009-6493(2016)12C-4546-03

2016-03-20;

2016-11-15)

引用信息 邹连英,文国英.介入手术室的病原菌分布及消毒管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6,30(12C):4546-4548.

猜你喜欢
革兰合格率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