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护理在下肢骨折出院病人中的应用

2016-12-28 07:51张银凤刘云娥
护理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出院下肢病人

张银凤,刘云娥,李 雯



延伸护理在下肢骨折出院病人中的应用

张银凤,刘云娥,李 雯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在下肢骨折出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下肢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除常规出院指导外给予延伸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以及出院6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病人ADL评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出院病人中应用延伸护理可有效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下肢骨折;延伸护理;自理能力;并发症;满意度

延伸护理指从病人出院转移至社区后,医务人员为促进病人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的持续性护理服务。下肢骨折作为骨科常见疾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由于医保的限制[1-2],病人出院时大多未达到完全康复的状态,出院后常因照护不周、疾病护理知识缺乏而造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等失用综合征。为使出院病人达到更好康复效果,从2015年初开始,我科对出院病人实施延伸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90例下肢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纳入标准:①年龄不超过60岁;②沟通良好;③无其他伴发的严重疾病;④签署协议书,同意全程配合干预。干预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18岁~60岁(40.2岁±5.3岁);砸伤8例,交通事故伤26例,高处坠落伤11例;开放性骨折14例,闭合性骨折31例;行关节置换术10例,内固定术30例,外固定术5例;住院时间8 d~25 d(14.0 d±3.1 d);小学文化程度15例,中专12例,专科7例,本科及以上11例;月收入小于2 000元者13例,2 000元~4 000元20例,4 000元以上12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19岁~59岁(40.1岁±5.4岁);砸伤7例,交通事故伤27例,高处坠落伤11例;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性骨折32例;行关节置换术9例,内固定术31例,外固定术5例;住院时间8 d~24 d(14.0 d±3.2 d);小学文化程度16例,中专11例,专科9例,本科及以上9例;月收入小于2 000元者12例,2 000元~4 000元21例,4 000元以上12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受伤原因、骨折种类、术式、住院时间、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发放出院健康教育手册,口头进行饮食、功能锻炼等指导。干预组除常规出院指导外进行院外延伸护理干预半年,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成立院外干预组 成员10名,主管护师和护师各5名,分成5组,每组由1名主管护师带1名护师,每组分管9例病人的院外干预。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监管。干预前科主任、护士长对小组成员进行骨科专科院外指导培训,并邀请营养科主任、精神科医师对饮食指导和心理干预知识系统培训1周,培训时间为17:30~18:30。

1.2.2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为病人建立电子版健康档案,其中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成员、基础疾病、病史、此次住院入院时间、主诉、临床诊断、治疗护理措施、出院时间、出院时病人伤口愈合程度、肌力、关节活动度、患肢末梢循环情况、自理能力评分、心理状态、家庭经济情况、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

1.2.3 成立病友讨论咨询群 建立QQ群,干预组成员定期上传骨折健康教育视频和图文资料,帮助病人进行自我学习。干预组成员通过病人从群中上传伤口、锻炼情况等照片了解病人伤口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程度、饮食是否合理等,并给予及时干预指导。病人有疑问时可在群中随时咨询干预组成员,向其他病友传授经验、分享感受。

1.2.4 制定锻炼方案 功能锻炼在骨折病人康复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减轻创伤或疾病的病理后果,尽可能保持和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使功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3]。本研究锻炼计划包括基本锻炼步骤和个体锻炼步骤。基本锻炼步骤分3个阶段:①出院开始至术后2个月,床上运动主要为髋关节内收外旋、髋关节屈伸、膝关节屈伸练习,锻炼时术侧肢体应处于外展位,髋关节内屈角度不超过90°,并根据情况递增;下床时先挪至健侧床旁,健腿先着地,患肢外展,他人协助扶起上身,然后患腿离床着地,自行拄拐杖站起;上床时先将患肢扶上床。1个月后可根据肢体恢复情况,拄双拐练习平步走和上下楼梯,上楼时健侧肢体先上,下楼时患侧肢体先下。②术后2个月~3个月,以直腿抬高、髋关节伸展和单腿平衡练习为主,每天10次,每次1 min,直到患肢能单独站立,继续用拐杖步行,活动量不宜过大,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直腿抬高45°或足跟离床20 cm~ 30 cm[4]。③术后3个月后,以培养日常生活能力为主。如步行时无疼痛感可不用拐杖慢走,从事简单的家务。嘱病人锻炼时避免剧烈活动,避免在有障碍物的路上行走,避免站起时髋关节处于内收内旋位,避免双膝合拢双脚分开时身体转向术侧取东西,不坐矮凳子、不盘腿、不负重过度[5]。个体锻炼步骤是针对个体制定的锻炼计划,由干预组成员示范,教会病人功能锻炼的方法、注意事项、运动量、开始时间、具体锻炼部位等,并鼓励病人遵循早期规范、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不懈地完成功能锻炼计划内容,并对症加强适应生活的训练。

1.2.5 心理干预 病人的心理会对依从性产生重要影响[6],焦虑及抑郁情绪还会影响骨折的愈合以及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影响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7-8]。本组中有18例病人在训练过程中因为达不到预想的目标而出现心灰意冷、急躁等情绪,或害怕疼痛不愿意再继续锻炼,39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因此,在干预过程中,除帮助病人恢复肢体功能外,还要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利用Colaizzi[9]分析资料的方法,尝试融入受访者的感受,分析病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根据病人的性格、接受能力、病情等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通过录像、示范详细讲解骨折术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纠正病人的认知偏差,建立康复的信心。同时协助病人做好家属工作,取得家属的支持,让家属协助督促病人坚持锻炼。

1.2.6 定期随访 病人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电话回访1次,并上门回访1次;第2个月~第6个月每2周电话回访1次,第6个月上门随访1次。电话回访前应事先列好问题,语气柔和、语言简单,主要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情况,指导正确的生活方式、用药、休息、饮食、跌倒防护知识、疼痛处理、压疮防护、关节功能康复、体位、使用拐杖和助行器、预防关节脱位、预防关节感染等[10-11]。上门随访时提前与病人约好时间,征得病人同意后与病人面对面沟通,评估病人骨折恢复情况,根据病人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和家庭环境等进行个体化教育[1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ADL评分以及出院6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ADL评分比较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ADL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ADL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病人出院6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病人出院6个月后,2例病人发生伤口感染,对照组7例病人发生伤口感染,2例病人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例病人发生肢体失用综合征。两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度率比较 例(%)

3 讨论

3.1 延伸护理可促进病人康复 制定详尽的个体化功能锻炼方案并进行持续追踪干预,有助于促进病人进行科学锻炼。干预组成员通过QQ群、定期电话回访和上门随访了解病人的康复情况,及时给予指导,疏导病人的负性情绪,可有效促进病人康复。

3.2 延伸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护士通过延伸护理可了解病人的病情、追踪病人的康复进展,有助于帮助护士判断哪种锻炼方法更适合于病人,对于后期同样的病人具有临床指导意义,预防因为方法技巧的错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且可以补充到出院指导知识体系中,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

3.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很多医院尚没有成熟的院外延伸护理服务体系,服务意识欠缺,且由于本身人力资源的匮乏,干预人员需要利用休息时间对病人进行指导,精力和时间的投入都难以满足大量院外病人的需求。因此,建议医院制定延伸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成立由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技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专业化延伸护理服务护理团队,全程跟踪指导社区护理工作,为病人建立长期持续性的医疗照护[13-14],加大对社区高素质的专业人力资源投入和建设,完善院外延伸服务系统。

延伸护理服务对出院时还处于恢复期的骨折病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骨折病人出院后常由于康复训练或护理不当发生并发症,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5]。本研究通过院外全程跟踪随访、锻炼指导、心理干预,及时获取病人出院后疾病康复的第一手资料,使病人在家也能得到专业、科学、系统的指导,纠正病人认知和行为上的偏差,可有效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1] 张秋霞,张金梅,盖书君.系统健康教育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2):452-453.

[2] 金焰.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模式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59-60.

[3] 王玉伟,曲洪萍,杜云飞.四肢骨折后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2009(14):195.

[4] 杜杏利,张菁,方汉萍,等.老年患者非骨水泥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负重锻炼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882.

[5] 陈梅,陈晓文.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出院后家庭访视与康复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684.

[6] 杨明玉,唐泓源,郑晓缺,等.骨折病人心理特征与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的相关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5):772-775.

[7] 陈有军.综合护理干预对椎体骨折患者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20):3191-3193.

[8] 刘华仙.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4):42-43.

[9] Colaizzi P.Psychological research as the phenomenologist view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48.

[10] 宋玉芝,董业利,鲁劲松,等.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5):9-11.

[11] 李玉萍,潘亚芬.运用临床护理路径降低老年骨折病人便秘发生率[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6):82-83.

[12] 任连英.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1):110-111.

[13] 芦姗姗.中国老年人家庭护理的现状需求与展望[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0):871-873.

[14] 毛惠娜,刘雪琴.出院病人延续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5,19(7):1294-1295.

[15] 韩翠玉,张建芳,王晓红,等.对出院后高位截瘫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与分析[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22(2):55-56.

(本文编辑崔晓芳)

Application of extended care for discharge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

Zhang Yinfeng,Liu Yun’e,Li We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üliang City,Shanxi Province,Shanxi 033000 China)

张银凤,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033000,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刘云娥、李雯单位:033000,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

R473.6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6.040

1009-6493(2016)12C-4590-03

2016-09-29;

2016-11-16)

引用信息 张银凤,刘云娥,李雯.延伸护理在下肢骨折出院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2C):4590-4592.

猜你喜欢
出院下肢病人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谁是病人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病人膏育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第五回 痊愈出院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