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12-28 07:51庞丽平
护理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年资儿科科室

庞丽平



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庞丽平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的效果。[方法]根据科室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现状,制定改进计划,通过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素质,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患儿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专业素质。[结果]干预1年后,患儿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专业素质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可有效提高患儿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和儿科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素质。

持续质量改进;儿科护士;低年资;护理质量;专业素质;满意度

儿科护理是一项高技术含量、高风险的工作,护士不仅需要照顾患儿,还要满足家长对治疗用药精准度的高标准要求[1],因此,培养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目前儿科护士流失率居高不下[2],使得低年资儿科护士比例不断提高且专业素质整体不高。因此,我科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提高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科现有低年资(从事儿科护理工作≤3年)护士20人,均为女性,年龄22岁~32岁。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1 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 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从事儿科护理工作10年以上的5名高年资护士为组员的持续质量改进小组。

1.2.1.2 收集资料,确定存在的问题 采用口头提问、床边考核、头脑风暴等方法了解我科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现状,并对入住我科的100名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我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我科低年资护士在专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相关专科护理知识掌握碎片化,未能形成系统、全面的专科护理知识体系;②儿科基础护理技能、监测护理技术、给药技术掌握不熟练;③对科室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认识不到位,执行力较差,随意性高;④与患儿及家属沟通能力不佳,缺乏技巧,效率不高;⑤应急处理能力差;⑥评估、观察、判断患儿护理问题并予以正确处理的护理综合思维能力不高;⑦管理、协调能力欠缺。

1.2.1.3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儿科护理在校课程设置与临床实际有偏差,未能与临床实际工作需要对接,进入工作岗位后,继续教育落实不到位;②低年资护士对科室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重视,缺乏慎独精神,对不按程序、制度、职责开展工作的危险性和风险认识不足;③儿科疾病起病急、来势凶、易反复、变化快,需要护士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迅速的反应处理能力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决策判断能力,而低年资护士缺乏此类相关实践经验和能力;④低年资护士社会经历少,对沟通技巧掌握及适时运用能力欠佳;⑤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短,独立管理、协调处理病区、患儿及其家属相关事务的能力缺乏。

1.2.1.4 设定预期目标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使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素质得以全面提高,且得分达到80分以上,患儿对科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且得分达到80分以上,科室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1.2.1.5 制定改进方法 ①以便于低年资护士学习掌握与应用为目标,将儿科常用的、必备的护理知识与技能按照难易程度、内在联系、临床应用情境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系统、全面且有较高临床适用性的儿科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体系;②依托儿科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体系,采用集中示范教学、一对一强化辅导、定期考核等方法,开展儿科护理知识技能学习培训并形成便于实施的规范指南;同时借助现代通信手段及时跟踪反馈低年资护士在儿科护理知识技能学习培训方面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予以解决,促使低年资护士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并能够准确应用;③加强低年资护士科室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的学习力度,强化和提高其考核标准,将其内化为低年资护士自身的行动准则,使低年资护士都能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自觉遵守践行,养成慎独精神;④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沟通能力和技巧的培养,使低年资护士掌握并能够熟练应用相关沟通技巧;⑤定期组织低年资护士开展科室应急演练,使低年资护士熟悉并掌握患儿病情突变时的处理方法与流程,面对突发情况能够准确作出判断并处理得当,具备相应的应急协调能力;⑥定期组织低年资护士开展护理查房活动,以培养低年资护士评估、观察、判断、决策的护理综合思维能力,对活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时组织学习解决,消除低年资护士综合思维能力的薄弱点,培养综合思维能力;⑦采用高年资护士带教低年资护士的传统方法,传授经验,灵活教育,帮助低年资护士形成独立管理协调处理病区、患儿及其家属管理的相关事务能力;⑧持续质量改进实施6个月后进行阶段小结,评价已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不足。根据存在的不足,明确下一阶段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并予以改进、完善。

1.2.2 效果评价 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采用科室自设的满意度问卷、儿科护理工作质量评价量表、儿科护士专业素质评价量表进行调查,3个问卷的满分均为10分,得分越高,说明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专业素质越高。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儿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护士专业素质得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素质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我科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素质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应用到儿科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养成与提高中是有效的,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素质。持续质量改进是必须遵循过程改进、持续性改进、预防性改进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前瞻性管理,将终末监控行为转变为系统安全监控和前瞻性干预,同时将终末式的监控行为改变为一线护士提供指导、指引、培训的一种服务行为,通过对高危因素、护理风险的预测和评估,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3-4]。也就是说,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而从最终目的入手,倒逼过程改善的质量管理方法。本研究就是以此为思路,以全面改善和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素质为目标,从与儿科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素质要求及当前儿科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现状入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帮助我科低年资护士建立全面、系统的儿科护理知识体系、强化其儿科专科护理技能的掌握与应用,使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护理综合思维能力及管理协调能力和慎独的工作精神,使得我科低年资儿科护士的专业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3.2 儿科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提升科室护理工作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我科低年资护士不仅专业素质得以提高,且患儿对科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科室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得到提升,与徐芳等[5-6]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见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促进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提示护理管理人员今后应更加重视护士专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的培养,对改善护患关系和提高护理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1] 易永红,叶天惠,陈锦秀,等.我院儿科护士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821-822.

[2] 陈小萍.护理人员流失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19-20.

[3] 彭刚艺,陈伟菊.护理管理工作规范[M].4 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95-115.

[4] 朱妙仪.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79-80.

[5] 徐芳,狄春花.利用晨间提问提高护士专业素质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3):50-51.

[6] 韩九娥.护理查房在提高护士专业素质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2):46-47.

(本文编辑崔晓芳)

Effect analysis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 for 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pediatric junior nurses

Pang Liping

(Shanxi Provincial Children’s Hospital,Shanxi 030013 China)

庞丽平,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030013,山西省儿童医院。

R473.72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6.038

1009-6493(2016)12C-4585-03

2016-05-04;

2016-12-05)

引用信息 庞丽平.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12C):4585-4587.

猜你喜欢
年资儿科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爱紧张的猫大夫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主诊革命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圆梦儿科大联合
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