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017-01-16 01:37刘世钦
东方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常规榜样思想品德

刘世钦

我们都知道,小学体育教学有三大任务:一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二是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三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其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教育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在小学体育课的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呢?

一、根据上课内容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材内容广泛,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努力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武术内容的教学,可以对学生讲述武术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通过球类、游戏、接力跑、拔河等教材,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教育和顽强拼搏勇于竞争精神的培养;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练习,进行组织纪律、集体观念、听从指挥教育等。

二、结合课堂常规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

课堂常规是把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要求和措施加以规范和制度化。课堂常规是对师生共同提出的基本要求,其内容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种种常规。这些常规内容和讲文明礼貌、讲思想品德、组织纪律性、安全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制度化。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组织纪律性。还可建立了课堂评分制度,这对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调动学生自觉积极性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而良好的班风应是友爱,乐观向上的。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里,更有助于正确思想品行的形成。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强调课堂常规,并使之得到落实,从而有效地规范师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三、结合学生表现渗透教育

体育实践课,一般在操场上进行,具有活动空间大、组织工作复杂、干扰因素与偶发事件多的特点,因而教学难度大。在体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行为特征,其思想、观念、情感、意志、道德很容易表露,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开展表扬与批评,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四、上好引导课,重视理论课的讲授

引导课一般安排在每学期开始的第一次室内授课,其教育目的是通过有关情况介绍,动员与组织学生认真上好体育实践课,并引导学生对学校体育教育目的任务、地位作用再认识。上课时,在总结上学期体育课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本学期体育教学任务、要求、教学内容、考核项目与标准等,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学习的任务,以激发学生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上好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要重视理论讲授课。理论课大多是因天下雨,不能上室外课而安排的。理论课既是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体育卫生文化教养,指导学生体育实践,培养和发展智力的基本环节,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基本环节。教材中就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其中很多内容本身就是直接的思想教育的生动材料。如讲授我国体育事业的伟大成就,亚运会、奥运会简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五、结合榜样的力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对表现得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宏扬正气,树立榜样。事实证明,良好的榜样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奠基”作用。以榜样为师,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体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靠教师常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才能奏效。

猜你喜欢
常规榜样思想品德
选择
常规之外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破常规 获巧解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