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得宏教授治疗鼻衄经验探析

2017-01-15 15:15厍红红彭川指导毛得宏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7期
关键词:鼻出血脏腑鼻腔

厍红红彭 川指导毛得宏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重庆 402160)

·薪火传承·

毛得宏教授治疗鼻衄经验探析

厍红红1彭 川1指导毛得宏2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重庆 402160)

鼻衄系多种原因引起的鼻腔出血,属中医血证范畴,为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毛得宏教授治疗鼻衄重视脏腑辨证,从热(火)、瘀、虚论治鼻衄每有良效。本文浅析毛得宏教授临证思路及用药特点。

鼻衄 脏腑辨证 热(火)瘀虚 毛得宏教授

毛得宏教授系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名中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工作30年,擅长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各种五官科疾病,尤其在治疗鼻衄方面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治疗经验。笔者随师临诊,发现导师治疗鼻衄经验丰富,从热(火)、瘀、虚立论辨治鼻衄多有良效。笔者有幸跟诊左右,获益良多,特择其要介绍如下。

1 对鼻衄的认识

鼻衄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百病始生》中记载有“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古人根据鼻出血的病因及症状不同有不同的命名,如红汗、鼻大衄、倒经、鼻洪、惊衄[1]。鼻衄,即鼻出血,《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曰“衄者,鼻出血也”[2]。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因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因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前者较为多见,可单侧出血,亦可双侧出血。可表现为反复间歇性出血,亦可为持续性出血。出血较轻者仅涕中带血或倒吸血涕,重者出血可达数百毫升以上。鼻出血的部位多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 (利特尔动脉丛或克氏静脉丛)[3]。鼻出血的治疗原则是“先治标,后治本”,即首先尽快把血止住,然后施以病因治疗。其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填塞、烧灼、压迫、选择性血管栓塞等[4]。

2 毛得宏教授的学术思想

2.1 重视脏腑辨证 毛教授在治疗鼻衄过程中,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对于急性鼻出血的患者予以填塞、压迫、烧灼等止血方式止血[5]。迅速控制出血以治其标;出血暂时停止后再审证求因,辨证治疗以治其本,防止再次出血。

鼻位于颜面中央,为全身脏腑气血汇集之所,能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变化;所谓“有诸内,必行诸外”,脏腑之虚实盛衰必将反映到鼻腔局部,因此,诊察鼻腔局部结构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知脏腑之变化[6]。

毛教授认为鼻衄病位在肺,涉及心、肝、脾、肾脏。鼻为肺之门户,肺开窍于鼻,肺之精气上注濡养鼻窍。如《严氏济生方·鼻门》所载“夫鼻者,肺之所主,职司清也,调适得宜,则肺脏宣畅,清道自利”[7]。若肺气不利则宣发肃降无权,肺之津液不能上荣鼻窍,鼻膜干涸则鼻衄。心主血脉,鼻与心通过血脉贯通,若心血失司,血溢脉外,则为鼻衄。肝主疏泄,血藏于肝,肝木条达,则气行血通;肝体阴而用阳,肝血充足,则肝木柔达。若肝之疏泄条达失职,则血证变生[8]。脾主统血,脾胃居于中焦,是气血生化之源,正如《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若脾气亏虚,一则气血生化乏源,二则脾不统血,血溢脉外则为衄,鼻膜脆弱,易于出血,故致鼻衄。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藏之,鼻窍得肾阴濡润、肾阳温煦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若肾精不足,则鼻膜失养而发鼻衄。可见五脏功能失和与鼻衄发生有密切关系。正如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云“病者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蓄聚不已,停留胸间,随气上溢,入清气道中,发为鼻衄,名五脏衄”[9]。毛教授将调和五脏视为治疗鼻衄的根本,同时要重视鼻衄的局部望诊,验鼻衄之血色,辨脏腑之虚实。

2.2 多以热、瘀、虚立论

2.2.1 热(火)邪致衄 对于热邪所致鼻衄,历代医家早有认识[10],如《素问·气逆论》曰“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指出鼻衄与脏腑之热的关系。亦有《外台秘要·伤寒衄血》提出“伤寒鼻衄者,此为五脏热结所为也”[11]。毛教授在中医临床与实践中,发现鼻衄热证有肺经风热、胃热炽盛。肺经风热者多伴有鼻腔干燥,灼热感,鼻塞涕黄,口干等症,系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直接冒受风热之邪,热邪循经上扰鼻窍,导致鼻膜干燥出血。胃热炽盛者大多为突然发作,出血量多,血色鲜红,鼻黏膜色深红而干,伴有口渴喜冷饮,口气秽臭,大便秘结等症状。因过食辛燥之品或食积日久化热。胃属足阳明之经,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12]。胃热炽盛则循经上行于鼻,热迫血妄行致衄。毛教授认为火邪亦可致鼻衄,火为热之极,临床以心火上炎、肝火旺盛,皆因火邪循经上扰,灼伤脉络致衄。

2.2.2 因瘀致衄 《血证论》曰“一切不治之症,总由不善去瘀之故,凡治血者,必先以去瘀为要”。唐容川还提出“血瘀”中出血和凝血两大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血凝不通往往会引起出血,而出血又是造成凝血的常见原因。故有“瘀血为失血之根”以及“盖血初离经,清血也,鲜血也,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之论[13]。毛教授研读古籍,亲身实践,意识到反复鼻衄的患者,必有瘀血作祟。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液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是故气病可致血瘀,血瘀又可影响气机通畅。鼻为多气多血之窍,《血证论》云“血既止以后,其经脉中已动之血,有不能复还故道者”。因此,反复鼻衄必有离经之瘀血,故在辨治鼻衄时,瘀血既是鼻衄的病理产物,亦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

2.2.3 因虚致衄 毛教授临证时经常倡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嘱患者避风寒,节饮食,调情志,加强身体锻炼,方可有效抵抗邪气。善于辨患者体质之强弱,邪气之盛衰。鼻窍要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和嗅觉功能,需依赖五脏六腑所化生的气、血、津液的温煦、滋润。若脏腑虚弱,气、血、津液化源不足,则鼻膜失于濡养。鼻衄日久者必有阴血亏虚。《血证论》曰“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可见鼻衄血溢脉外之时,气随血而走,日久导致气虚之证。除此之外,鼻衄的发生与阴阳关系密切,如《医贯·血证论》云“凡血证,先分阴阳。有阴虚,有阳虚。阳虚补阳,阴虚补阴”。古籍记载房劳过度所致阴精亏虚而发鼻衄者,如《医学正传》云“因房劳过度,以致阴火沸腾,血从火升,故错经而妄行也”。《景岳全书》亦谓“房劳伤肾,阴精不足,水中火发……阴血随火上升,错经妄行,则内伤衄血之证作矣”。毛教授临证发现阳气虚亦可致鼻衄,此类患者多有鼻鼽病史,因反复擦拭鼻涕而擦伤鼻黏膜,出血量少,血色淡红,查体多见鼻黏膜苍白水肿。同时因凉药是治疗鼻衄是最常见的治法,在诸多鼻衄患者,尤其是反复发作鼻衄的患者,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阳虚,其虚阳上浮,损伤脉络,而引起衄[14]。故辨治鼻衄时,莫忘调补气血阴阳,气为血帅,气虚不能摄血,血液流散脉外,用益气固摄止血[15]。气血调则鼻血止,阴阳和则鼻道通利。

3 用药经验

3.1 自拟鼻衄停汤

方药组成:白茅根30 g,白及10 g,茜草炭10 g,生地黄10 g,麦冬10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枇杷叶10 g,辛夷10 g,甘草3 g。白茅根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凉血止血,白及收敛止血,二药相配,共奏凉血止血之功,茜草炭散瘀止血,凉血而不遏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二药相合,滋阴润肺;牡丹皮、赤芍等药活血化瘀,止血而不留瘀;枇杷叶清肺气,降肺火,辛夷味辛,取其辛散之意,祛在表之邪,又能通鼻窍,有驱邪外出之意;甘草补益中焦,培土生金。共奏凉血化瘀止血之功。

3.2 随症加减

肺经风热者,治疗此类病症,毛教授则妙用汗法,血汗同源,皆属于阴,正如《灵枢·营卫生会》篇曰“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经常鼻子出血者,多会血亏,若误汗或妄汗则阴血更亏[16]。自古就有“衄家不可发汗”之说,但毛教授认为对于鼻衄伴有外感者,必须使邪气从汗而解,予以微微发汗,同时适当予以补益之剂,祛邪安正后,则鼻衄自愈。鼻衄停汤去白及、生地黄、麦冬,加桂枝、荆芥、防风等药以微微发汗,给邪气以出路。邪气解除则加白术、党参等药以健中焦,使气血生化有源;胃热炽盛者,则予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用鼻衄停汤去麦冬、枇杷叶、甘草,加石膏、知母以清胃火,大小蓟以加强凉血止血之功,加牛膝引血下行。投之热清则血不妄行,血凉则鼻衄自止;心火上炎者则用鼻衄停汤加黄连、竹叶等清心火,肝火旺盛则用鼻衄停加龙胆草、黄芩、栀子等清泻肝胆实火,火息则血安;因瘀所致鼻衄者或反复鼻衄而见瘀证者,毛教授则巧用化瘀止血之法,鼻衄停汤去麦冬、枇杷叶、辛夷,加桃仁、红花等药活血化瘀,加川芎、香附等行气之药,气行则血行,加强化瘀之功;临证见鼻衄虚证者,则根据其症状体征,辨清气、血、阴、阳之虚实,鼻衄气虚者喜用黄芪、党参、白术等药益气摄血。鼻衄血虚者酌加红景天、当归、阿胶等药补血止血。鼻衄阴虚者擅用熟地黄、麦冬、生地黄等药滋阴止血。鼻衄阳虚者则用干姜、肉桂、吴茱萸等温阳止血。

4 病案举隅

梁某,男性,46岁,干部。2015年11月10日初诊。因反复鼻腔出血3周就诊。患者自述入秋感冒,鼻塞流清涕伴头痛恶寒发热。私人诊所予感冒药(康泰克)、头孢安卞青霉素及散利痛后感冒症状逐渐消失,但仍有干咳。3周前运动后出现鼻腔出血,按压鼻腔后血止,但此后经常睡觉发热后鼻出血,时多时少,或干咳痰中带血。私人诊所予头孢克洛和云南白药减轻。之后又反复鼻出血。遂到毛教授门诊,查双鼻腔干燥,李氏区黏膜糜烂,有少量活动出血,色鲜红,鼻底有血块凝结,鼻甲不大,鼻中隔不偏也无嵴突,去除血块鼻腔通气良好,各鼻窦口无脓性分泌物,鼻咽部有血迹无新生物。

患者述干咯痰黏痰少,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口臭,食欲可,爱吃辛辣,不饮酒,不吸烟,睡觉易醒多梦,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微黄,脉滑数。诊断:鼻衄。辨证:胃热炽盛、肺燥阴虚。治法:清热凉血止血、滋阴润燥。方用鼻衄停方加石膏30 g,知母10 g,黄芩10 g,蒲公英30 g。服7剂复诊。自述服药3剂出血明显减少,服5剂血止,口臭减轻,大便通畅。7剂服完后感觉干咳也明显减轻,痰中无血。按上方去石膏、黄芩、蒲公英加北沙参15 g,再服5剂病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5 结 语

重庆市名中医毛得宏教授治疗鼻衄经验丰富,辨证施治,从局部和全身出发,通过综合治疗达到治标和治本的目的,有效地结合中西医之优势,在问病、望舌、闻声、查色时从容揆度、缜密敏锐,能察本知末。善于临证辨证加减药物,其用药严谨,能切中病机,往往可收良效。

[1] 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

[2] 张民庆.诸病源候论译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8.

[3] 田勇泉.耳鼻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4] 龙红兵.鼻出血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J].右江医学,2011,39(3):359-362.

[5] 罗克强,杨大章,王娜亚,等.鼻内镜下动脉性鼻出血的综合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5):295-297.

[6] 谢慧,郭宏,张勤修.熊大经鼻病治验集成[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5.

[7] 严用和.重辑严氏济生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

[8] 高金金,杨金萍.《血证论》从肝论治血证浅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6):480-481.

[9]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5.

[10]李云英,吴艳华,陈海.中医古籍论鼻衄证治[J].新中医. 1996,28(9).58-59.

[11]高文柱.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外台秘要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3.

[12]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2007:44.

[13]刘佳,李胜涛,罗永芬.论离经之血——谈《血证论》中之血瘀[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5):47-49.

[14]刘静,李蕾,赵文明.李淑良主任医师从阳虚治疗鼻衄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245.

[15]臧朝平.张重华教授治疗鼻衄的中医经验[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9,8(1):13-16.

[16]张建宁.《金匮要略》“衄家不可发汗”条文之我见[J].江苏中医药,2012,44(7):67.

R248.9

A

1004-745X(2017)07-1186-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7.017

2016-12-11)

猜你喜欢
鼻出血脏腑鼻腔
鼻腔需要冲洗吗?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季节与鼻出血的关系及鼻出血住院的危险因素
鼻出血不妨试试扎手指
清洗鼻腔治感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为什么打喷嚏一般都连续打两个?
脏腑疏通术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上)
锡类散外敷合裸花紫珠片内服治疗小儿鼻出血1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