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史料教学活动探析

2017-01-16 00:48秦碧海
东方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

秦碧海

摘要:批判性思维决定历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鉴别能力、评价论证能力、搜集、分析历史材料并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理解宽容、反思等品质都属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范畴,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无法离开材料,历史教学也无法离开史料。所以,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史料教学

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作出合理反省与决定的思维。①它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气质。前者主要包含解释、分析、评估、推论等能力,后者包含好奇、求真、理解等品质。②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收集史料、建构论据和独立思考”、“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增强历史洞察力”、“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等初高中课程标准中的提法均与发展历史批判性思维相联系。③基于此,本文论述的历史批判性思维包括对史料的分析鉴别能力、评价论证能力以及宽容反思品质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基于史料的历史教学,不仅大大提升了历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而且让批判性思维大方光彩”。④所以,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大势所趋。然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很少注意到史料对历史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作用。一方面,教师习惯把史料作为教材结论的“说明”,而不是“论证”,所选史料比较单一,并不注重史料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史料通常被作为直接论据来证明结论,至于史料自身有无问题,能作何种力度的证据教师一般不大考虑,这就使史料教学与其本有的功能价值(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失之交臂。那么,到底如何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本文主要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在基于史料解剖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以下案例是美国国家思维教育中心提供的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示范课,该课的教学主题是探讨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源。

案例1:《美国革命的根源》单元教学案例⑤

……

师:刚刚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史料,什么是论证,也分析了生活中三则材料哪些属于史实、哪些属于观点,现在我们来看1776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的一段话:

“我们的谷物将在欧洲任何市场上售出好价钱……对大不列颠的任何屈从或依附,使我们同一些国家发生冲突……既然欧洲是我们的贸易市场,我们就应当同欧洲任何部分保持不偏不倚的关系。北美的真正利益在于避开欧洲的各种纷争……甚至上帝在英国和北美之间设置这么远的距离,也有力地而顺理成章地证明,英国对北美行使权力这点决不是上苍的意图。”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段史料,分析解剖一下,这段史料是属于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为什么?

生:一手史料,因为是当时人直接记录的。

师:那在这段史料中,哪些属于史实?哪些属于观点?

生:(回答略)

师:所以,这段史料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个主要观点是……

生:殖民地应该脱离英国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生:这样的话,确实不错,作者支持脱离英国而独立,而且听起来是对的。如果我在那的话,我一定会接受它。

师:让我们小心一点,在没有听到另一种观点之前就接受一个论据,绝对不是一个好主意。或者站在另一方的一个人会指出我们所忽视的东西而使我们对于是否接受听到的第一种观点而更加迟疑呢。到此为止,我只是让你们指出这篇文章的论证是什么而已,为了评价它,我们将需要另一种策略,它将使我们不止找出理由和结论是什么。

师:让我们假装自己回到1776年的情境中,在这个事件上你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好,你决定直到你听取了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才做出你的判断,就像是在一个法庭上一样。所以暂停下,然后尽量使自己进入到这种情境中。现在让我们看看当时其他支持效忠于英国的人,如牧师查尔斯·英格利斯是这么说的:

“是时候将那些令英国人互相厮杀的憎恨放一边了……战争将摧毁我们这片曾经的乐土。只有与英国和解……农业、商业和工业将会恢复以往的活力。当前,不管在这里还是在英国,它们正在凋零……只有效忠于英国,我们的贸易才会得到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的庇护……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英国是有能力保护我们的商业和我们的海岸的。大不列颠的制造业,尤其是我们最需要的各种金属,明显优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没有国家能生产相同质量但又更便宜的亚麻布和毛织品。”

师:请同学们像之前一样解剖这段史料。

生:(略)

师:那问题来了,前者支持独立,后者却反对独立,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们该做出怎样的评价判断呢?

生:……

师:还记得上课一开始老师给你们展示的这则汽车广告吗?(广告信息略)请同学们提出一件或两件以上的你认为你在买这辆车之前需要知道的事情。

生1:我想要知道他怎么知道试驾员在听到引擎时说了“哇”。

生2:我想知道这个车耗不耗油。

生3:这是关于车的外观、引擎和它的价格的信息,我还想知道内部的东西。比如这车舒适不?

生4:我想知道这辆车有什么不足之处,如果需要经常维修,即使它真的有广告说的优点,我也不会去买它。

生5(顿悟):广告的信息不能说服我们去买这辆车,它像是一个谋杀审判,在里面唯一的证据是某人看到这个人在犯罪现场的附近。陪审员在认定被告是有罪之前,必须知道多得多的证据。

师:太精彩了!让我们回到潘恩和查尔斯·英格利斯的观点上来,在我们作出判断、选择接受某观点前,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事情?

生:这个观点是否为真……还有没有其他观点支持或者反对它……

师:太令人高兴了!这是你们自己得出的好的论据应有的两个标准……

从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国外史料教学与国内史料教学的区别。该课例更加注重能力、方法目标的实现,它生动地展示了一位美国教师是如何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

一是分析鉴别能力。出示第一段史料后,这位美国教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学会从史料中提取归纳有效信息,学会解剖史料,认识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区别,认识观点和事实的不同。首先,史料的类别不同,其价值也不同,一般情况下,“一手史料”的价值要高于“二手史料”,但这并不代表“一手史料”一定比“二手史料”更真实、可靠。有时“一手史料”由于时代局限性,可能无法真实记录历史的本来面目。但从另一方面讲,这无疑又给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其次,鉴别史料的史与识、区分史料的事实和观点,有助于让学生明白:事实不变,但观点却会因人而异,由于人们的立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差异,也使学生认识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重要性,因为有时候结论和史实会出现不相符的情况,二者之间可能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分辨能力。所以区分史料的类别以及区别史料中的史实与观点,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鉴别能力,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高。

二是论证评价能力。在分析完第一段史料后,一学生就接受了潘恩的论证,对于这一突发情况,这位美国教师及时纠正了学生思维的误区,让学生明白:孤证无以立,学生要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就应该学会比较不同观点,所以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该注意史料的多样性,单一史料只能起“说明”作用,要发挥史料的“论证”作用必须引用两则以上的且观点对立的史料,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随后,该教师让学生假装回到1776年的情境中,展示支持效忠英国的一方的观点,在学生陷入两难困境之时,他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的汽车广告,从而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要正确评判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作为论据的史料必须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多元性。真实是证据的生命,不真实的证据是伪证,无法起到证据证明的作用。⑥多元性是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史料教学中选择史料的标准,单一史料只能说明结论,却无法通过论证得出结论。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提供不同角度、不同立场的史料。多元的史料、多样的观点并不是为了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而是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纷繁复杂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不同史料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多角度、辩证全面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能力。

总之,在常规史料教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需要选择多元化史料,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解剖,一方面帮助学生批判性地思考:该史料是属于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史料中哪些是属于史实哪些是作者的观点?该史料的背景与作者动机是什么?有无与之相反的史料?有无与之类似的史料?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白孤证无以立,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结论,要得到尽可能客观的评价判断,需要学会多角度辩证全面地看问题。通过如此的史料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史料鉴别能力和论证评价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

参考文献:

著作:

[1]谷振诣、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武宏志、周建武《批判性思维——论证逻辑视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文献:

[1]刘立新《历史教学应提倡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2008年第11期。

[2]赵亚夫《批判性思维决定历史教学的质量》,《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2期。

[3]郑耿标(编译)《将批判性思维技能教学融于中学历史中——<美国革命的根源>单元教学案例》,《历史教学》,2010年第17期。

[4]姚景祥《从史前时期的课程内容谈历史教学中证据使用的方法》,《历史教学》,2014年第17期。

注释:

①Ennis,R.Critical thinking:a streamlined conception.Teaching Philosophy,1991,14(1):p.6.转引自:谷振诣、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页。

②武宏志、周建武《批判性思维——论证逻辑视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8页。

③刘立新《历史教学应提倡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2008年第11期,第6页。

④赵亚夫《批判性思维决定历史教学的质量》,《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2期,第75页。

⑤该案例选自郑耿标(编译)《将批判性思维技能教学融于中学历史中——<美国革命的根源>单元教学案例》,《历史教学》,2010年第17期,第65—71页,笔者对此案例稍作了修改。

⑥姚景祥《从史前时期的课程内容谈历史教学中证据使用的方法》,《历史教学》,2014年第17期,19页。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以史料促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