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预习的必要性

2017-01-12 06:34杨蔚
考试周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预习自学能力课堂效率

杨蔚

摘 要: 预习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预习既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可现实中一些师生都一直忽视预习,作者结合课堂实践中阐述预习的必要性。

关键词: 预习 自学能力 学习自信 课堂效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学生通过预习……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可见预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和必要的。下面笔者将结合课堂实践谈谈预习的必要性。

一、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课标中,自主学习是被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笔者认为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靠自己的心力尝试了解新的学习对象。在预习一篇课文时,将课文读通,这就需要学生读熟生字词,做好语句的断句;了解课文内容时,遇到生涩难懂的词语需要学生自觉地翻查词典,遇到专有名词等则需要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若有难解之处,则需要学生做好记号,及时询问老师;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初步读懂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等。

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在课堂上讲析课文,就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后进生还未思考完,尖子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大家;当然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没有动脑。例如在《金子》一课中,需要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教师的讲解及自己的理解,明白“金子”的深层次含义——并不是真正的金子,而是指获得成功的方法: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可以获得成功。就和学习一样,学生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如果让每个学生都预习,学生就会根据学习目标,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学习的素质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因此,“预习”这一环节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二、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

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学生课前的预习对他们来说既是心理准备,又是具体内容的准备。“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课文也一样,不能只是读一读、想一想,需要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做好标识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在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将重点的字词加圈出来,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在有深层次含义的句子处画线等。例如:预习一篇课文,学生要提前了解要学习的课文生字生词,课堂中学生被点名读词语或课文时,读得较为熟练,不仅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还会增加学生自信心。

年级越高,课文内容越难,其中涉及的名人、地理、建筑等方面的知识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学生课前预习多查阅资料。例如在《孙中山破陋习》一课中,“缠足”这一陋习距今很久远,它对于女性的伤害学生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定然不能理解课文。而通过预习,他们则会明白孙中山姐姐前后变化和孙中山急于破除陋习的心理。这样笔者在授课时提问,凡是有所准备的学生就会根据自学获取的信息,大胆地举手发言,给大家介绍“缠足”,就能获得老师的赞扬,也能得到同学们羡慕的目光。被表扬的同学会更加自信,以后每次的预习作业都会加倍积极认真,课堂上也会更专心听讲。如此便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则会逐渐提高,信心也会加倍。

三、预习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预习是为了学习新知识而做的准备。如果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能自学新课的内容,就会对教师要讲的课有初步的了解,就会提高听课质量。例如在《掌声》一课中,他们预习时可能会有疑问:为何小英前后变化如此大。在教师讲解时则会注意倾听,再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则能明白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掌声献给别人。预习中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听课时豁然贯通,再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会使学生留下强烈的印象,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然而很多学生忽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原因在于没有预习或没有真正掌握正确预习的方法,所以教师有必要就如何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在方法上加以指导。必须将其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教师如果预习抓得好,学生就学得主动,课堂教学效率就高;反之,如果预习抓得不好,就会学得被动,课堂教学效率就低,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有如此多的好处,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心智,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但在日常学习中,预习占的比例并不大。所以,最后笔者想强调一下,预习既然有这么多好处,我们就要将这件事情长久地坚持下去,相信有了长久的训练,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就一定会很快提高。笔者相信,我们播种下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预习的习惯,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总之,预习既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能否离开教师自己去读书、作文。”可见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增强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受益。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教育非常必要。

猜你喜欢
预习自学能力课堂效率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