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世界电视剧市场趋势观察

2017-01-06 09:28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科幻

■ 苗 棣

2014-2015年世界电视剧市场趋势观察

■ 苗 棣

2014-2015年世界电视剧市场整体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优质、窄众化的电视剧产品日渐成为市场主流,传统的大众电视模式则呈下滑之势;二是网络剧规模性崛起成为全球电视剧行业近年来的最大亮点。在作品题材和类型方面,东西方电视剧依然分别钟情于“激情”与“冒险”这两大传统题材,犯罪、科幻、家庭伦理、偶像、历史剧及现实主义题材等类型在2014-2015年表现抢眼,东西方电视剧在坚持传统、不断创新的同时,也开始相互借鉴融合,迸发出许多新花火。

世界电视剧;大众模式;窄众化;网络剧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者说娱乐形式,电视剧从来不以高雅、深刻著称。但这种有史以来受众最多的叙事形态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和文化现象,却总是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反映着大众的理想和追求,折射着社会的文化趋势。子曰:“诗可以观”,其实剧也可以观,通过电视剧可以看到风俗之盛衰、人情之演变,电视剧能够让你更加了解这个变化不定的世界。2014-2015年,世界电视剧市场风起云涌,老剧退去、新剧袭来,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均有显著变化,值得关注与探讨。

宏观层面,优质、窄众化的电视剧产品日渐成为市场主流,传统的大众电视模式则呈下滑之势,尽管各国电视业的机构格局不同,各有各的发展轨迹,但这个总体趋势应该是一致的。老牌现象级电视剧纷纷在2014、2015年退出历史舞台,美国日间肥皂剧、拉美电视小说等传统戏剧形式的市场份额与收视率均大幅度下滑,面临巨大挑战,新的现象级剧集在形式与内容层面都有创新尝试;中观层面,网络剧规模性崛起成为全球电视剧行业近年来的最大亮点。尽管对于网络剧和传统电视剧之间的边界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统一的定论,网络剧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影响力方面都还远远不能与传统电视剧相抗衡,但其发展潜力与大规模崛起的态势却已经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微观层面,东西方电视剧依然分别钟情于“情爱”与“冒险”这两大传统题材,犯罪、科幻、家庭伦理、偶像、历史剧等类型在2014-2015年表现抢眼,东西方电视剧在坚持传统、不断创新的同时,也开始相互借鉴融合,迸发出许多新花火。

一、由大众到窄众:全球电视剧市场发展新趋势

2014年,曾经在艾美、金球等重大评奖中拿奖到手软的《广告狂人》(Mad Men)终于停了下来,在播完第7季之后正式告别;2015年,英国ITV的现象级电视剧《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在播出6季后,带着一大堆奖项荣誉光荣引退,让许多剧迷扼腕叹息;此前,同样由AMC制作播出,口碑甚佳的《绝命毒师》(Breaking Bad)也在第5季完结之后终止。许多“毒师”迷甚至认为,世界电视剧从此进入了一个后毒师时代:《毒师》已自飘然去,可怜屏上无老白。

其实,不论多么优秀的剧目,总会有闭幕的一天。在2014-2015年众多老牌现象级大剧纷纷退出江湖的同时,也有一批新的优秀剧目进入观众的视野,昭示着新的媒介环境下的全球电视剧市场发展新趋势。

1.美国无线电视剧与有线电视剧此消彼长

在2015年,颇感落寞的是美国几大传统商业电视网。CBS的《傲骨贤妻》(Good Wife)在2015年播出了自己的最后一季(第7季);长达15季的《犯罪现场调查》(CSI)在这一年正式谢幕;ABC的《实习医生格蕾》(Grey’s Anatomy)也已经显得有些老态龙钟;NBC则好像把主要注意力全都放在真人秀上。各大电视网按照传统制作的情境喜剧,以及老式犯罪剧和新起的超级漫画大侠,虽然面对着更为广谱的观众群,但在新的媒介格局中却再也无法重现夕日辉煌。

而现在真正处于黄金时代的,是以美国一些有线电视网为代表的新贵电视机构。处于食物链顶端的HBO、USA、FX、AMC等有线网在2015年都有其扛鼎之作,HBO有《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第5季、FX有《冰血暴》(Fargo)第2季、USA有《黑客军团》(Mr.Robot)。可以说,这一年美国新的现象级电视剧除了有线电视出品就是网络公司出品,而传统的5大商业电视网的优秀剧目却数量不多。美国的有线网电视剧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惯例:每年推出一季,一般只有10集左右,一季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高投入基础上的精工细作,常常有电影大片似的呈现,以及对于艺术创新的努力追求。

实际上,美国无线电视剧与有线电视剧的此消彼长,反映了新媒体环境中广众媒介与窄众媒介的一种地位互换。原来相对窄众、更加面向特殊群体的有线电视,有了互联网络的帮助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更多的受众,因此有了更丰厚的经济基础和制作精品的空间。收视率决定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传统的大众电视模式却在争夺新市场的战争中有些不知所措。

作为世界电视行业的领头羊,美国电视产业发生的情况反映了一种趋势——优质的、相对小众的电视剧正在逐渐成为主流产品,并且与数量众多的平庸剧集形成鲜明对比。各国电视业的机构格局不同,各有各的发展轨迹,但这个总体方向应该是一致的。

2.传统题材坚守与内容、风格“新玩法”

进入新世纪以来,曾经在美国相当盛行的日间肥皂剧一直在大规模溃败,到现在,只剩下4部仍然在美国的三大电视网播出。即CBS首播于1987年的《大胆的与美丽的》(The Bold and the Beautiful),首播于1973年的《燥动青春》(The Young and the Restless),NBC首播于1965年的《我们的生活岁月》(Days of Our Lives),ABC首播于1963年的《综合医院》(General Hospital)。

美国最老牌的电视机构仍然为最古老的节目样式和最古老的剧目留下一席之地,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向传统致敬的行为。由于电视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电视观众的变迁,仍在观看日间肥皂剧的基本只剩下一些怀旧的老人家了。而曾经在拉丁美洲大行其道,同样篇幅巨大的“电视小说”,目前也呈现出衰败的势头,新起的惊险系列剧和情境喜剧等类型在快速成长。

但与此同时,英国的肥皂剧却一直相当火爆,ITV的《加冕街》(Coronation Street)从1960年起播出,至今收视率仍名列前茅。日本的早间电视剧也叫“电视小说”,虽然每集只有15分钟,但每周播出6集,一部戏要播出半年,总长度同样非常可观。而这种从上世纪60年代已经定型的模式,近年来竟青春焕发、人气旺盛。更不用说印度的动辄上千集的肥皂剧了,那可以说是印度电视观众的最爱。

由这些情况可以看出,长篇连续这种最具传统、最富有特色,也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的戏剧体裁,在多媒体时代并没有完全失势。并且另一种传统样式,每集一个独立故事,人物、风格统一,内容却并不连贯的系列剧,也还保留着一部分阵地。但在2015年前后,那些最出色、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电视剧,却往往是一些10集上下篇幅,一季完成一个完整故事的微型连续剧。这可以说是全球电视剧发展的一种大趋势。

如果说在体裁方面,电视剧的创新并不明显的话,那么在内容与风格方面,近年来的电视剧的创新冲动就相当引人注目了。

2014-2015年度收视率最高的美剧是FOX电视网的《嘻哈帝国》(Empire),在美国的主流电视中就显得相当另类。由于剧中讲述的是一个黑人音乐大亨的家族故事,几乎所有的主要角色全部是黑人,而大量的音乐素材也让这部戏几乎成了音乐电视剧。精美的制作加上众多好听的音乐,让这部本来颇具上世纪80年代晚间肥皂剧色彩的家族互撕大战有了不同寻常的味道,黑人戏剧这个标签也强化了它的个性。而在日本受到评论界一致好评的朝日夏季档《民王》,则是一部相当另类的政治讽刺喜剧。它与美国的《纸牌屋》一样,也是改编自同名政治幻想小说,也许没有后者那么尖锐暗黑,却更荒唐可笑。剧中通过内阁总理大臣与其子灵魂互换这样一个奇异情节,把政府的最高政治一下子拉到了地平线以下。电视剧制作者们在故事内容、人物形象与情节逻辑等要素上下足功夫,既“脑洞大开”又合乎逻辑,让观众莞尔一笑,以满足观众越来越“刁钻”的胃口。

二、网络剧在全球市场大规模崛起

近年来在全球电视剧行业最值得关注的一件事,就是网络剧的兴起。有趣的是,在世界各主要电视市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习惯性地将只在网络播出或最初只在网上播出的剧集称为电视剧,只在一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时候才用web series(网络系列剧)之类的称呼。这说明,尽管观看平台有了变化,但在多数人心里,不论电视的还是网络的,其实并没有多大区别。

最近几年网络公司发展迅速,由它们专门为自己制作的剧集数量在不断增多,影响也不断加大。最有名的作品当然要数Netflix的《纸牌屋》(House of Cards),在2015年播出了它的第3季。虽然所谓运用大数据分析来成就一部优质剧的传说多少有些营销宣传之嫌,但它的确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政治讽刺剧,为网络剧挣足了脸面。Netflix公司的《毒枭》(Narcos)、《女子监狱》(Orange Is the New Black)第3季、《超感猎杀》(Sense8)和《超胆侠》(Daredevil)也都有不错的反响。此外,Hulu网2015年的《随性所欲》(Casual)以及2016年发行的《朝圣之路》(The Path)和《11/22/63》;亚马逊公司的《高堡奇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和喜剧《透明人生》(Transparent)、《丛林中的莫扎特》(Mozart in the Jungle)也都各具特色。

网络剧最大的特点当然就是网上播出,而且一般都采取一季数集同时在网上放出的方式,免除了观众的等待期盼之苦。另外,这些网络公司对于剧集的回报也不像传统的电视公司那样,死死地依赖于收视率支撑的广告。网络剧似乎可以期待网上收费、衍生产品、二次销售给电视台等多种回报方式,而且其自身的宣传效应也被当作一项重要的收获。正是由于不用死盯着收视率和近期回报,网络公司对于自己的剧目往往更为从容,总体说来质量相当可观。虽然至今网络剧不论数量还是影响力方面还远远不能与传统的电视剧相抗衡,但其潜力却是不可低估的。

三、激情与冒险:东西方电视剧市场的不同面貌

从本质上讲,电视剧是当今为大众讲故事的最基本的方式,所以,公众对于故事内容的偏爱也就决定了当代电视剧题材的走向。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故事的主要兴趣其实一直集中于“激情”与“冒险”这两个方面,反映到当代的电视剧上,就是表现爱情、亲情的浪漫剧与家庭剧和以惊险悬疑为导向的传奇剧与科幻剧成为两大主流。

在西方的电视剧传统中,特别是在美国电视剧的传统中,浪漫爱情和家庭伦理一直没有受到充分重视,而犯罪、医疗、魔幻等不同内容的传奇故事却从来都能大行其道。2015年前后,在欧美的电视屏幕上,包括间谍、反恐、律政等题材在内的广义的犯罪剧和包括超级英雄、超自然生物与超自然现象在内的广义的魔幻剧,不但在数量上占据着绝对优势,其中一些作品还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14-2015年,世界电视剧市场在以下几种题材与类型中表现尤为抢眼,且呈现出了新变化与新特征:

1.犯罪剧与谍战剧备受瞩目

2015年度,被美国《娱乐周刊》评为当年十佳电视剧之首的不是赫赫有名的《权力的游戏》或《纸牌屋》,也不是收视率登顶的《嘻哈帝国》,而是一部纯以杀人放火为题材的犯罪剧——《冰血暴》第二季。这部由FX有线网在2014年推出的连续剧,以早年同名电影及其著名导演科恩兄弟(在本剧为监制)为标榜,讲述了一个荒诞、离奇、血腥又充满黑色幽默感的原创故事。

在第二季,故事仍然发生在北方明尼苏达州的小镇法儿沟,但时间移换到1979年,与第一季的联系仅在于这一季的主角就是第一季中女警察的父亲卢·索福森(但更换了演员),他经历了一场名符其实的大屠杀。大家都觉得《冰血暴》第二季拍得漂亮,是因为它在各方面都实在是制作精良,还时不时会出现富于哲理的精彩台词。这部经常流血死人的剧集经常会让观众忍不住发笑,原因就在于它的这种荒谬性。荒谬的暴力和暴力的荒谬,让这部剧远远超过了其他同类作品。

相比于普通的犯罪剧,间谍战这一题材随着冷战的结束近年来有所降温。但德国在2015年还是有一部相当可观的谍战剧出台,即《德国83年》(Deutschland 83)。剧集把时间还原到柏林墙被推倒之前的1983年,一位没接受过专业训练而且几乎是被绑架到西柏林的东德青年马丁被迫变成西德将军的副官,充当东德安全局的间谍。奇特的情境设置本身已经足够引起观众的兴趣,何况它还有另外一个杀手锏:全剧始终是从东德情报部门的视角展开,甚至立场也相当模糊。与多年来大多数德国影视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东德社会面目不同,剧中的东德总体富裕安定,即使是安全部门也是理性的,有时甚至不乏人情味。这是在两德合并近30年后才产生的一种历史性反思吗?

凑巧的是,另一部大名鼎鼎的反恐谍战剧也把场景转移到了柏林。Showtime有线网的《国土安全》(Homeland)在2015年10月播出了它的第5季,在这一季的开始,女特工凯丽已经脱离组织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她就定居在柏林。反恐剧起源于21世纪,可以说是西方各国面对恐怖袭击所产生的普遍焦虑在电视剧中的一种自然反应,《国土安全》正是这一类型的优秀代表。

2.魔幻剧受青睐,软科幻势头超过硬科幻

在以惊险著称的电视剧行列中,还有一大类显然更为流行,那就是所谓的魔幻剧。这一类型在上世纪还不多见,但近年来在西方开始风靡起来,2015年,仅美国的电视市场上颇受观众青睐的魔幻剧就有十几部。魔幻剧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以《绿箭侠》(Arrow)等为代表的超级英雄剧;一类是以《行尸走肉》(The Walking Dead)为代表的丧尸鬼怪剧。

《绿箭侠》讲述的是一个身家亿万的花花公子一到夜间就化身为正义使者,与各种恶势力殊死搏斗,除暴安良,快意恩仇。一直以青少年人群为主打对象的CW电视网这一尝试显然相当对路,于是更上一层楼,在2014年又推出了同样出自DC漫画的《闪电侠》(The Flash);《行尸走肉》讲述的是世界全部被丧尸感染后一片狼藉,幸存者们努力求生的故事。虽然暴力十足,有的地方相当恶心,但在重口味之外本剧的故事和人物还算比较饱满。由于太受欢迎,AMC在2015年还推出了《行尸走肉》的衍生剧《行尸之惧》(Fear the Walking Dead)

最近几年,在魔幻剧抢尽风头的情况下,美国和欧洲各国的科幻剧只能算是差强人意,特别是有一定科学技术含量的所谓的“硬科幻剧”,少有佳作。2014年美国Syfy有线网一举开发了5部硬科幻剧目,号称要“重返传统科幻路线”,也反响寥寥。

相比之下,还是更接近魔幻题材,不讲什么科学依据的软科幻剧更容易出效果,2015年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超感猎杀》。《超感猎杀》是一部标准的网络剧,这不仅因为它是由Netflix一手策划出品,许多场面远远超出了一般电视剧的底线,还因为Netflix使用了当初发行《纸牌屋》的故技,将其第一季12集在6月5日一次性在网上放出,任由受众自行选择收看的时间和节奏——这才是对于传统电视剧传播/收视方式的彻底颠覆。这类没什么科学基础的软科幻,或者说处于科幻与魔幻边界上的类型,以新兴网络公司的强大财力为基础,再乘上网络的有力翅膀,势必会成为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主流形态。

3.家庭伦理与爱情、偶像剧的另类解读

2015年朝日春季档的日剧《家的记忆》(I am Home)是东方家庭伦理剧的一种新视角。剧中的男主角家路久偶遇一场爆炸,三个月后苏醒,心性大变,而且把近年来的事全部忘掉了。为了找回自我,他以身上的10把钥匙为线索,去寻找记忆,却吃惊地发现从前的自己是那样冷陌无情。《家的记忆》因为有一个悬疑的外壳,颇能吸引观众,而跟着男主角一路走来,人们看到的是,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家庭中的亲情关系已经被金钱、势力、虚名这些东西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污垢。失忆在这里也成为一种反讽:对于一个当代社会标准的城市白领人士来说,只有当他失忆了,忘却了当下的生存环境,才能够恢复深藏于本性中的爱与亲情。

与常规的浪漫爱情、偶像剧或者家长里短的家庭伦理剧不同,2014-2015年此类电视剧往往在人设、结构或剧情上进行“大反转”,玩起了另类解读,成功吸引了观众和市场的注意,并凭借精良制作大获成功。

4.历史剧与现实主义题材的新动向

在2014-2015年世界电视剧市场中,还有两类题材的电视剧的表现特别值得关注,即历史剧和现实主义电视剧。

2014年11月底,俄罗斯一台播出《叶卡捷琳娜大帝》(Екатерина II);2015年法国Chanal+在11月开播《凡尔赛》(Versailles);2015英国历史剧《狼厅》(Wolf Hall)播出。英、法、俄的三部大戏分别讲述各自16、17、18世纪的历史,如果再加上讲述日本19世纪风貌的大河剧《花燃》,在2015年前后,我们可以通过这几部电视剧从西向东浏览一下世界的近代史,而且会吃惊地发现,这些在创作上本来没有任何联系的剧作中,竟然有许多历史情节有着种种勾连。

而被观众称作“奇幻史诗”的历史剧力作《权力的游戏》则在2015年于HBO播出了第5季。这部根据流行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讲述的完全是一个被虚拟出来的世界:维斯特洛大陆以及周边世界,不知何年何月发生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虽然出自杜撰,《权力的游戏》却明显充满了对欧洲,特别是英国中世纪史的隐喻。我们从中不但可以看到红白玫瑰战争和英格兰宫廷阴谋的影子,还可以体味中世纪的社会、文化、艺术乃至被现实化了的神魔传说。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历史电视剧或史诗剧始终是各国观众喜爱的一种类型,人们从这些剧中能够获得生动直感的历史知识,感受跨跃时间、地域的另类情境,同时也可以通过今昔的对比来反思自己所处的环境。观剧,往往不仅是一种娱乐行为,观看历史剧的时候,情况更是如此。

电视剧显然更愿意表现远离真实生活的故事内容。鉴于全世界电视剧观众普遍层次不高而电视剧制作与播出体系又把收视率看得几乎高于一切,电视剧这一大众文艺形式往往比其他种类的作品更脱离现实生活,也更缺少批判精神,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近年来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至少在少数作品中,电视剧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拉近了。

比如2015年,Netflix推出的再现社会真实事件的10集连续剧《毒枭》(Narcos),日本富士电视台开播的直面日本社会两性不平等问题的《问题餐厅》(问题のあるレストラン),深入展示复杂人性的丹麦电视剧《遗产》(Arvingerne)和英国的《福斯特医生》(Doctor Foster)等等,都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佳作。

《福斯特医生》由BBC在2015年9月首播,不论名称还是开头的内容,都会让人以为这是一部描写小镇医生的医疗剧,剧中也确实有大量诊疗与医患关系的内容,但其本质是一部反映英国社会婚外恋问题的现实主义力作。《福斯特医生》并不是一部站在道德高地上批判婚外恋的正义宣言书,更不是一份与出轨丈夫和第三者战斗的行动指南。珍玛为了调整家庭关系焦头烂额,因为与患者关系紧张被迫离职,自己为了报复而一度红杏出墙,与儿子的关系也出现了问题,而且她还慢慢发现,周围那些“幸福”家庭其实大都是靠着谎言与欺骗来维持的。虽然在经过了一次想要自杀的危机之后,她最终选择了与丈夫摊牌、离婚,但看着前夫和他的情人悻悻离去也没让她获得胜利的喜悦或是如释重负的轻松。可以说,这部戏满满的全是负能量,但也正由于此,它才以电视剧中少有的尖锐揭开了人性中的一些伤疤,并对现代婚姻制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与悖论提出了疑问。

四、结语:在借鉴与融合中多元发展

纵观2014-2015年全球电视剧市场,移动互联时代的深入发展给传统电视剧的制作模式、受众格局与审美风格等各个面向都带来了极大改变。这其中,由宽众到窄众的发展趋势,以及网络剧的大规模崛起,成为未来世界电视剧市场不可避免的两大潮流。

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电视剧市场在犯罪、科幻、魔幻、医疗等题材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而东方阵营中,中、日、韩、印、泰等在家庭伦理、爱情、偶像剧等类型中佳作频出,东西方一方面各有风格,另一方面也相互借鉴融合,共同推动世界电视剧市场繁荣发展。比如风靡东南亚的泰剧《浪漫满屋》(Full House)、《荷尔蒙》(Hormones)等,均是在借鉴韩剧、英剧等基础上的创新。把目光扩展到亚洲其他地方,日本电视台在2015年与美国著名的Hulu网合作,改编制作了法国著名的人气警察剧《最后的警察》(The Last Cop),赢得了不俗业绩。更吸引公众眼球的翻拍剧事件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墨西哥分别复制了瑞典与丹麦在2011年合拍的悬疑犯罪剧《桥》(Bron),一部电视剧被这样严丝合缝地多次翻拍,也算电视史上的一个奇观了。

在世界范围内,电视剧的总需求量大的惊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剧故事也是一种稀缺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论是在时间的流程中重新利用过去的故事,还是在空间的维度上跨地区跨文化移植他国的故事,只要充分尊重知识产权,遵守相关法律,在借鉴与融合中多元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国涛】

猜你喜欢
科幻
学写科幻故事
在科幻的天空自由翱翔
怎样写科幻故事
PL-01:科幻飙车党
Burst Your Bubble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万镜追日,场景太科幻
未来科幻城
X战车,硬科幻
科幻画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