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者身份的转变与老年大学教育的转型

2017-01-10 23:19王卫东
终身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老年人大学生

王卫东



受教育者身份的转变与老年大学教育的转型

王卫东

从“学员”到“学生”的转变,老年大学受教育者身份应重新认识。老年大学的学生是继续发展中的人,其“新一代大学生”身份的确立具有合理性,也存在可能性和必要性。以此为基础,研究认为老年大学和老年大学教育应该实现如下转型:在本质属性方面,从“活动中心”向“专门教育机构”转型;在价值追求方面,从“健康快乐”向“康乐+发展”转型;在课程体系方面,从“以音体美健为主”向“音体美健+文化理论知识”转型;在教育形式方面,从“以教师教授为主”向“教师教授+学生自主学习”转型;在师资构成方面,从“兼职教师”向“专职教师+兼职教师”转型。

学员;新一代大学生;继续发展;老年大学;转型

2015年9月,国际老年大学协会(AIUTA)在波兰卢布林召开了第97届理事会议和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老年大学学生——新一代学生”颇有深意。一般情况下,老年大学的受教育者被习惯性地称为“老年大学学员”,但是该次会议用“老年大学学生”这一概念来表征老年大学受教育者。这意味着在国际老年教育界对老年大学受教育者的身份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将从“学员”的身份转向“学生”的身份,而这种转型对于老年大学教育的变革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学员”与“学生”:概念的辨析

在教育学中,凡是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接受教育者的影响和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使自己的身心素质得到发展和完善的人,一般通称之为受教育者。[1]然而,根据学习目的、内容、时间等的不同,受教育者又可以做具体的划分,其中最为普遍的两类受教育者就是学员和学生。

1.学员的定义

在我国,学员“一般是指在高等学校、中学、小学以外的学校或训练班学习的人”[2]。我国权威的教育工具书《教育大辞典》对“学员”的界定是:“一般是对参加业余或脱产学习的在职职工、干部的称呼。如在函授学校、党校、军校等学习、进修或参加岗位培训以及参加自学考试等。”[3]而网络上的互动百科将“学员”界定为:“指以取得某种技能、身份或者资格证书为目的而参加特定培训机构组织的相对固定的时期内培训的人,其中短期培训较多。例如驾驶证培训学员、教师资格证培训学员等等。”[4]这个定义更加强调的是培训,主要是为了获得某种技能、某种资格或是某种身份为目的的。

2.学生的定义

与“学员”不同的是,当我们提到“学生”概念时,“一般指在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及青年。按学习的阶段分,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及研究生等。”[5]在教育学中,学生是狭义的受教育者,“主要是指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以学习为基本职责的人”[6]6。而这里所说的“专门的教育机构”,则主要是指学校而言的。传统的学生观将学生看作是教育的对象和客体,现代的学生观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这两种观点表面上看似矛盾的,实际上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两者都把学生当作是以学习为基本责任和任务的人。“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承担多种角色,但作为学校中的学生,是一个受教育者,学习是他的主要任务,这种特点区别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学习,也是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特点。”[7]

3.“学员”与“学生”的区别

(1)学员大多数是成年人,而学生既包括青少年儿童,也包括成年人和老年人。在我国,“学员”多与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相对应,用来指称成年受教育者。老年教育领域用“老年大学学员”或“老年学员”来指称老年大学的受教育者,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大多把正在学校学习的儿童和青少年称为“学生”。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学习化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是受教育者,当然也包括老年人,所以学生不一定只是儿童和青少年;从学习场所的角度来说,今天的普通高校已经打破了以前一些不合理的规定,没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限制,凡是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人都叫作大学生。所以,今天的“学生”,实际上包括了每一个受教育者,是一个比“学员”更加宽泛的概念。

(2)学员主要是指在普通教育机构(即正规的中小学和普通高等学校)之外的教育机构进行学习的人,而学生主要是指在正规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学习的人。现代社会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其主要机构就是普通高等学校、中学和小学。制度化教育系统之外的受教育者,一般称为学员。而学生则是在学校和其他专门教育机构内进行学习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今天的老年教育,可以推行一些社区教育,提倡网络教育、家庭教育等,但是并不能成为老年教育的主体。老年大学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必要组织部分,必然应该作为老年教育的主体而纳入制度化教育系统之中。所以在老年大学中接受教育的老年人,准确的称谓应该是“老年大学生”,而不是“老年大学学员”。

(3)学员是带着明显的功利性目的进行学习的人,而学生则以发展自己为主要目的。成年学员接受教育或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确保自己在某些方面获得技能或利益,而不是纯粹性的发展自我。功利性或效用性是成人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学生以通过学习获得自身素质的发展为己任,其学习不带明显的功利性目的。老年大学的老年大学生的学习也没有功利性,或是为了弥补自己文化知识上的不足,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精神上的愉悦。所以,他们更具备“学生”的身份特征。

(4)学员是在不耽误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的人,而学生是利用专门的时间进行学习的人。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生则是利用专门的而不是业余的时间进行学习。

(5)学员大多是在短时间内进行速成式学习的人,而学生是进行规范学习的人。学员的学习由于带有功利目的,所以他们更希望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的。例如,成年人考汽车驾驶证之类的资格证书,大多都是要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的。而学生是进行规范学习的人。所谓规范学习,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的,是在专门的时间内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的,而且其学习内容是要经过安排的,有一个逻辑顺序。

(6)学员是既可以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也可以自学的人,而学生的学习大多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人。学生的年龄越小或学习层次越低,教师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的指导作用越大。而学员的学习既可以有教师指导,也可以以自学为主。比如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就是以学员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用“老年学员”的称呼其实是不恰当的。他们是离开工作岗位后,重新进入正规教育机构——老年大学,以发展自己的身心素质为任务的“新一代学生”。

二、老年大学生的基本属性:继续发展的人

老年大学受教育者的身份从“学员”向“新一代大学生”的转型,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它要求我们从“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具有“大学生”身份的老年人。学生的属性有很多,而其中的本质属性是: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处于发展中,是学生的基本属性。没有发展这一属性,就无所谓学生这一社会角色。教育的基本价值就在于促进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发展。没有学生的发展,就没有教育存在的必要性。由此我们认为,老年大学生的基本属性是“继续发展中的人”。

1.老年大学生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人的发展,“是指作为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的起点状态到生命的终点的全部人生中,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身心两个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程。”[8]146“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8]147身体发展是指学生生理构造的完善和机能的增强,主要是个体生理层面的发展;心理发展主要是指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意志、行为等心理品质以及心理机能、心理特征的积极变化。人的发展内涵非常丰富。除了身心两个方面的发展之外,人的发展还包括社会性发展,即个体在社会认知、适应、交往、沟通、创造等方面的发展,其实质是不断的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老年大学生的发展必然地包含着上述三个层面的内涵。这一观点与传统的发展观不一样之处在于,传统意义上的“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即人到了一定生理年龄阶段后就不再发展了,继而进入衰老和死亡阶段。人的心理状况大致也是如此。但是,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这种认识。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人的发展是毕生的,即人在整个一生中都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国外的一些学者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发展和心理学教授沃纳·沙伊(K.Warner Schaie)、德国发展心理学家和老年医学家保罗·巴尔特斯(Paul Baltes)明确地提出了毕生发展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人的发展具有以下新的内容:[9]7-9(1)发展是延续一生的,成年早期并不是发展的终结而且不存在发展的优势阶段;(2)发展是多维度的,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多个维度。即使在同一维度中,也包括许多成分;(3)发展是多方向的,成长和衰退同是发展的特征,个体在发展时,某些维度或维度中某个成分在成长而其他的维度或成分则可能在衰退;(4)发展是可塑的,比如老年人的推理能力经过培训能够得到改善;(5)发展是情境性的,个体持续作用于情境并根据情境的变化做出反应,这些情境包括个体的生物组成、物理环境和认识过程,也包括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6)发展包括成长、保持和调节,随着个体步入成年和成年后期,处于个体发展中心位置的是保持和调节。对于许多中年和老年人而言,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寻求智力能力或是生理能力的提高,而是保持这些能力或尽量减缓能力的衰退;(7)发展研究是多学科的。

2.老年大学生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老年人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人的身心是处于不断的完善过程之中的。很多人认为,个体发展到成年期时,就不再继续发展,因而此时的个体也就不适合继续学习了。其实不然,人的生理机能是仍然可以增强的,人的心理功能也是可以改善的。这一点,正如法国生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所言:“生命的特性永远处于实现之中,决不会完全实现”,“在生命进化的前方,未来的大门一直敞开着,生命的进化实质上是起始运动永不停息的创造。”[10]

第二,老年人具有的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奠定了他们继续接受教育的重要基础,这些经验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更加容易去理解和决策。一项研究发现,在认知发展中,老年人更明智,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决策。[9]7

第三,老年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长,为他们继续学习提供了最为关键的保证。马克思说过,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与一个人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成正比。人能够支配自由时间,才能够去从事更多的学习,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在老年大学中接受教育的老年人,大多已经离休、退休,他们有充分的自由时间,这就使他们有充分的保证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

3.老年大学生继续发展的必要性

老年人继续发展不仅有可能,而且也是必要的。

从老年人自身的情况来看,老年人个体已有素质的不完善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之间的差距,要求老年人必须不断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理想,遵从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根据这一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道德、情感、个性等方面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受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分工、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人的全面发展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可能真正实现,而在此之前,人的发展都处于片面发展阶段。据此,老年人虽然经历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其发展程度已经比较高;但是,每一位老年人仍然处于片面发展的阶段,其身心素质不完善也不可能完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身素质发展得更加完善,发展的程度更高,老年人也是如此。这就突显了老年人继续接受教育、发展自我的必要性。老年人自身素质现状的不完善性和其追求素质完善之间的差距,就是其继续发展的内驱力。

从社会对老年人的要求来讲,老年人继续接受教育、发展自我也是必要的。很多离开了工作岗位的老年人认为,自己不再工作也就意味着社会不再需要自己了,所以也就不再主动地关注和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共生活。久而久之,老年人就会与社会公共生活距离越来越远,产生了社会排斥现象。实际上,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对社会有所付出和贡献,为此,社会成员就要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广泛地共享社会经验,同时享有广泛的机会平等和生活机会。老年人仍然是社会的一个群体或阶层,他们仍然要以公民的身份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既享受公民的权利,同时也履行公民必须承担的义务。这其实也是社会对老年人的身份认同的反映。随着当今国际社会形势的变化,公民的内涵及其权利和义务等都正在发生着相当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公民教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这其中也必然地包含着对老年人的公民教育。2015年6月在西班牙阿里坎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老年大学协会(AIUTA)第96届理事会议和国际研讨会的主题是“公民,社会凝聚力与老年大学”,清晰地释放了重视老年公民教育的信号。此外,国际社会大力提倡的积极老龄化等,都说明了老年大学生继续发展的必要性。

总之,“新一代大学生”或“老年大学生”的概念,要求我们将在老年大学接受教育的老年人视为继续发展的人,用毕生发展、全面发展的理念来重新认识和对待老年大学生乃至所有的老年人。

三、老年大学及老年大学教育转型:基于“新一代大学生”的思考

老年大学受教育者从“老年学员”向“老年大学生”的身份改变,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说明老年教育属于正规的教育,老年大学或者是老干部大学是正规的教育机构。作为正规的教育机构和正规的教育,老年大学和老年大学教育应该有一些必要的改革和转型。

1.在本质属性方面,老年大学应该实现从“活动中心”向“专门教育机构”的转型

我国的老年大学大多是在老年活动中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不少地方的老年大学还是和老年活动中心合二为一。这种状况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活动中心的各种设备、设施,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主体作用,使老年大学办得有声有色,欣欣向荣;而其弊端在于难以突出老年大学的教育职能,容易出现活动和教育混为一谈的现象。

在人类出现的最初阶段,一切生活资料都是从大自然中获取的。在扩大生活资料的过程中,我们的先祖以牺牲生命为代价,获得了自从产生之后就与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密不可分的知识。当时的人们由于生存的需要,要把获得的原始而简单的知识迅速地在群居的人之间进行传播和传递,于是便产生了人类最初的教育活动。后来,随着文字这种记载知识的中介的出现,人类累积的知识日益丰富,原始的口耳相传或手把手教学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人类教育的需要,于是,人们就创设了有目的、有计划地传递社会文化知识的专门教育机构——学校。在此后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学校的类型和性质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变化,但是其本质属性——专门的教育机构——却是人们的共识。学校的专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第一,专门的教育职能;第二,专门的教育人员;第三,专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第四,专门的评价方式;第五,专门的经费支持。”[11]

老年大学作为学校的形式之一,也属于专门的教育机构。无论它是独立存在的,还是与老年活动中心并存的,都不能够改变它的本质属性。而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老年大学应该以教育而不是活动作为自己的本职职能。目前,不少老年大学仍然是将开展老年人的活动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学校的教育的本质还不够突出,应有的教育功能也没有充分地发挥,这种状况要求老年大学尽快地实现从活动中心向专门教育机构的转型。

2.在价值追求方面,老年大学应该实现从“健康快乐”向“康乐+发展”的转型

2008年,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提出“健康快乐”(简称“康乐”)的老年教育理念。其基本内涵是:以老年人的“健康快乐”作为老年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并贯穿于老年教育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学、乐、康、为”相结合,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使他们的综合素质继续得到完善和发展,成为生理心理健康、精神生活愉快的“健康快乐”长者。[12]目前,“康乐”理念已成为广东省老年大学的共识和价值追求。

对于“康乐”这一核心理念,我们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合理的认识:第一,从教育的终极目标来说,“康乐”简明地指出了老年人获得人生幸福的根本标志——健康快乐。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促进人的发展,人为什么要发展呢?人的发展是为了自己能够生活得幸福,幸福是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而老年人的幸福标准就是健康快乐——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第二,从教育本质的角度来说,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老年大学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必须体现“培养人”的本质,不断优化老年大学的教育功能,更好地发挥文化教育养老、提升人生价值的作用,更好地培养现代化老年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康乐”虽然是老年大学生发展的根本追求,但并不是老年大学生发展的全面内容;虽然是老年大学的核心理念,但并不是唯一的理念。老年大学生不仅要追求健康快乐,还要追求思想的进步、知识的丰富、道德的提升等。因此,老年大学教育在价值追求方面,应该从原来的“康乐”转为“康乐+发展”。这一转变就是要把老年教育的职能进一步凸现出来,更加全面、合理地诠释康乐教育,有助于把老年大学系统的康乐教育提升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3.在课程体系方面,老年大学应实现从“以音体美健为主”向“音体美健+文化理论知识”的转型

目前,我国大多老年大学的课程体系都具有以音体美健课程为主、文化理论知识课程为辅的特点。这样的课程体系虽然能够较好地满足老年大学的学习需求,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育的本真,弱化了老年大学的教育功能。

教育的本真在于使人向善——通过教育活动,让受教育者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其实现的基本途径是知识传递。学校教育产生之后,其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就是无限增长的知识与有限的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6]55这一基本矛盾,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任何时候都要把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和传播作为首要的工作。老年大学促使老年大学生获得幸福也要重视“由知致善”,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不仅要考虑老年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更要依据教育的本真和老年大学的本质属性,适当加大文化理论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使课程体系实现从“以音体美健为主”向“音体美健+文化理论知识”的转型。从全面发展教育的角度来看,老年大学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是全面的,要包括老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身心健康教育、闲暇生活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法律维权教育、退休教育、生命教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要求我们建构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各类知识大体达到均衡的老年大学课程体系。

4.在教育形式方面,老年大学应实现从“以教师教授为主”向“教师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型

目前,我国很多老年大学存在着在教育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教授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老年大学生因受其生理年龄和心理状况的局限,需要教师更多地进行讲解、示范、纠正等。它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年大学教育的效率和效果。这就要求老年大学在教育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要以现行的较为单一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方式,转为“教师教授+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形式。

这一转变既符合现代教学理论的要求,也适合当代社会条件下学习方式的改革趋势。首先,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和“学”是一个有效的结合,没有学生积极的参加,即使老师讲得再好,也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同理,没有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也同样不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其次,从现实情况来看,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让所有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或其他老年教育机构接受再教育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培养老年人的自学能力,就成为老年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这一环节,我们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老年人都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但可以保证他们在学校之外也可以继续发展自我。再次,当前互联网越来越发达,远程教育将成为一种新的老年教育方式而逐渐在全社会普及。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老年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利用互联网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

5.在师资构成方面,老年大学应实现从“兼职教师”向“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的转型

师资队伍是老年大学发展的关键。当前,老年大学尚没有明确的专职教师编制,绝大多数学科教学教师都是兼职的。这种状况,对于建立稳定的专任教师队伍、实施规范的教师管理和制度性的教师培训,推动教师开展老年教育科学和教学研究等都是不利的。我国于2010年7月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八章明确提出: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老年教育。这意味着老年教育要纳入我国规范的终身教育体系之中,而这就要求改变老年大学的师资队伍现状,把师资队伍全部由兼职教师构成的现状,转变为建设一支数量稳定、规模合理、结构优化,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教师为辅的“专兼结合”型的师资队伍。

为了保证老年大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制度是必要的,主要包括:(1)建立老年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通过此制度规定老年大学教师的任职资格和取得方式,保证从事老年教育工作的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2)老年大学教师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按照制度规范对准备从事或已经从事老年大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培训,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3)老年大学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实施评聘制度其实也是一种激励机制,使其有一个上升的空间,是不断提升教师各方面素质与修养的一个有效的方式。(4)老年大学教师的储备制度。通过此制度发展老年大学教育的后备力量,以确保有新生力量加入到老年大学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总之,老年大学受教育者“新一代大学生”身份的确立,要求我们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老年受教育者,重新思考老年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这一新观点的提出,对于进一步改进中国老年大学,促进中国老年教育的规范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王卫东,田秋华.教育学纲要[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8.

[2] 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30.

[3]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下)[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838.

[4] 学员[EB/OL].[2016-08-30].http://www.baike.com/wiki/%E5%AD%A6%E5%91%98.

[5]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437.

[6] 王卫东.教育原理与改革热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 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49.

[8]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9] 桑特洛克.毕生发展[M].3版.桑标,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7-9,7.

[10] 李文阁,王金宝.生命冲动:重读柏格森[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13.

[11] 石中英.公共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12] 钟铨.“健康快乐”——老年教育的核心理念[J].老年教育,2008(9):11-15.

责任编辑 虞晓骏

On the Identity Change of Educatees and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of the Elderly University

WANGWei-dong/GuangzhouUniversity

Both "trainees" and "students" come to a new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identity of the educatees in the Elderly Universities. As the students in the Elderly Universities are the individuals in continuing development, the identity establishment of "new gene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reasonable, possible and necessary. From there this the Elderly University education should transform as follows: in essence, transforming from "an activity center" to "a specialize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in the aspect of the pursuit of value, transforming from "healthy and happy" to "healthy and happy + development"; in the aspect of curriculum system, transforming from "music, fine arts, physical training, and bodybuilding-oriented" to "music, fine arts, physical training and bodybuilding + cultural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the aspect of educational mode, transforming from "teacher-centered" to "teachers lecturing +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in the aspect of faculty, transforming from "part-time teachers" to "full-time teachers + part-time teachers".

trainees; new gene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ntinuing development; the Elderly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2016-10-15

10.13425/j.cnki.jjou.2017.01.003

王卫东,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广东省老干部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老年教育研究(gzdxwwd@126.com)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老年人大学生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