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检验

2017-01-16 00:43谭家华
东方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

谭家华

摘要:健康行为过程理论,也被称为HAPA模型。其非连续性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检验。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健康行为过程理论的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检验。本文讲述的研究案例,其研究的对象是600名高校学生,整个研究时间为四个月,对这600名高校的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而且在调查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以及验证性因子等等分析法,分析了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体育锻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一次对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讨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检验。该项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检验进行分析,从而向广大高校学生揭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帮助当代高校大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作用,从而使广大高校学生更加积极自觉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达到提高广大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一)研究对象

本文所分析的这一研究,其内容是对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采用了纵向研究设计这一方法,目的在于检验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所表现出来的阶段差异性。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某高校的大学生(不包括体育类专业),主要研究群体是在校的大一、大二以及大三的学生。整个调查的调查方法是整群分层随机取样,调查问卷分三次进行发放,具体数字如下:首次发放1200份调查问卷,回收1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045份,包括男生501份,女生544份。第二次发放1220份调查问卷,回收1156份,其中有效问卷1088份,包括男生526份,女生562份。最后一次发放1245份调查问卷,回收1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092份,包括男生528份,女生564份。

三次的调查过程均比较顺利,在600名学生中有582个有效个案,包括男255人(43.81%),女生326人(56.19%)。

(二)研究程序

该项研究采用纵向设计,其根据是行为发生过程,根据健康行为过程理论,按照时间不同,设置三个不同的测量点,三个测量点为:前意向阶段(T1)、意向阶段(T2)以及行动阶段(T3)。

前意向阶段的测量时间是该高校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其测量的内容是该所高校(不包括体育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对于体育锻炼的结果期待、和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其行动的自我效能。

意向阶段的测量时间是在前意向阶段测量后一个月,其测量内容是该所高校(不包括体育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自我维持效能以及计划。

行动阶段的测量时间是在意向阶段测量后一个月,其测量内容是该所高校(不包括体育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自我恢复效能以及锻炼水平。

(三)整个调查问卷的设计

整个调查问卷数量为10份,其中前意向阶段6份,意向阶段2份,行动阶段2份。

1、前意向阶段其调查问卷情况

问卷1是关于调查对象的调查表,其主要是人口统计方面的问题,包括对该所高校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专业、年级以及学号等数据的统计。

问卷2是关于体育锻炼阶段的评定测量表,频率为每隔3天做一次调查,通过调查测量信度。

问卷3是关于健康风险感知的测量表,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关于危险认知的量表进行测量。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问卷4是关于对体育锻炼结果预期的测量表,采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测量表,其中包括两个分量表,两个分量表一共有10个条目,5个条目是积极预期,5个条目是消极预期。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问卷5是关于锻炼自我效能的测量表,采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锻炼自我效能测量表。共有8个条目。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问卷6是关于体育锻炼意向的测量表,该测量表一共有3个条目。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2、意向阶段其调查问卷情况

问卷7是关于维持自我效能的测量表,由13个条目组成,同样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问卷8是关于体育锻炼计划的测量表,采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测量表,由8个条目组成,其中包括两个分量表,两个分量表分别为行动计划以及应对计划。

3、行动阶段其调查问卷情况

问卷9是关于恢复自我效能的测量表,一共包括3个条目,同样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问卷10是关于体育锻炼水平的测量表,采用国际化标准。

该调查问卷通过对锻炼时间和频率的调查,把高校学生的锻炼时间以及频率转化成强度,然后将强度不同的运动转化成热量的消耗。

二、研究统计

(一)对于调查中无效问卷的判定和有效问卷缺失值的处理

在调查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无效问卷。对于本文所研究的这次调查,无效问卷即那些没有连续变量的问卷,其统计数据对于本文所研究的这次调查来说不具有使用价值。主要集中在一些测量表的缺失上面,如:人口统计学变量问卷、体育锻炼阶段评定测量表以及健康风险感知量表等。

而相对而言,对于那些有连续变量的问卷,如果某一问卷出现超过6个条目的缺失,那么该问卷则被归为无效问卷。对于那些缺失少于6个条目的具有连续变量的问卷,如果想要使用的话,可以国际上通用的SPSS18.0软件对其进行校正。

(二)对于数据的分析

对于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其分析工作要通过SPSS18.0软件实施。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法以及多组结构模型来对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适用性。

三、对于研究结果的分析

(一)被测试对象样本的行为阶段分布情况

在参与测试的600名高校(不包括体育类专业)的大学生中,有16.6%的大学生,其测试结果分布在非意向阶段,从而可以认为这部分大学生既没有参见体育锻炼,也没有关于体育锻炼方面的计划。有29.3%的大学生,其测试结果分布在意向阶段,从而可以认为这部分大学生已经体育锻炼方面的打算,或者已经决定要参加体育锻炼。有54.1%的大学生,其测试结果分布在行动阶段,从而可以认为这部分大学生已经开展了体育锻炼。

(二)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检验的前提条件

首先检验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适用性,主要采用拟合度指标对其进行检验。这些拟合度指标是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计算出来的。对于整个调查来说,总体样本以及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和行动阶段三个阶段的子样本表现在拟合指标上面,其卡方值是较大的,因此从统计学意义上进行考虑的话,其显著性较为明显。

因为本文所研究的调查项目,其所取的样本比较大,样本数为600,因此在实际的比值中,需要参考卡方自由度。本文所分析的这次调查项目,其总体样本以及以上提到的三个阶段,两者子样本的卡方自由度均小于2,从而可以说明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其适配度较好。说明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完全适用于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

其次,检验健康行为过程理论所提出的3个阶段的群体具有测量方面的等同性。本文所研究的这次调查研究中主要检验了健康行为过程理论的结构模型所具有的不变性。

(三)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检验

当健康行为过程理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适用,而且其包括的T1、T2、T3阶段都具有测量等同性时,在本文所分析的调查研究中,当设置意向阶段的潜在平均数为0,将前意向阶段和行动阶段参数设置为自由参数,通过这种方式检验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以及行动阶段三个阶段的结构平均数。

前意向阶段在行动自我效能、积极结果期待、风险知觉、维持自我效能、以及体育锻炼指标上的测量结果均与意向阶段有明显的不同。行动阶段在行动自我效能、消极结果期待、风险知觉、维持自我效能、恢复自我效能、体育锻炼等指标上均与意向阶段有明显的不同。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微信打卡小程序在学生假期体育锻炼中的应用分析
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年7亿人每周至少锻炼1次
有关中小学教师体育锻炼的几点思考
谈体育锻炼的原则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