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局限性增厚为首发表现的乳腺癌112例分析

2017-01-13 03:42岑梦燕谢小红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腺体乳头状局限性

岑梦燕 谢小红

乳腺局限性增厚为首发表现的乳腺癌112例分析

岑梦燕 谢小红

乳腺癌;局限性腺体增厚

乳腺癌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临床上大多数乳腺癌首发症状均表现为乳房肿块,而少部分则表现为乳腺局限性增厚。随着人们对乳腺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局限性增厚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癌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16年7月共收治表现为乳腺局限性增厚乳腺癌患者112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现就其临床特征、影像表现、治疗方式、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表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72岁,平均43.5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65例,右侧47例。

1.2 临床特征 112例患者首发表现均为乳腺局限性增厚,增厚范围2×2cm~6×7cm。病程2个月~12年,平均5.5年。其中65例伴有局部胀痛或刺痛,46例有乳腺囊性增生病史,41例有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18例伴有乳头溢液(其中血性溢液4例,浆液性溢液2例),38例有1级亲属乳腺癌病史,12例有2级亲属乳腺癌病史。

1.3 辅助检查 112例患者术前均常规行乳腺X线钼靶检查和B超检查。X线表现:56例有明显乳腺癌征象(26例表现为局部腺体结构紊乱扭曲伴有毛刺状改变,24例表现为局部腺体密度增高伴有簇状细小钙化,6例表现为腺体中分叶状高密度块影),32例表现为局部腺体增厚考虑乳腺增生伴瘤化,24例跟对侧相比无明显异常改变。超声表现:46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肿块影,边界不清,回声不均,内部血流丰富。29例表现为局部腺体结构紊乱伴有小结节形成,结节边界不清。22例表现为局部腺体密度不均,15例表现为局部腺体略增厚。

2 治疗及病理结果

23例患者局部增厚范围超过5cm,同时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考虑为局部晚期乳腺癌,行粗针穿刺确诊后先给予新辅助化疗。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改良根治术61例(包括新辅助化疗13例),保乳根治术33例,乳腺单纯切除术18例。术后常规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术后常规病理证实浸润性导管癌69例,浸润性小叶癌13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3例,导管内癌局灶浸润12例,导管内癌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2例,乳头状癌1例,黏液腺癌1例。腋下淋巴转移情况:共有淋巴结转移52例,1~3个淋巴结转移36例,≥4个淋巴结转移16例。免疫组化:luminal A型60例,luminal B型32例,CerbB-2阳性型11例,三阴乳腺癌9例。

3 讨论

以乳腺局限性增厚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到目前为止文献中报道的绝大多数为早期乳腺癌。所谓早期乳腺癌即组织病理学指那些非侵犯性的原位癌及良性疾病的早期癌变等,临床是指乳房触不到肿块的T0期癌和直径≤0.5cm的微小癌[1]。胡丹等[2]报道121例早期乳腺癌中,乳腺腺体局限性增厚78例,占64.5%。李卿等[3]报道62例早期乳腺癌局限性增厚37例,占59.7%。王志华等[4]报道43例乳腺癌中,临床表现为乳腺局限性增厚者为60.5%,早期乳腺癌36例,占83.7%。本组112例乳腺局限性增厚型乳腺癌,早期乳腺癌25例,占22.3%,低于相关文献报道,绝大多数为进展期甚至局部晚期乳腺癌。

3.1 病 程 本组病例病史最短2个月,最长12年。绝大多数病史在3~5年之间,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均偏长。乳腺癌发展的多阶段理论认为,正常乳腺上皮向恶性转化需经历一个从增生到不典型增生,再到原位癌,浸润性癌的渐进过程。癌细胞开始增殖至当临床摸到肿块时瘤体的直径一般在1cm以上,此时它至少经历3~6年,甚至更长的时间[5]。由此可知,提高患者就诊意识,及早就诊,将大大提高这部分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

3.2 易感因素 虽然尚未有证据说明良性病变是乳腺癌前期病变,但良性病变成份复杂,其演变过程与乳腺癌有关[6],两者关系密切。文献报道,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病史者,发病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7]。王文彦等[8]报道的54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中,有199例伴有不典型增生,占36.4%。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不典型小叶增生及乳头状瘤应视为癌前病变。辛智芳等[9]收治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患者192例,其中乳头状瘤病或导管上皮增生活跃者23例,占12.0%,乳腺癌19例,占9.9%,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中显示典型恶性征者52例,阐明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是癌前病变之一。本组病例中,46例有乳腺囊性增生病史,41例有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38例有1级亲属乳腺癌史。由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有乳腺癌易感因素患者的局限性增厚病变,切勿轻易认为是乳腺增生而延误诊断、治疗。

3.3 影像学表现 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血流情况,乳腺癌血流显像的相关因素主要有肿块大小、肿块分化程度和患者年龄。肿块越大,血流越丰富;肿块分化越差,血流越丰富;随患者年龄增加,血流减少[10]。有学者认为,B超检查时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内出现异常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内部回声混杂,或在局限性增厚腺体内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提示临床有癌变倾向。本组病例中,所有病例都有一定的乳腺癌表现,尤其是46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肿块影,边界不清,回声不均,内部血流丰富。其余66例病例,占总数的58.9%,表现为乳腺局限性增厚,乳腺癌症状不典型,但最终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故对于B超下诊断为乳腺局限性增厚的患者应予以重视。

乳腺X线摄片已经成为乳腺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其对乳腺检查的准确率已达90%以上,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11]。本组病例中,56例有明显乳腺癌征象,32例表现为局部腺体增厚考虑乳腺增生伴瘤化,24例跟对侧相比无明显异常改变。

乳腺磁共振成像联合乳腺X线摄片能够明显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符合率[12],而单纯的通过磁共振早期筛查乳腺癌,早期检出率与乳腺X线摄片的乳腺癌早期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因此我们在结合钼靶和B超的检查之后,可以探索更多的检查方法,比如乳腺磁共振成像,帮助提高检出率。此112例患者由于此前乳腺磁共振检查尚未普及,故未对数据作出整理及分析。但在临床中,现乳腺磁共振检查已逐渐普及并规范,医生可以结合乳腺B超、乳腺X线摄片及乳腺磁共振检查对乳腺局限性增厚的患者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3.4 病理特点 临床分期 免疫组化 以往较多文献报道的表现为乳腺局限性增厚乳腺癌大多为早期乳腺癌,本组112例中,早期乳腺癌占22.3%,大多数为进展期乳腺癌。分析原因可能有:(1)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警惕性较低,未及时就诊;(2)曾去医院就诊,诊断为乳腺增生症,并被告知需定期复查,然患者未引起重视从而延误病情;(3)某些患者因惧怕手术而心存侥幸;(4)医务人员对乳腺局限性增厚认识不足,缺乏警惕性;(5)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手段。

李卿等[3]报道,62例早期乳腺癌中,ER阳性46例,阴性16例。本组66例,ER(和/或PR)阳性82例,CerbB-2阳性11例,三阴乳腺癌9例,与临床报道相近。

综上所述,首先,应普及和提高广大妇女对乳腺癌的早诊意识。其次,检诊医师应加强和提高对早期乳腺癌的认识,对于乳腺局限性增厚情况应予以高度重视,无论患者有无易感因素,均应视为乳腺癌高危人群。对于此类情况医务人员需高度警惕,对高度怀疑者可行穿刺活检,结合理化检查综合判断。必要时可行增厚腺体的区段切除,尽早发现早期乳腺癌。

[1]赵庆丽,董信春.以乳腺局限性增厚为特征的早期乳腺癌19 例临床分析[J].癌症,2000,19(1):78-79.

[2]胡丹,吴小芹.未触及肿块早期乳腺癌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061-3063.

[3]李卿,胡强.早期乳腺癌62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2):40-42.

[4]王志华,王本立,孙玉梅,等.乳腺微小病变的定性诊断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4):565-567.

[5]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263-265.

[6]黄焰,赵惠斌,李国民,等.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性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9):673-675.

[7]吴在德.外科学[M]第 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6-260.

[8]王文彦.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15):996-999.

[9]辛智芳,吴斌,刘海涛,等.乳腺癌前病变与早期乳腺癌的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2006,33(2):93-95.

[10]朱庆莉,姜玉新,孙强,等.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2):109-112.

[11]王晓军,李志军,范志民,等.钼靶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8):1137-1138.

[12]Berg WA,Zhang Z,LehrerD,et al.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 with addition of annual screening ultrasound or a single screening MRI to mammography in women with elevated breast cancer risk[J].JA-MA,2012,307(13):1394-1404.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53)

谢小红,Tel:13957101427;E-mail:xxh666857@163.com

(收稿:2017-01-10 修回:2017-06-20)

猜你喜欢
腺体乳头状局限性
“拯救大地”理论的内在逻辑、局限性与改进思路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汉德公式的局限性——《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视角
春蚕吐丝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态建成与棉酚代谢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