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交谈方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

2016-12-28 07:51刘云凤
护理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老年病阻塞性病人

刘云凤



变更交谈方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

刘云凤

[目的]探讨变更交谈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变更交谈方式进行心理引导,出院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更交谈方式能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变更交谈方式;心理引导;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的症状易发生反复和加重,且大多数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很多病人由于长期不正确的治疗和疏于护理导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给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1]。变更交谈方式是促进病人行为改变的重要技术,也是以病人为中心的行为改变的重要指导方法,可以帮助病人认识疾病,探测和解决矛盾心理和动机,是一种有效的行为改变模型。由于老年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和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因此在交谈过程中应当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高老年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及治疗依从性。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改变老年病人的行为方式及生活方式至关重要[2]。本研究将变更交谈方式的心理引导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120例,其中男58例,女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3]。纳入标准:年龄20岁~79岁;依从性强,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病人年龄66.25岁±10.23岁,男29例,女31例;对照组病人年龄65.48岁±9.63岁,男29例,女31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疾病特点给予个体化的指导,指导原则遵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鼓励病人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组织病人参加相关知识的讲座,告诉病人行为改变对疾病恢复的益处,督促病人采取健康行为,使病人自觉、自愿地采取健康行为。

1.2.1.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变更交谈,采用阶段性的评估问卷对病人所处的行为阶段进行评估,针对老年病人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特点及认知结构,采取针对性的改变交谈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风险、相关、益处、重复、障碍5种交谈方式,其中风险是让老年病人确定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对该疾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关是帮助老年病人认识到健康行为以及疾病相关的知识;益处是让老年病人意识到改变不良行为会带给病人的好处;重复是对无改变意愿的老年病人给予重复性的指导措施;障碍是在访谈的过程中,对在行为改变指导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心理矛盾,与老年病人进行深入的沟通以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在访谈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行为阶段有不同的交谈重点,具体为:①前意向阶段。病人并没有改变自己不良生活习惯的意愿,需要了解病人为什么对改变产生抵触情绪,基于医师觉醒与激励策略,与老年病人沟通改变不良习惯对疾病的益处,对病人进行鼓励。②意向阶段。此阶段的老年病人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意向,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计划,应该肯定病人的行为,在改变过程中督促老年病人认识不良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影响,并告诉其改变不良习惯得到的益处,以增强病人的信心。③准备阶段。在老年病人准备改变不良习惯的时候,医护工作者需要给病人制定计划,共同解决问题。④行为阶段和维持阶段。老年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阶段,应该鼓励老年病人进行行为的维持。评估老年病人所处的阶段,采用变更交谈方式干预,通过了解病人存在的障碍,让病人意识到改变的必要性和益处,激励老年病人进行行为的改变。

针对性的心理引导交谈共进行5次。首次访谈要先使医护人员及病人互相了解及信任,告知病人干预的目的,时间为60 min。之后的访谈根据老年病人所处阶段和教育内容的不同,控制在30 min。第1次主要侧重于建立信任,对行为阶段进行评估,了解老年病人的意愿;第2次侧重于如何建立信心,如何改变不良的行为,制定方案;第3次侧重于共同分析健康生活习惯带来的益处,提高老年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第4次和第5次采用电话随访的形式进行交谈,以了解老年病人所处的阶段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个体化、针对性指导。

1.2.2 效果评价 出院后6个月对病人进行生活质量、心理状况、日常生活能力测评。调查工具:①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4]。主要包括社会关系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独立性、宗教精神信仰等问题。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②症状自评量表(SCL-90)[5]。共有90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③生活能力指数(ADL)[6]。包括进食、床椅移动、修饰、如厕、洗澡、步行、爬楼梯、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10个项目,<20分为完全依赖,20分~45分为重度依赖,46分~70分为中度依赖,71分~95分为轻度依赖,96分~100分为完全独立。

2 结果

2.1 出院6个月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出院6个月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分

2.2 出院6个月后两组病人SCL-90评分比较情况(见表2)

表2 出院6个月后两组病人SCL-90评分比较分

2.3 出院6个月后两组病人生活能力指数比较(见表3)

表3 出院6个月后两组病人生活能力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该病经久不愈,呈现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经济负担[7-8]。病人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各种身体、生理、心理的异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焦虑和抑郁的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甚至会有濒死感反应的发生[9-10]。

心理护理引导是近年来逐步兴起的一种护理模式[11],主要根据病人的特点为其提供整体的、个性化、连续的综合护理服务,同时帮助病人改正错误的行为和认知,缓解病人的负面情绪。针对性心理护理的主要核心是体现医疗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12-13]。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交谈方式对于信息的传播尤为关键,针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人群特点,针对性地采取变更交谈方式对老年病人进行心理引导,让病人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其尽心尽力的照顾,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康复训练[14]。

通过变更交谈方式对老年病人进行心理引导,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症状及不良心理[15]。其主要包括变化阶段、变化过程、决策平衡和自我效能4个重要的框架,本研究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进行交谈获得相应的信息,根据病人个体化的心理阶段使用不同的干预措施,帮助病人获取正确的行为改变相关知识,给予病人分阶段的干预,在前意向阶段以告知、提醒为主,潜移默化地改变病人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在意向阶段着重改变病人的生活习惯,将有益的健康知识和行为传递给病人,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获取相关知识,最终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目的[16]。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变更交谈方式干预的观察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变更交谈方式的干预能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1] 刘丽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18):227-228.

[2] 张颖.2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111-112.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2):67-80.

[4] 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00,4(8):1127-1129.

[5] Justy R,Brian P,David M,etal.Conscientiousness and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 for exercise behavior[J].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2,10(1):1-8.

[6] Beckie TM,Beckstead JW.The effects of a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rogram tailored for women on their perceptions of health: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 Cardiopulm Rehabil Prev,2011,31(1):5-34.

[7] 庄军燕,白建文,林闽加,等.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6):1083-1087.

[8] 吕军雄.社区管理对COPD平稳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132-133.

[9] 邹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管理的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73-274.

[10] Chrystyn H,Small M,Milligan G,etal.Impact of patients’satisfaction with their inhalers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health status in COPD[J].Respiratory Medicine,2014,108(2):358-365.

[11] 殷新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氧疗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27):5840-5841.

[12] 周志红,严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17):85-88.

[13] 东燕,张莹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康复,2007,22(1):65-66.

[14] 马金凤,赵秋利,陆姣丽,等.COPD患者自我效能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09,16(2A):15-17.

[15] 于书慧,郭爱敏,邹小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36-39.

[16] 李静,刘萌,杨丽娜.戴明循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自我效能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23):2095-2097.

(本文编辑崔晓芳)

Application of changing conversations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Liu Yunfeng

(Affiliated First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eilongjiang 150000 China)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经费资助项目,编号:2012-649。

刘云凤,护师,本科,单位:15000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R473.5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6.023

1009-6493(2016)12C-4550-03

2016-04-27;

2016-11-29)

引用信息 刘云凤.变更交谈方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2C):4550-4552.

猜你喜欢
老年病阻塞性病人
谁是病人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病人膏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新世纪经方治疗老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