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凉州区甜菜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17-01-13 05:55杨发勇
中国糖料 2017年2期
关键词:凉州区糖料块根

杨发勇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丰镇农技站,武威733000)

推进凉州区甜菜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杨发勇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丰镇农技站,武威733000)

从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的角度对凉州区甜菜产业的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稳步推进甜菜产业发展,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甜菜产业;发展;思考与建议;凉州区

甜菜是我国的主要糖料作物之一,发展甜菜生产有助于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稳定我国的食糖产业合理布局和均衡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食糖市场需求[1]。武威市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地形平坦、质地良好,为绿洲平原灌溉农业区,年日照达2550~3550h,年平均气温5.9~9.3℃,平均昼夜温差15℃,年无霜期160d左右,境内降水稀少,土壤肥沃,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和糖分的积累,特别是适于糖料作物的种植[2],是全省甜菜的主产区。宁虎学等人对武威市的甜菜生产进行了布局研究,武威市的凉州区黄羊镇、谢河镇、河东乡和古浪县的泗水镇、土门镇是甜菜的最适宜种植区;沙漠沿线的凉州区吴家井乡、长城乡、发放、下双、九墩一带是甜菜的适宜种植区;沿山冷凉灌区的韩佐、古城、新华、金塔、松树一带是甜菜种植的次适宜种植区;天祝县高寒地区是甜菜的不适宜种植区[3]。韩梅等应用GIS系统对武威市凉州区的甜菜种植适宜性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高度种植适宜区占耕地面积的20.93%,适宜种植区占耕地面积的61.85%,勉强适宜种植区占耕地面积的17.22%;永昌灌区的高度适宜种植区面积最大,清源灌区勉强适宜种植区面积最大,西营灌区适宜种植区面积最大[4]。但是受水资源供给制约、种植技术陈旧和机械化程度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凉州区的甜菜种植出现了面积下滑、单产下降、效益偏低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甜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从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的角度对凉州区甜菜产业的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稳步推进甜菜产业发展,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1 凉州区的甜菜种植生产回顾

凉州区的甜菜种植始于1940年,随着手工制糖作坊建立和工业化制糖的兴起,甘肃省在凉州区黄羊镇建成了甘肃省第一家大型制糖厂,为甜菜在凉州区的大面积种植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凉州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灌溉条件充足、无工业污染,发展甜菜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之收购体系完善、生产加工能力强、种植效益高,甜菜种植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1985年黄羊糖厂的甜菜收购量达到了28.98万吨,日甜菜加工能力扩建到了2200t,全区的甜菜种植生产达到了历史鼎盛时期。之后因国有企业改制,黄羊糖厂被甘肃皇台集团租赁生产,加之甜菜高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缓慢,甜菜的种植面积出现小幅下滑[3]。20世纪初凉州区因光热资源充足、灌溉条件好,被省内外制种企业看好,大面积推广玉米制种等高效经济作物,与此同时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的实施对甜菜等高耗水作物实行限种,甜菜在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中的比例大幅度降低,2012年全区甜菜种植面积仅2.2万亩(1466.7hm2),降低到了甜菜种植鼎盛时期的1/20,2014—2016年凉州区甜菜平均播种面积仅1.06万亩(707hm2)。

2 凉州区甜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甜菜作为凉州区重要的农作物种植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制糖原料,对于促进工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凉州区甜菜产业的发展现状而言,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 规模化程度低,集约化生产能力弱

受农村土地政策的制约,农户种植作物种类、种植意向和农药使用程度不一致,致使凉州区的甜菜种植仍以各家各户的零散种植、分散经营为主[5]。土地集约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影响着机械化作业和高效种植技术的推进,使得甜菜种植产量较低,增产潜力难以发挥。

2.2 思想观念陈旧,新技术应用程度低

农户思想观念陈旧,在现阶段仍采用覆膜平作、直播种植,对于甜菜纸筒育苗、水肥一体化灌溉、双垄沟播、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掌握应用程度不够。在甜菜种植过程中缺乏效益对比分析,部分农户甚至产生了只种不管、只收不算的错误思想,导致在甜菜种植效益上农户缺乏竞争意识和技术投入意识,影响着甜菜种植增产潜力的发挥。

2.3 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过高

目前我区的甜菜种植仍采用人工为主、机械为辅的种植模式,使用机械基本集中于整耕地、拉运交售等作业环节[6]。加之甜菜属于高强度的传统劳动密集型种植业,生产用工量和劳动强度均大,致使种植成本上升,和玉米、蔬菜等主导作物相比没有效益优势。同时近年来省内外企业用工量增加、外出务工工资上涨,导致农户转向其他产业或种植管理粗放、生产投入较低、机械化程度高的作物,致使甜菜种植面积下滑,影响着制糖企业原料的有效供给[4]。

2.4 水资源紧缺,影响着甜菜的大面积种植

甜菜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据研究在常规的地膜平作种植模式下,甜菜的耗水量达到了7800m3/hm2,水效益达到了3.07元/m3[7]。而凉州区的农业灌溉用水主要依赖祁连山的雪水灌溉,近年来受石羊河流域生态用水增加和黑河下游、黄河流域分水等因素限制,水资源严重紧缺,制约着甜菜的大面积种植[8]。

2.5 田间管理不科学,影响甜菜块根产质量

农户对于甜菜的生长和养分积累机理认识不清,突出表现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过度掰叶,用于家畜饲喂,致使甜菜叶面积减少,叶片的光合作用减弱,块根增长和糖分积累缓慢,产质量降低[9]。在甜菜新叶增生时,块根青头量加大,收获时削切青头过多,造成产量下降。同时施肥不科学,偏施氮肥,造成甜菜叶片生长茂盛,块根糖分得不到有效的积累,含糖降低[10]。

2.6 收购标准不合理,缺乏相应的指标激励机制

甜菜收购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按产论价的收购方式,不注重块根含糖率等其他指标的测定,在甜菜的科学化种植和提质增效上,形不成有效的指标激励机制。农户在甜菜种植过程中缺乏高效栽培技术,盲目追求提高单产,忽视了块根含糖率,影响着制糖企业的出糖率。

3 推进凉州区甜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加快土地流转,推广集约化种植

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条件政策,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强化企业的技术服务主体地位,发展大户经营、企业指导、技术支持的种植经营模式,在加工企业与种植大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为全面推广甜菜的机械化栽培技术,建立科学的甜菜节本增效种植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建立科学的甜菜收购标准,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加工企业应从收购标准和收购方式上出发,以块根含糖率为主,其他指标为辅,制定合理的甜菜块根质量评价及收购指标,不断完善以质论价的竞争激励机制,以此倒推甜菜种植户产质量意识的提高。实行加工企业对原料供应基地甜菜种植户的精细化档案管理,从甜菜的块根含糖率提高、增产幅度提升、种植成本降低上,加强对原料供应基地种植户的管理,并以此为奖惩依据,增强甜菜种植户的信心,使生产企业原料供应基地面积不缩水、产量不降低、效益能保障。

3.3 推广节水新技术,提高单方水效益

水资源短缺是凉州区发展甜菜产业的短板,影响着甜菜种植和加工的扩大提高,发展甜菜的节水种植,对于巩固甜菜种植面积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垄作沟灌能强化地膜的增温增光效能,最大限度地保墒,实现雨水的集流和富集叠加利用。据南文章的研究,采用甜菜全膜垄作沟灌栽培技术,甜菜产量达到了91.5t/hm2,灌水量达到了6675m3/hm2,水效益达到了3.71元/m3,比全膜平作种植增产5.25t/hm2,灌水量减少1125m3/hm2,水效益增加0.64元/m3,节水增产效果明显[7]。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一项高效的农业节水技术,已在多种作物上应用,增产效果明显。苏毓杰等对甜菜的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应用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技术比常规栽培技术降低生产成本2872.5元/hm2,节水4650m3/hm2,增产10631kg/hm2,综合增加工农业效益8525.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11]。

3.4 应用丰产栽培新技术,提高块根产质量

甜菜的产质量与群体结构关系密切,丰产栽培技术能协调个体与群体关系,提高光能利用率,为甜菜的“高产、高糖、高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12]。在播种方式上,孟红霞等人在甜菜播种前7d前用幅宽70cm的地膜覆膜,两边压10cm,膜面保持50cm,膜间距30cm,按照株距25cm,行距45cm的标准将种子紧挨膜边点播,不仅免去了放苗环境,而且为甜菜的全苗壮苗创造了有利条件[13]。在不同甜菜品种种植密度上,种植多胚种最佳的种植密度控制在6300株/666.7m2(株行距21cm×50cm)左右,种植单胚种甜菜,种植密度控制在7400株/666.7m2(株行距18cm×50cm)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含糖率[14]。在最佳施肥量上,李建平等采用三因素回归最优设计对凉州区经济林间作垄作沟灌甜菜氮磷钾最佳施肥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凉州区经济林间作垄作沟灌甜菜最佳施肥量为N 38kg/666.7m2,P2O55kg/666.7m2,K2O 12kg/666.7m2[15]。白晓山等在甜菜种植过程中通过施用慧尔3号专用肥,施肥量在900kg/hm2时甜菜的块根产量达到最大,且块根含糖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16]。在增产措施应用上,王荣华等通过在甜菜种植过程中使用安德盛产品康凯2号和富诺根拌种,保苗率达到了94%;定苗后用安德盛产品康凯2号、富诺根和15%满素可硼叶面喷雾,甜菜的块根产量达到了107114.3kg/hm2,含糖率达到了13.5%,产糖量达到了14472.5kg/hm2[17]。

3.5 提高甜菜机械化作业程度,降低生产成本

在凉州区甜菜种植上因机械化水平低,田间的播种、间定苗、收获、切削、交售等环节花费的人工费用占总成本的54%,给甜菜种植生产带来了不便,影响甜菜种植规模化、集约化进程[6]。通过配套整耕地机具、种植机具、覆膜机具和中耕植保机具,加快甜菜全程机械化种植生产技术的推广。结合凉州区耕地状况和甜菜的栽培特点,在应用现有农机具的改进设计基础上,推广以中性农机具使用为主的深松深翻联合整地技术、精量播种技术、纸筒育苗移栽技术、地膜覆盖保墒技术、中耕间苗除草追肥技术和机械化收获技术[18]。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收获技术的同时,设计生产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甜菜收获机械,破解甜菜产业发展的瓶颈[6]。

3.6 突出甜菜加工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提高产业附加值

甜菜在制糖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水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甜菜收获后的甜菜叶、青头、尾根是良好的家畜饲料;甜菜制糖过程中产生的甜菜渣可以发酵生产酒精,甜菜渣也是一种优良的家畜饲料和蔬菜育苗基质,甜菜渣中提取的甜菜碱,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替代部分胆碱和蛋氨酸,在畜禽饲料上具有广泛的应用[19]。加大制糖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建设甜菜碱提取和甜菜渣烘干制粕生产线,延伸产业链条,在提高加工企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甜菜制糖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

[1]张冰.新疆甜菜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2]南文章.河西走廊灌区甜叶菊效益分析及种植技术[J].中国糖料,2013,35(1):57-58.

[3]宁虎学,张天文,王玉忠,等.甘肃省武威市甜菜生产布局探讨[J].中国甜菜糖业,2015(1):32-35.

[4]韩梅,王祎.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菜种植适宜性分区[J].中国糖料,2015,37(5):36-37.

[5]李雨浓.浅谈黑龙江省甜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糖料,2015,37(2):77-79.

[6]范有君,闫志山,宋柏权,等.甜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配套方案的研究[J].中国糖料,2016,38(4)45-48.

[7]南文章.武威市甜菜全膜垄作沟灌栽培效益分析及种植技术[J].中国糖料,2013,33(2):54-55.

[8]张想平,张肖凌,王致和.石羊河流域甜菜机械穴播膜下滴灌栽培技术[J].中国甜菜糖业,2012(3):46-48.

[9]凤桐.关于高品质甜菜生产技术问题的探讨[J].甜菜糖业通报,1996(1):35-37.

[10]景生.博州地区甜菜高产高糖的技术措施[J].中国甜菜糖业,2007,(1):53-54.

[11]苏毓杰,宁虎学.膜下滴灌技术在甜菜上的应用可行性分析[J].中国糖料,2015,37(3):52-54.

[12]凌凤贵.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糖料,2006,28(3):43-47.

[13]孟红霞,殷学云,李萍,等.河西地区甜菜膜侧点种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糖料,2016,38(3):57-58.

[14]董心久,杨洪泽,高卫时,等.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甜菜品种产质量性状的影响[J].中国糖料,2016,38(5):30-31.

[15]李建平,苏斌.经济林间作甜菜氮磷钾三因素回归最优设计试验[J].中国糖料,2016,38(2):18-19.

[16]白晓山,刘华君,林明,等.不同施肥水平对甜菜植物学性状及产质量的影响[J].中国糖料,2016,38(4):24-28.

[17]王荣华,彭显龙,张淑珍,等.安德盛产品对甜菜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初探[J].中国糖料,2015,37(5):46-48.

[18]李德志.地膜覆盖的机械化技术[J].南方农机,2007(4):30.

[19]陈娟,李文立.甜菜碱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J].饲料广角,2015(11):27-29.

S566.3

B

1007-2624(2017)02-0078-03

10.13570/j.cnki.scc.2017.02.026

2016-10-06

杨发勇(1983-),男,甘肃武威人,助理农艺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凉州区糖料块根
广西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非蔗化”情况调研报告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2022年广西糖业工作要点
——加快提升糖料蔗生产现代化水平
甘薯发根分枝期适宜土壤水分促进块根糖供应和块根形成的研究
尝试打破块根旱金莲休眠
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大丽花种球块根的越冬贮藏
金果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
陈宗诚作品
张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