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疣饮加减治疗扁平疣

2017-01-13 03:42张云鹏孟泽彬何慧英陶茂灿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扁平疣牡蛎血瘀

张云鹏 孟泽彬 何慧英 陶茂灿 曹 毅

治疣饮加减治疗扁平疣

张云鹏1孟泽彬1何慧英2陶茂灿2曹 毅2

扁平疣;治疣饮;何慧英;临床经验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病程呈慢性经过,部分可自行消退,但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外形美观[1]。临床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或手术疗法,药物多内服胸腺肽、干扰素及转移因子胶囊等,或外用尿嘧啶、咪喹莫特、抗病毒凝胶、维甲酸等,物理疗法有冷冻、电灼及激光疗法,或者采用手术疗法,包括自体疣植入和疣体包埋等有创治疗,易形成瘢痕、遗留色素沉着。何慧英老师从事中医外科学40余年,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皮肤科常见病,治疗扁平疣、慢性荨麻疹、斑秃、脂溢性脱发等疑难杂症临床经验丰富。现将何慧英教授治疗扁平疣经验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高某,女,24岁,2015年6月5日初次就诊于何老师门诊,以“颜面部散在皮疹2年余”为主诉。查体:额头及右侧眼睑处散在米粒大小的浅褐色扁平丘疹,不痒不痛,并呈逐渐增多趋势,患者既往间断外用干扰素及异维A酸口服治疗,皮疹部分消失,但仍有反复发作症状。现患者平素易恶心干呕,纳眠可,便可,易急躁,月经量较少,无痛经,舌质红,苔中根黄厚,脉弦细。诊断为扁平疣,证属肝虚血燥,复感邪毒。治以平肝潜阳、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行气化瘀。予治疣饮加减:牡蛎(先煎)、珍珠母(先煎)、煅磁石(先煎)、煅代赭石(先煎)各20g,桃仁 9g,红花 6g,丹皮、赤芍各10g,土茯苓12g,米仁30g,大青叶15g,皂角刺10g,蜂房、板蓝根、土贝母各10g,制半夏9g,川朴、玫瑰花各6g,旋复花 4.5g,14剂,1天 1剂,早晚分服。并嘱其停用一切外用药。二诊:患者颜面部皮疹颜色鲜红,瘙痒明显,皮疹边界覆有白色皮屑,部分结有黑色痂皮,基本与正常皮肤齐平,未见明显隆起,患者月经已至,量尚可,舌体胖大,舌质红,舌根部苔黄腻,脉弦细滑。原方去煅代赭石、土贝母、大青叶、红花,加用留行子9g,路路通、泽兰各12g,香附6g。继服14剂。三诊:患者自诉服药后效佳,面部扁平疣已消,原皮损处与皮肤颜色一致。效不更方,原方继服14剂,巩固病情。后随访半年,扁平疣未复发。

按:患者初诊时扁平疣已反复发作2年余,迁延不愈,久病成瘀,就诊时皮疹颜色较深,根据诸症和舌脉,辨为肝虚血燥,复感邪毒之证,治疗上遵循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清热解毒、行气散瘀之法。故重用牡蛎、珍珠母、煅磁石、煅代赭石平肝潜阳,桃仁、红花、丹皮、赤芍活血化瘀,大青叶、皂角刺、蜂房、板蓝根清热解毒。患者舌体胖大且易恶心干呕,故加用半夏、厚朴燥湿化痰,配伍旋复花降逆止呕。二诊时患者自诉腹泻,故去大青叶、土贝母等寒凉之品,皮损颜色鲜红,伴明显瘙痒,此乃正邪交正,鼓邪外出之象,加留行子9g,增强祛瘀之力,促使疾病向愈。

2 讨论

古代医家对疣的病因病机早有认识。《灵枢·经脉篇》谓:“手少阳之别,名曰支正……虚则生疣。”指出了本虚是本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明·薛己《外科枢要》指出“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致”。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则认为“枯筋箭乃忧郁伤肝,肝无荣养,以致筋气外发”,提出对疣的病因多从肝论述,由于肝火或肝失所养而致。清·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认为该病“系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治宜滋肾水以生肝血,润风燥以荣筋气,归芍地黄汤主之……然不可专用外治,虽暂愈亦必复发”,亦是认为肝虚血燥导致疣的发生。何老师认为该病病因病机责之于肝虚血燥,外感风热邪毒,凝结搏于肌肤,或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所导致。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活动正常。若肝失疏泄,太过与不及均会导致气机失畅而致病。肝疏泄不及则肝气郁结,精神抑郁,情志消沉,身心疲惫,气血郁结,肌肤毛发失养,贼风外袭,搏结于皮肤或肝郁日久,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津液输布、代谢障碍,痰凝血瘀,停滞肌肤,易形成扁平疣。《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若肝血亏虚,血虚肌肤失养,风从内生,血虚生风,同性相招,内风引招外风,风邪是扁平疣发病的条件。风邪既包括外来之风,又包括内生之风,二者相互影响。机体正气内虚,不能有效防御外邪,风邪兼夹湿热之邪外袭肌表皮毛,郁于腠理不解,长期搏结于皮肤,导致气滞血瘀。瘀血既是扁平疣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关于内风的形成,主要是血燥生风,阴血亏虚,导致血少津枯,失润化燥,肌肤失于濡养,经脉气血失于调和,最终气滞血瘀,形成扁平疣。临床上扁平疣患者易产生皮肤色素沉着,正是瘀血的表现之一。阴血亏虚则必将导致气虚,气虚则不能推动津液的正常运行和输布,津液停滞而为湿邪,湿邪阻滞气机,使津液输布更加失常,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还是导致肌肤失养,进一步加重病情,这也是扁平疣病程迁延日久不愈的重要因素。

何老师认为,该病初期病机为肝虚血燥,阴不制阳,终致肝阳上亢,治疗上当注重平肝潜阳,在此基础上,外感风热邪毒,凝结搏于肌肤,故当用清热解毒之法,该病又可因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导致气滞血瘀,理当遵循行气化瘀之法,日久体虚者宜扶正祛邪、托毒外出以治之。治疣饮方中重用软坚散结之牡蛎,《本草纲目》称牡蛎能:“此属甘涩入肝,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研究认为,牡蛎具有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2]。以牡蛎配伍磁石、代赭石、珍珠母等平肝潜阳之品,相使为用,共奏平肝潜阳之功,使邪无遁形之地,以除面疣之内因。板蓝根、大青叶为清热解毒、凉血消疣之品,且板蓝根味苦性寒,为清热解毒要品,具有良好抗病毒功效,《陆川本草》谓其能“解皮肤热毒”[3]。蜂房有毒,亦为阳明药,《本草纲目》言其“阳明药也……皆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耳”。上三药相伍,既可消除面部风毒,亦可引他药上入面部。土贝母可软坚散结,与牡蛎配伍,增强软坚散结的作用,亦可清热解毒。研究[4]表明,土贝母具有明显的抗DNA病毒作用,其抑制病毒的机制可能是影响疣病毒的DNA合成,无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面部扁平疣的首选药物。桃仁、红花为活血化瘀最常用的药对,始于《医宗金鉴》,擅入肝经,可引诸药直达病所,伍以丹皮、赤芍、当归,有“桃红四物汤”之意,可达养血活血之效,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从而化瘀生新,突出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柴胡疏肝行气,配伍玫瑰花增其行气功效,取其“气行则血行”之意,且玫瑰花归肝经,芳香行散,可引药直达病所。扁平疣病程迁延难愈是因湿邪较重,故重用米仁30g,既可祛湿,又可健脾,临床实验证实米仁具有提高免疫力及抗肿瘤的功效[5]。诸药合用,可直入疣体化瘀开结。伍以皂角刺辛散风毒,穿透力强,功专破瘀散结,又可行气行血,温经通络,活血祛瘀,促使形成的扁平疣消散。在紧扣清热解毒、活血散结病机同时,予白芷发散行气、通利血脉,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具有行血、散瘀、通经之效,白芷辛温,《日华子本草》谓其能“去面部疵瘢”。何老师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大量运用了容易损伤脾胃,耗气伤阴的苦寒之剂,故加用了茯苓,与生米仁配伍,增强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作用,以补养后天之本,使脾胃功能正常,则化生气血功能、运化水湿功能均正常。全方配伍严谨,为有制之师。

[1]李聪颖,梁俊芳,杨艳,等.扁平疣中医外治法临床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2):266-267.

[2]张晗,张磊,刘洋.龙骨、牡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3):1839-1840.

[3]秦兰英.土贝母皂甙外用治疗面部扁平疣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4,13(9):678-679.

[4]刘胜.自拟花木蓝汤治疗扁平疣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12):106-107.

[5]赵丽华,崔柏峰.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2):4700-4701.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2浙江省中医院皮肤科(杭州 310006)

陶茂灿,Tel:13735519817;E-mail:taomaocan@163.com

(收稿:2017-04-25 修回:2017-06-19)

猜你喜欢
扁平疣牡蛎血瘀
话说血瘀证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治疗扁平疣单方
法国培育出多口味牡蛎
昙石山文化的牡蛎器
《如何煮狼》:煮狼的女人爱牡蛎
牡蛎
扁平疣外洗方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