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不典型的病毒性脑炎合并横纹肌溶解症1例及分析总结

2017-01-13 03:42马玉柱代建峰王晓杭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肌炎横纹肌脑炎

马玉柱 代建峰 蒋 艳 王晓杭 裘 涛

·临床报道·

症状不典型的病毒性脑炎合并横纹肌溶解症1例及分析总结

马玉柱1代建峰2蒋 艳2王晓杭2裘 涛2

病毒性脑炎;横纹肌溶解症;病例分析

1 病例简介

患者,童某某,女性,26岁,因“四肢肌肉酸痛伴恶心呕吐1天”于2017年3月7日由急诊收住入院。患者发病当天有剧烈运动史。入院后小便呈浓茶样1次。既往体质可,3月前有右掌部外伤骨折钢钉术后。否认其他不良病史,无家族病史。入院查体:T 37℃,P 80 次/分,R 20 次/分,BP 102/68mmHg,神志清,精神软,查体配合,内科一般查体无殊。辅助检查:03-07 生化:AST 261U/L、ALT 86U/L、CK 14809U/L、CK-MB 125.7U/L;外送肌红蛋白 1230ng/mL;血清病毒类:单纯疱疹病毒1型、EB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抗体IgG阳性;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抗体IgM阳性。初步诊断为:(1)横纹肌溶解症;(2)肝功能不全。治疗予以补液、水化利尿,护肝等对症。但患者3月8日晨出现头痛症状,呈持续性胀痛,痛连眶后,伴恶心呕吐。请会诊查体示:颅周压痛(+),颅神经(-),颈软,四肢肌肉松弛,压痛明显,肌力V级,肌张力偏低,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两侧Hoffman(±),克氏征(-),双侧巴氏征(-)。给予乙哌立松对症处理后患者头痛未改善且恶心呕吐症状较前加重。同时发现,患者在使用速尿、甘露醇等药物后,头痛及恶心减轻,因此考虑可能存在颅高压,随即当天(3月8日)行脑电图检查示:轻-中度异常。予腰椎穿刺术:压力290mmH2O,蛋白57mg/dL,氯116.5mmol/L,糖 2.42mmol/L,白细胞 53.0/μL,淋巴细胞百分比6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8%,病毒类、隐球菌(-);考虑为:(1)病毒性脑炎;(2)横纹肌溶解症;(3)肝功能不全。转入神经科进一步诊治。予更昔洛韦抗病毒及护肝、脱水降颅压等治疗。3月9日复查生化:AST 153U/L、ALT 83U/L、CK 3619U/L、CK-MB 51.6U/L。3天后,患者诉头痛明显好转,无恶心呕吐。3月13日再次复查生化:AST 20U/L、ALT 39U/L、CK 212U/L、CK-MB 15.9U/L。3月15日行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3月24日复查脑脊液:压力170mmH2O,蛋白 48mg/dL,氯 120.1mmol/L,糖 2.30mmol/L,白细胞128/μL,淋巴细胞百分比6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1%,病毒类、隐球菌(-)。患者3月25日诉头痛较明显,但不及之前,站立位及坐位明显,卧位好转。考虑为腰穿后低颅压性头痛,并予以生理盐水补液2天后好转。4月5日再次复查脑脊液:压力200mmH2O, 蛋 白 33mg/dl, 氯 120.2mmol/L,糖2.66mmol/L,白细胞 30.0/μL,淋巴细胞百分比16.7%,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3%,病毒类、隐球菌(-);并行脑脊液病理检查:病理所见白细胞总数1500/0.5mL,淋巴细胞35%,单核细胞5%,其他:崩解细胞60%,结核抗原染色:阴性。复查脑电图示轻度异常。患者继续于我院抗病毒治疗1周后病情稳定,出院随访至今未再出现头痛症状。

2 分析

患者发病前1周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结合脑脊液检查,排除细菌、结核及隐球菌感染,经抗病毒治疗病情稳定,头痛症状好转。患者发病前有剧烈运动病史及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等诱因,同时血液、尿液等检查符合横纹肌溶解症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病史、急性起病、临床症状,最终诊断:病毒性脑炎合并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住院期间横纹肌溶解症状好转较快,治疗及时正确,未出现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同时患者颅内感染症状控制稳定,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

早期诊断需特别注意横纹肌溶解与肌炎的鉴别。肌炎是以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对称性近端肌无力和肌肉压痛、血清CK增高为临床症状的骨骼肌炎性病变。临床亦有导致肾功能损害表现从而出现血尿等症状。该病多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和结节性多动脉炎。对于病毒感染导致的肌炎(又称流行性肌痛)是一种常见儿童流感并发症,是一种感染性肌炎,属于炎症性肌病;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柯萨奇病毒;EB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能产生肌炎[1-3]。

该例发病过程中头痛症状明显,且临床缺乏诊断依据,故在诊断过程中需考虑多种可能导致头痛症状的相关疾病,如病毒性脑膜炎、偏头痛等。病毒性脑膜炎是病毒侵犯脑膜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病毒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4]。该病通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时多伴有病毒感染的全身症状,同时多有脑膜刺激征,一般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病情特征为反复发作、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且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约1/3的偏头痛患者在发病前可出现神经系统先兆症状[5]。该例神经查体多为阴性,同时患者发病时间及症状多有规律可循,头颅影像学检查亦可无异常表现。

3 讨论

本例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剧烈运动史,具有横纹肌溶解症发病诱因。然患者头痛症状,无法通过横纹肌溶解症解释。该患者诊疗初期,关于头痛症状的病因难以确定,追问病史后,患者诉此次发病前1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经反复商榷后行脑电图及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研究表明,病毒性脑炎可以合并横纹肌溶解症[6],国内外均有病毒性脑炎合并横纹肌溶解症的个别报道。根据国外报道,多种病毒性脑炎可并发横纹肌溶解,最常见的为西尼罗河病毒脑炎。其他还有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轮状病毒[7]、EB病毒、HIV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所致病毒性脑炎。

有研究[8]指出,病毒性脑炎合并横纹肌溶解症可能有以下原因:(1)病毒感染,多种病毒感染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合并横纹肌溶解症也支持为病毒感染直接所致;(2)肌肉损伤,在病毒性脑炎患者,患者多有意识障碍、抽搐、肌张力增高、四肢强直、不自主动作过多等,引起肌纤维破坏;(3)药物反应,针对病毒性脑炎的多种治疗药物,如氟派啶醇、地西泮、异丙嗪等药物不良反应均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9];(4)发热,病毒性脑炎病程中常有发热,可以诱发、促进横纹肌溶解。根据该病例特点,初步考虑患者为运动后的病毒感染所致的横纹肌溶解。

该病例通过反复脑脊液及脑电图检查,排除他病后,方明确为病毒性脑炎。对于临床病毒性脑炎缺乏特异性症状如精神行为异常、神经功能缺损、及意识障碍等,需谨慎小心,积极行头颅MR、脑电图及腰椎穿刺术,及早明确诊断,避免漏诊,延误治疗时机。同时对于病毒性脑炎患者,要注意患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变化,及时发现、排除横纹肌溶解症,避免漏诊导致肾功能衰竭。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从而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治疗上除了常规按病毒性脑炎治疗外,同时给予水化治疗,纠正低血容量及肾脏缺血。一旦发生横纹肌溶解,须在早期输注大量晶体液,以稀释肾脏的肌红蛋白,防止肌红蛋白对肾小管的损害,同时采取促进肌红蛋白从肾脏排出的治疗,包括应用碱化尿液、甘露醇、呋塞米等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维持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平衡,并注意肾功能变化[10]。

[1]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430-433.

[2]龚平,张玲,郭华雄.细针吸取细胞学在增生性肌炎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30(2):221-222.

[3]任健,姜兴源,张乾忠,等.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病因及诊断研究:附9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2):159-161.

[4]郑哲,郗志华.50例病毒性脑膜炎临床病例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5,25(2):39-40.

[5]王丹,于生元.雌激素对偏头痛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5):251-253.

[6]董巧丽,柏金秀,湛要五,等.病毒性脑炎合并横纹肌溶解症的总结分析[J].四川医学,2013,8(34):1150-1152.

[7]Pirounaki M,Liatsos G,Elefsiniotis I,et al.Unusual onset of varicel-la zoster reactivation with meningoencephalitis,followed by rhabdomyolysis and renal failure in a young,immunocompetent patient[J].Scand J Infect Dis,2007,39(1):90-93

[8]涂鄂文,刘秋庭,谭莉等.病毒性脑炎并横纹肌溶解与急性肾功能衰竭 1 例[J].临床荟萃,2013,1(28):98-99.

[9] Gupta M,Ghaffari M,Freire AX.Rhabdomyolysis in a patient withWest Nile encephalitis and flaccid paralysis[J].Tenn Med,2008,101(4):45-47.

[10]林道炯,陈泽福.儿童病毒性脑炎并横纹肌溶解症一例[J].海南医学,2010,21(12):131-133.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2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杭州310006)

裘涛,Tel:13606504774;E-mail:qiutao2002002@163.com

(收稿:2017-04-09 修回:2017-05-23)

猜你喜欢
肌炎横纹肌脑炎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多发性肌炎的关键基因及发病机制
miR-340、Th17/Treg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重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25例分析
小龙虾遭遇国家卫健委点名警告
鼻腺泡型横纹肌肉瘤乳腺转移1例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运动太疯狂,小心横纹肌溶解!
按压环跳穴治疗膝腿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