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邯郸记》的当下意义

2017-01-16 02:30魏攀
东方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人意义

魏攀

摘要:在现有体制下,知识分子倾向或者被迫追求功名富贵,内心比较苦闷,总是在反思人生,反思生命价值之所在,而《邯郸记》里的出世思想正好和他们产生了共鸣。

关键词:《邯郸记》;文人;意义

汤显祖著“临川四梦”,从开始写作《紫钗记》到完成最后一部《邯郸记》,花了约十四年时间,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可能这么长时间不变,汤显祖也不例外。他对世界、社会人生的看法有所改变,相应展现在其作品的中审美趣味也有所转变。如果说汤显祖写于早年的《牡丹亭》是一部表现青春、表现美的赞颂爱情之作,那么写于晚年的《邯郸记》则是一幅更为恢弘的展现人间百态的众生图。

一、受挫后的觉醒

《邯郸记》作为“临川四梦”中的最后一梦,此书写毕,汤显祖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他已经五十一岁了。金庸在《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写道:“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也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写下这段话的五个月前,金庸长子査传侠在美国自杀辞世。汤显祖也承受了同样的丧子之痛,其长子士蘧在他写作《邯郸记》的前一年病逝,这对年过半百的汤显祖来说可谓是极大的打击。而在此之前,汤显祖的仕途也并不顺利。功业未就,儿子辞世,这双重痛苦逼得汤显祖只能从佛道处寻求一丝安慰。《邯郸记》中卢生久未建功立业,“为功名想得成痴。幸直着小二店乾坤逆旅,过了八十载人我是非。挣醒来端然一梦,道人间饭熟多时。”①这功名富贵幻同一梦的虚无思想就体现了汤显祖对人生、对生命的反思。

从汤显祖名震当时传誉后世的《邯郸记》中,我们看到文人陷于功名富贵,看到他们积极干预现世社会,看到他们的幡然醒悟,看到他们“人生一梦”的怅惋,看到他们不知出路在何方的迷茫。古代读书人因身受儒家思想影响,对功名二字大多执着,但理想与现实又有着诸多矛盾而心情痛苦,最后又看破荣华富贵而彻悟。少年游侠,中年游宦,老年游仙的人生模式是读书人的人生理想,每一个阶段都很圆满,既符合世俗期望又能实现自我。卢生从一个满腹心思向上爬的野心家,到一个对社会有深刻认识的清醒者,不仅仅只是在作品中描述的那个年代才有这样的人。这部传奇对于当下也有深刻的观照意义。

二、文人的良知和担当

我国古代的文人和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是不同的。“知识分子”这个集体性名词诞生的时间,决不会早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起初,这一个新术语试图重新唤起在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社会地位中的男人与女人的广泛联合,若不是这样,那些科学家、政治家、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律师、建筑师和高级工程师依然只是各自去追求他们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不可能走到一起并互相合作的。在这个新术语中,隐含着这样的意思:在所有的这些职业当中,知识起着核心作用,这是一个使这些职业统一起来的要素。这种与知识之间的共同的密切关系,不但使这些男人与女人们从社会的其余部分中分离出来,还决定了他们在权利和义务方面有一种共同的特殊的相似性,他们以理性代言人的名义,向全体国民说话。②“知识分子”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游离于政权之外,不向强权谄媚。

中国的文人从一开始就与政治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从隋唐开科举直至1905年废除科举,千余年来文人就在为功名而奋斗而努力。我国的科举制度决定了“学成文武艺”,除了“货与帝王家”外别无出路。卢生的愿望是“大丈夫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饶,而后可以言得意也。”③不止是卢生有这个愿望,在此之前或者之后,乃至今日,仍有无数学子是抱着“学而优 则仕”的目的来读书。中国人骨子里对官有一种畏惧感。平民畏惧高官,渴望获得权力,科举是相对公平的可以获得功名和金钱的道路,文人怎能不为之付出自己的青春、热血。

卢生可以说一开始就是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很轻易地就中了状元,如果不是宇文融,想必他的宦途当是一帆风顺。可是官场瞬息万变,很多时候可能你无意间说过的一句话,做过的一件事都被有心人记下来,作为日后打击你的凭证。卢生的“嫦娥不用老官媒”也许只是无心之语,但被宇文融这个有心人听在心里,一旦寻得机会便会报复。俗云,“商场如战场”,其实,官场比战场更为惨烈。

在梦中,卢生得到了一个读书人所梦想得到的一切:功名、利禄、权力、女色。从梦里醒来,黄粱饭尚未熟。梦里的一切不过都是幻化,根本没有什么是真实的,你以为你得到了,其实你得到的只是虚空。世事也不过是一场大梦罢了。现代的读书人在商品经济冲击下,欣欣然或者被迫向功名富贵靠拢。被迫求取功名富贵的读书人,他们依旧保有正直良心,他们对这个污浊的社会不满,《邯郸记》这个黄粱一梦终成空的故事便和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共鸣,他们在《邯郸记》里求得内心的平和,获得心灵的慰藉。

三、结语

作为曾经的知识分子,后来的阶下囚贪官,曾有人将他们的规律总结如下:他们大多聪颖向上却出身贫寒,青中年时期政绩突出获得提拔,但是到了晚年临近退休时却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大肆贪污受贿。孔子云“从心所欲不逾矩”,但他们偏偏就是要“逾矩”,为了占有权利金钱,他们忽略自己的责任,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他们共同的结局是一样的——监狱。他们不需要在梦中感受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他们在现实中就可以享有。但他们没有《邯郸记》中卢生那样的运气,还有着梦醒重生成仙的机会。

所谓功名,所谓富贵,终将随时光而逝,只有良心,才会让我们获得安宁。

参考文献:

[1]汤显祖:《汤显祖戏曲集》,钱南扬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2]齐格蒙·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洪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注释:

①汤显祖:《汤显祖戏曲集》,钱南扬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861、862页。

②齐格蒙·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洪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7页。

③汤显祖:《汤显祖戏曲集》,钱南扬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719页。

猜你喜欢
文人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千万别说我是文人
为“文人”正名
诗里有你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论巨型雕塑的多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