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星垣研究员辨治内科高热急症思想探析*

2017-01-15 15:15王成虎李延萍李群堂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7期
关键词:急症内科临床

王成虎 李延萍李群堂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述 评·

黄星垣研究员辨治内科高热急症思想探析*

王成虎 李延萍△李群堂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黄星垣提出了内科高热急症的“热毒”学说,高热、伤阴、厥脱“三关”的学术思想,并研制出“清气解毒针”“增液针”和“养阴针”“参麦针”,克服了传统中医辨治不足,提高了临床疗效,其研究经验值得借鉴。

高热 急症 中医辨治 黄星垣

黄星垣,名茂和,字亚申,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中医研究院已故名老中医,多年从事中医治疗内科热性病和急症的研究。上世纪60年代,他就热病急症中医内科治疗提出了“热毒”学说,高热、伤阴、厥脱的“三关”学术思想,并针对“三关”治疗,研制出相应的“清气解毒针”“增液针”和“养阴针”(增液针和养阴针均由生地黄、麦冬、玄参按不同比例制成,被视为同类增液注射针剂)、“参麦针”[1],提高了中医治疗高热急症的临床疗效。

中医认为急症是指疾病急暴、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的一系列病证[2]。它具有大虚大实,邪正消长多变;多脏同病,但有主次先后;多病同证,但又同中有异[3]。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临床症状,而是概括其病因病机、病势发展和正邪消长的临床综合诊断。黄星垣指出中医传统辨证论治过程中“病”“证”“症”,三者关系密切。“辨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综合诊断;“辨证”则反映疾病本质某一阶段性的诊断;而“辨症”则是集中分析、归纳“证”中某一突出症状或危急症状的具体诊断[4]。急症辨治是分析和解决病程中的突出矛盾。而黄星垣对高热急症中医辨治研究经验,对现在中医急症研究仍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现总结如下。

1 急症研究历史背景

中医对于急症治疗从 《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到近代《医学衷中参西录》等都做了详细的记载和论述[5],基本上是围绕着急症辨证论治、急救技术研究、急救方药改进3个方面进行[6]。

近百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特别是中医治疗急症的阵地日趋缩小,其宝贵经验逐渐湮没,形成了“西医治疗急性病,中医治疗慢性病”的印象[2]。如果传统辨证论治没有反映新近科技竞争需求的创新和突破,是较难固守中医急症阵地的,因此要提升中医诊治急症水平,就必须进行急救理论、急救技术的突破和创新。1983年,卫生部中医司在重庆召开中医急症座谈会上就提出了 《关于加强中医急症工作的意见》[7],并组织了高热、胸痹心痛、胃痛、厥脱、中风、血症、剂改协作组,黄星垣及其团队是对高热研究的协作组之一。

2 辨证论治优缺点

2.1 辨证论治优点 传统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疾病诊治方法,其特点是对同一证候或疾病,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既注意局部,又重视整体;既注意祛邪,又重视扶正;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为中药,传统剂型如:膏、丹、丸、散、锭、煎剂等,对于个体疾病治疗具有明显优势[8]。

2.2 辨证论治不足 1)辨证理论局限,对于多数、群体共性辨证不足。学习和总结前人疑难个案的证治规律、经验,是古代中医临床治疗研究常用的方法。但疑难个案总结,是从众多成功和失败的病例中,经过人为挑选的个性经验,较难全面反映多数病例的共性证治规律[8]。2)辨证方法有限,对理化指标改变辨证困难。传统辨治处理中医传统病证及西医理化检查无阳性结果疾病,可获得良好效果,仅凭中医四诊,难以作出确切辨证,如高血压、糖尿病、早期深部肿瘤等[8]。3)急救治疗手段缺乏,难以适应急症急、危、变的特点。中药传统剂型在急救时,常常受限,如体积和容积过大,吸收慢而不完全,使用不方便等,较难达到速效、高效的要求,尤其对昏迷或小儿或不能进食患者,口服中药难以实施[9]。

3 辨证论治的突破创新

3.1 寻高热规律,辨证理论创新 黄星垣从临床实际及提高疗效出发,总结出常见高热急症不同病种,同证多数群体病例共性共同的辨证规律,集中优势、协作攻关,突破一点。1)温热急症规律。外感高热急症以温热病居多,其证候特点有以下几点。(1)发热一症,贯穿全程。热浅者为卫;热盛者转为气,炽伤营阴,出现厥、闭、脱或动血出血者为入营入血。(2)病原不同,见证有异。病毒为病,卫分多见;急性细菌性感染,较快出现气分高热;宿疾并发感染,气分和营血分均为常见。(3)病位不同,症状有别。若犯肺系,常见咳喘、咯吐痰涎,热甚痰稠、脓痰,热轻痰稀;热侵胃肠,则呕恶泄泻;热蕴肝胆,则腹痛、发黄;热滞大肠,则里急后重,便带脓血;热袭膀胱或肾,则腰痛尿频、血尿癃闭。(4)逆传变证,多起于气分,由卫分直接逆传营血者较少见[13]。2)热由毒生。黄星垣在温热病的病因上提出的“毒随邪入”,在病机上提出的“热由毒生,毒不去,热不除,变必生”,以解毒清热法贯穿温病卫气营血的全程,不仅对治疗温病的总则提出了新的认识,而且对探讨温病的病因病机,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10]。3)温热急症三关。“高热”“厥脱”和“救阴增液”这“三关”,是多种温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共性病理过程,也是病情急危、加重的时机。因此,若能把握“三关”,多数温病的急症治疗,就会迎刃而解[1]。

3.2 以毒论治,辨治方法创新 临床实践中以中医传统辨证为基础,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和医学理化检查阳性结果为参考依据,以提高辨证论治水平,观察中医疗效,探索其理法方药和证治经验[7],创新辨治方法。1)清热解毒方药现代研究。研究提示,许多无抗生作用的方药,确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这一现象表明,清热解毒有效方药的综合生物效应是与现代医学完全不同的非抗生效应。其能广泛应用于温热病的卫、气、营、血各个病程阶段,其药效既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和灭活内毒素等作用,又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到扶正解毒的目的[11]。2)对治高热,解毒为主。由“毒”所致的发热,是高热急症主要的病机。及早正确地祛邪解毒、顿挫高热,正是存阴保津、防止病情恶化、杜其逆传的关键[12],这与温热病致病之因,及病后以高热为主的卫气营血见证和温毒热邪所带来的损伤正气(伤津耗气)紧紧相扣。3)重用清热解毒方药,截断扭转病情。急性感染的病势逆传,较为常见,多由卫分证直入营血,逆传心包,出现高热并见痉、厥、闭、脱、出血等危急的变证。一旦先兆出现,应采取果断措施,选用具有特殊功效的方药,先证后治,阻止病邪深入,截断病势逆传[13]。其要点有三:其一,重用清热解毒。其二,早用苦寒攻下;其三,及时凉血化瘀[14]。这3点均是在重用清热解毒方药的基础上进行的。

3.3 研制中药针剂,急救手段创新 1)发挥中医急症药效学优势。筛选具有整体药效特色的急救专方,如阳明高热证的白虎汤,通腑泻热急下的承气汤,治疗温病高热并发昏迷、抽搐“三宝”(安宫、至宝、紫雪)等;改进急救中药的剂型及其投药途径,如气雾剂、注射剂、合剂、舌下含片、大输液等,其中复方静脉注射剂的系列新制剂,更具有优势;深化中医急救症治法原理药效学研究,把中医急症从临床验证治疗和观察分析,逐渐向实验研究延伸,印证中医的医理,再指导临床实践。这种治法原理的药效学研究,是提高中医药急症研究质量的有效路子和方法[15]。2)研制系列配套的静脉新制剂。提高内科急症的疗效,主要靠速效高效的药物治疗,要遵循中医理论体系,以现代工艺保证质量与安全,逐步形成如“清热解毒针”“益气固脱针”“回阳救逆针”“醒脑开窍针”“镇肝熄风针”“凉血止血针”“涤痰复苏针”“行水利尿针”和“救阴增液大输液”等静脉给药的新制剂。打开中医复方静脉注射剂这一禁区,为中医内科急症的急救病种扩大范围,提供新的“武器”,为提高中医治疗内科急症的疗效,开拓新的途径[16]。

4 验证临床,成果斐然

4.1 定型方剂,退热显效 在急性热病的某一阶段,抓住主要矛盾,根据中医理法,筛选出定型方剂。如黄芩、柴胡、大青叶、石苇等药组方的柴芩汤治疗急性肾盂肾炎;五味消毒三黄汤(自拟方由银花藤、紫花地丁、蒲公英、黄芩、黄连等药组成)治疗败血症;蚤休汤[该方由蚤休(即虫蒌)、大青叶、鱼腥草、黄芩等药组成]治疗肺炎;银花藤、水黄连等制成的银连合剂对痢疾及肠炎等引致的发热有较好疗效[17]。

4.2 中药针剂,开辟蹊径 黄星垣及团队针对温热危重证“三关”(高热、伤阴、厥脱)研制出中药静脉针剂三宝(清气解毒针”“增液针”“养阴针”“参麦针),临床运用取得良好效果。郑新观察“清气解毒针”为主治疗多种细菌感染性高热疾病患者,其结果显示安全、有效。免疫指标检测发现,该针有非常显著提高IgM的作用。IgM具有凝集素、调理素、溶解素、补体、促早出现抗体等特性,可能有中和毒素、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抗感染等效应;同时具有明显抗炎性渗出、兴奋垂体共肾上腺皮质功能,解热、降低血清淀粉酶,改变血液的黏滞度,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的含量,疏通瘀滞等[18]。杜树明等对清气解毒针类在退热和临床疗效方面也有类似报道[19]。田令群等对“增液针”和“养阴针”研究表明,其对热病、杂病、吐泻、失血等所致的耗津伤阴均可补充已亏耗的阴液,纠正其伤阴证候。用药后伤阴所导致的口渴、尿少、便结、皮肤不润、舌燥少津及舌红等征象,有明显改善。同时血中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用药后也有明显提高。对高热、吐泻等患者,在伤阴前应用,能起到较好的保津作用,避免伤阴的发生。对禁食或摄入不足者,可滴入本品以维护阴液的平衡[20]。郑新等对参麦针剂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具有非常明显的解毒和抗休克作用,可能通过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而解毒;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进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解毒两个方面来实现。此外参麦针还能使小白鼠血浆cAMP水平降低,由于脓毒败血症、休克患者均可见血浆的cAMP水平显著升高,因而参麦液的抗休克作用,还可能与其对环核普酸的影响有关[21]。

[1] 冯涤尘.论黄星垣高热急症学术成就[J].中国中医急症,2001,10(3):121-122.

[2] 路志正.中医内科急症[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10.

[3] 周仲英,金妙文.中医内科急症学精要[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4.

[4] 黄星垣.中医内科急症的证治要点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29(2):9-11.

[5] 徐润.实用中医内科急症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6] 黄星垣.古代中医内科急症的发展简况[J].中国急教医学,1985,5(6):32-39.

[7]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武汉分会.中医急症[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

[8] 黄星垣.辨证论治形式和应用的探讨[J].中医杂志,1985,3(4):62-63.

[9] 黄星垣.内科急症的主要病机和治疗方法—记全国中医内科急症学习班的专题讨论[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29(11):13-1.

[10]黄星垣.高热证治研究的讨论纪要[J].中医杂志,1981,27(7):8-13.

[11]黄星垣.卫气营血的证候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杂志,1987,33(1):63-66.

[12]杜树明.内科高热急症病机及治疗改革的探讨—附1300例分析报告[J].四川中医,1983,2(2):8-12.

[13]黄星垣,黄晓苏,黄晓岸.中医药治疗急性感染的思路[J].中医杂志,1996,42(1):47-49.

[14]姜春华.扭转截断重祛邪先证而治勿因循[J].中国社区医师,2003,17(11):21-23.

[15]黄星垣,黄晓苏.中医中药治疗急症的药效学特色[J].西南国防医药,1991,1(1):43-46.

[16]黄星垣.急性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9):520-525.

[17]黄星垣.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研究与探讨[J].云南中医,1981,(1):19-22.

[18]郑新.清气解毒针剂为主治疗感染性高热的探讨—附248例病例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34(4):26-27.

[19]杜树明,郑新,徐有玲,等.清气解毒法治疗高热证的临床观察一附327例分析报告[J].四川中医,1987,6(11):7-9.

[20]田令群,黄德芬,黄星垣.440例伤阴病例的治疗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31(9):13-15.

[21]郑新,田令群,邓文龙.参麦针剂治疗感染性休克及其药理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28(6):12-15.

Summary of Huang Xingyuan′s Research Experience Internal Heat Emergency Treatment w 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WANG Chenghu,LIYanping,LIQuntang. Chongq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ongqing 400021,China.

Huang Xingyuan put forward toxic heat theory of internal heat emergency and the"three"academic thought,including High fever,impairment of yin and reversal desertion.Besides,he developed three kinds of Chinese medicine intravenous injection,including Qingqi Jiedu Injection,Zengye Injection and Yangyin Injection,which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improve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and the study experience isworth learning.

Hyperthermia;Emergency;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Huang Xingyuan

R249

A

1004-745X(2017)07-1178-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7.014

2017-05-21)

重庆市社会民生科技创新专项(cstc2016shmszx130049)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840051779@qq.com)

猜你喜欢
急症内科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内转科型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甚者独行理论在急症救治中的应用探析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