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6-12-28 07:51蔡英华
护理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循证问卷护士

朱 磊,许 萍,蔡英华,牛 倩



护理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朱 磊,许 萍,蔡英华,牛 倩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循证实践知信行问卷对无锡市10家医院的84名参加临床护理带教师资培训班的带教老师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总分为(104.17±21.78)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循证护理态度得分率最高;职业情感、工作压力及是否学习过循证护理的课程或参加过相关培训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循证护理能力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信念较高,但实施循证实践的能力相对欠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适度减轻带教老师的工作压力,并根据不同职业情感及培训学习情况开展培养和指导工作。

循证护理;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态度;工作能力;影响因素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一种全新护理理念,指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获得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三者结合,制订完整的护理方案[1]。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运用循证护理模式更能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医护成本和提高病人满意度,是国内外护理领域研究的热点[2]。给护生灌输循证护理的理念,培养护生循证的思维与能力是临床护理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带教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带教老师自身是否具有足够的循证意识和循证能力直接影响实习护生对循证护理的认知、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3]。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以注册护士为主,但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能力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为调查对象,对其循证护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7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来自无锡市10家医院参加无锡市临床护理带教师资培训班的84名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

1.2 调查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职业情感、工作压力及是否学习过循证护理的课程或参加过相关培训。②循证实践知信行问卷(EBPQ问卷)。是由杨如美[4]于2010年翻译修订并应用,EBPQ问卷包括循证护理行为(6个条目)、态度(5个条目)、技能(14个条目)3个维度,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7分制,均是正向计分,量表的总得分为25分~175分,得分越高,循证护理能力越强。经验证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问卷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40,循证护理行为、态度、技能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是0.841,0.789,0.935,量表内容效度(S-CVI)为0.833[4]。

1.3 资料收集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由经过培训的调查者使用统一指导语向带教老师说明问卷填写注意事项,采用无记名方式,被调查者在15 min~20 min独立完成问卷。所有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本次共发放问卷84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统计描述、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两两比较等进行统计推断。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带教老师以青年和中年为主,其中20岁~30岁14人,31岁~40岁66人,40岁以上4人;文化程度:专科3人,本科78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3人;职称:副高级2人,中级51人,初级31人;职业情感:喜欢28人,无所谓48人,不喜欢8人;工作压力:没有工作压力10人,工作压力较大44人,非常大30人;学习经历:学习过循证课程25人,未学习过59人。

2.2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现状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循证护理总得分为(104.17±21.78)分,得分率59.53%,其中行为维度(23.49±6.45)分,得分率55.93%;态度维度(23.61±6.02)分,得分率67.46%;技能维度(57.07±12.03)分,得分率58.23%。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称的护理带教老师循证护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职业情感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循证护理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职业情感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循证护理得分比较分

2.4 不同工作压力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循证护理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工作压力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循证护理得分比较分

2.5 不同学习经历护理带教老师循证护理得分比较(见表3)

表3 是否学习循证课程或参加相关培训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循证护理得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循证护理能力现状 2011年Majid等[5]对新加坡1 468名注册护士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4%的护士对循证实践持积极态度,其循证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2014年李建华[6]对泰州市493名临床护士的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行为、态度和技能处于中等水平。2014年Stokke等[7]对挪威185名在肿瘤医院工作的临床护士调查显示:护士的循证实践信念水平较高,而实际上有过循证行为的护士却寥寥无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循证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对循证护理持积极态度,尤其认可循证护理对改善临床护理的价值,但实施循证实践的能力相对欠缺,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作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并未表现出较一般护士群体更高的循证护理知识及行为,难以起到循证护理临床垂范的作用。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循证护理持积极态度,分析原因为:带教老师多为临床骨干,学习能力较强,具备了基本的文献检索能力、外文阅读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循证护理的了解较为深入,因而具有更高的循证护理信念。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部分条目的认同度较高,相信循证护理对于改善临床实践和病人结局的价值。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实施循证护理的能力较低,分析原因为:循证护理的重要内容是围绕最佳证据展开的搜寻、评价、应用的过程,需要高学历及较强科研能力的护士才能完成,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多为年资较高、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等,学历不高,多为本科、专科甚至中专,科研能力不高,难以评价科研结论的真实性、难以寻找解决护理问题的相关文献以及应用科研结论指导临床实践。

3.2 影响因素分析

3.2.1 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为喜欢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循证护理得分较高。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护理职业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愿意以满腔热情奉献于护理事业,学习的主动性较强,善于更新观念,迫切希望能改变护理现状并更乐意接受对临床护理有利的各种新事物。喜欢护理职业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在护理决策过程中能充分考虑病人的意愿,更愿意与病人交流沟通,让病人获取专业信息,选择利于其疾病治疗、护理的临床决策,这与循证护理的理念一致,同时也更有利于形成融洽的、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赖和配合,及时发现和解决病人问题,提升自信心和循证热情,这与阎玲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

3.2.2 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较大的带教老师循证护理得分高于工作压力非常大的带教老师。调查结果显示:工作时没有压力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得分并不高,压力可促进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想办法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寻找更新的护理理念来指导工作。但是压力非常大的带教老师循证护理水平处于最低,且值得注意的是压力非常大的带教老师比例高达35.7%。国内护理队伍常处于短缺状态,同时医疗体制改革对护理工作的要求逐步上升,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自感工作繁重、压力非常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循证护理知识与技能。当带教老师感到身心疲惫时,其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成就感和工作价值感就会有所降低,进而对护理程序改革和科研成果应用丧失兴趣与信心,这与阎玲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有资料显示:临床有54.1%的护士未把循证护理运用到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去是由于工作繁忙[4]。

3.2.3 学习循证护理课程或者相关培训经历 学习过循证护理课程或者参加过相关培训的带教老师循证护理得分较高。傅亮等[9-10]的研究也表明:循证护理教育或培训能够提高护士的循证护理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循证护理实践。提示学校开设循证护理课程、单位组织开展循证护理培训的必要性。

4 小结与建议

本研究表明:适度减轻工作压力、开设循证护理课程、开展循证护理培训及激发热爱护理职业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水平,这就需要医院、学校、社会及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共同努力。医院方面:应重视循证护理,采取精英式培训和分层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循证护理教育,尤其对临床带教老师重点培训并增加国内外学习交流机会,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完善科学的护理工作流程,减轻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工作负担,使他们有时间和精力接受循证知识的学习并进行实践;创建和谐、友爱的工作环境,提供组织保障,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完善数据库资源等硬件设施,同时尊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价值,激励其工作热情,激发其内在动力,开展奖励制度,给予信任、理解、关爱、肯定成绩等,激发其热爱护理的职业情感。学校方面:开设循证护理课程,培养护生的循证意识和评判式思维,增强其基本科研素质和循证护理能力。社会方面:利用媒体的影响,促进社会对护士优秀服务品质的认同和职业价值的肯定,进而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业自豪感和“热爱”的职业情感。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方面:加强自身修养,努力进取,不断提升学历层次,参加院内外循证护理相关培训和实践,不断增强为临床护理提供最佳证据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1] Ingersoll GL.Evidence-based nursing: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J].Nursing Outlook,2000,48(4):151-152.

[2]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Closing the gap:from evidence to action[R].Geneva:Internation Council of Nurses,2012:1.

[3] 杨青建,钟玉杰,鲍丽.我国循证护理教育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12,26(7A):1729-1730.

[4] 杨如美.英文版循证实践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及循证实践影响因素问卷的初步修订与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0:1.

[5] Majid S,Foo S,Luyt B,etal.Adopt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clincal decision making:nurses,perceptions,knowledge,and barriers[J].J Med Libr Assoc,2011,99(3):229-236.

[6] 李建华.泰州市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行为、态度及技能现状调查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4:1.

[7] Stokke KNR,Olsen B,Espehaug,etal.Evidence-based practice beliefs and implementation among nurses: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Nurs,2014,13(1):8.

[8] 阎玲,魏婷婷,孙丽媛,等.临床护士循证护理知信行现状与实践障碍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1):1375-1378.

[9] 傅亮,胡雁,邢唯杰,等.护理硕士研究生循证护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15):1-4.

[10] 矫海莲,胡雁,曹育玲,等.循证护理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9):1012-1016.

(本文编辑崔晓芳)

Study on status quo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ability of nursing teacher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Zhu Lei,Xu Ping,Cai Yinghua,etal

(Wuxi Health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Jiangsu 214028 China)

江苏省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面上项目,编号:YGZXM1532。

朱磊,讲师,硕士研究生,单位:214028,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许萍(通讯作者)、牛倩单位:214028,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蔡英华单位:214028,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

R47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6.029

1009-6493(2016)12C-4563-04

2016-03-11;

2016-11-20)

引用信息 朱磊,许萍,蔡英华,等.护理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2C):4563-4566.

猜你喜欢
循证问卷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问卷网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