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士官长培养问题研究

2017-01-16 02:36赵大鹏潘敏于佳
东方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借鉴培养

赵大鹏++潘敏++于佳

摘要:本文主要从当前在基层士官长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找出基层士官长培养的基本路径和方式,为更好地发挥士官长的作用,提高部队管理和训练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基层士官长;培养;路径;借鉴

自2014年开始在全军相关部队进行士官长试点工作以来,士官长这个名词开始从国外走进国内,从上层筹划走进基层部队生活。然而我们发现,在士官长尤其是基层士官长的培养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找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制定出适用于士官长的培养方法和途径,对于提高部队的管理训练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基层士官长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重士官轻官长现象比较普遍

目前,虽然我军有了士官长试点单位,也已开始在全军各部队推广士官长制度。然而,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士官长的培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便是没有将士官长这一特殊群体从普遍士官中剥离开来,没有形成相应的配套的培训机制。很多单位虽然有培训士官的任务,但是对于士官长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军官、普遍士官还有哪些职责上的差别,指挥型士官、专业技术士官、专业技能型士官的角色到底应该怎么定位还没有一个相对科学的界限区分。这就缺少了在士官长培养过程中的针对性。

(二)时效上重当前轻长远现象比较普遍

随着我军教育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型,士官教育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基本出口的,而士官教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解决的是岗位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就是说,士官培养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当前问题而设置的。然而,士官长相对普遍士官而言,在部队服役的年限肯定要长得多,对部队的影响也要大得多,对部队管辖的范围也要广得多。这就要求士官长的教育不仅要能够管当前,更要考虑到长远的需要,需要有相应的知识模块来支撑。然而,我们在现实培养体系中很难找出相应的坐标。

(三)科目上重专业轻管理现象比较突出

虽然我军的士官分为指挥型士官、专业技术士官和专业技能型士官,但是作为士官长这一个群体,这一“长”字代表可不仅仅是军衔的升级,更代表着职权的扩大,责任的沉重。作为一个士官长,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士官长,都要承担起相应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平时的事务性工作。然而我们看到,在有些院校的士官培训体系中,虽然有中高级士官的培训课程,但是课程中多半涉及的是专业性的课程,对于如何配合军官搞好管理工作则很少涉及。

二、基层士官长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相应类型和层次的士官长职责并未划清

当前,我们虽然划分了三种类型的士官,但是士官长与军官的职责该如何划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只是在总部试行的文件中提出了基层士官长的大体职责。如营连士官长主要职责是:参与训练计划的拟制,负责士兵单兵训练和班级分队训练的组织实施等工作;战术训练和遂行作战、演习等重大军事任务中,充当营、连长的士官参谋;协助营(连)首长具体组织士兵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抓好条令条例和各项政策规定落实,承办士兵请销假、探亲休假等日常管理事务性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士兵思想动态、协调解决士兵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排士官长主要是协助排长抓好士兵的日常训练和教育管理工作,排长不在位时经批准可代理排长职务,履行排长职责。然而我们发现,这样的区分还太粗糙,和其他军官的角色还有重叠之处,比如说都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那么和基层营连的教导员和指导员的职责如何区分;在排这一级别哪些是属于排士官的任务,哪些是排长的任务都没有明确的区分。这样一来,就很难找出适应士官长教育的位置和坐标。

(二)专业纵向发展与管理横向延伸关系未找准

作为士官长,尤其是专业技术高级士官长,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通常比较专业权威,而专业发展毫无疑问是按照工业时代纵向的学科专业体系来发展的。但是管理学往往更强调的是相关人文知识的掌握和支撑,比如说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一个是专才,而另一个要求是通才。但是我们士官长教育,由于承担的不仅仅是相对专业的技术工作,还要能够承担相应管理工作,因此必须准确调控好两者的交汇点。可现实中除了简单的讲座外,很少有系统的人文知识培训,尤其是管理方面的培训。

(三)使用过程中士官长职责和权利区分对待

对于士官长的培养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便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使用。通过使用不断提高士官长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然而我们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在安排一些相应的活动时,会考虑到士官长的存在,而在考虑一些福利待遇尤其是相应的权利分配时,往往对士官长的职权加以剥夺。比如说在基层士官长的职责中就有一条——承办士兵请销假、探亲休假等日常管理事务性工作。很多时候军官并不愿意把这类有点“实惠”的工作放手让士官长来做,更愿意自己控制名额。而这严重挫伤了士官长工作的积极性,也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培养难以落到实处。

三、解决基层士官长培养问题的路径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士官长培养的问题,除了有了相应的制度之外,最根本的就是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建立士官长的培养模型,而这一模型实际就是士官长的培养路径。

(一)构建螺旋式上升的培养体系

外军在军士长任命前都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训课程的设置通过涵盖以往的相关课程,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又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说军队的管理工作,在基层通常讲一些基层的管理,往往以部队士官的行为管理为主。然而,当士官长进入旅团一级司令部门时,他们除了掌握基本的管理技能之外,更强调参谋业务以及部队管理的艺术的学习。相应的组训课程也一样,在横向上不断地延伸,在纵向上不断地加深,从而能够不断地适应新的岗位。

(二)位移军官的训练与管理课程

根据士官长的相关职责,基层士官长干得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原来军官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在“官兵分训、士官组训”总的要求下必须调整现有士官长的课程设置。将原来军官班开设的教学法、军队基层管理等课程纳入到士官的教学体系中。同时为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往往还要引入军事运筹学的部分内容。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课程设置时进行调整,以满足士官长未来工作的需要。

(三)完善任职培训考核机制

以往的相当长时间,院校对部队的高中级士官往往是以委托培养的方式来施行教学培训的。这样一来,很多士官长尤其是基层士官认为到学校无非就是一个休息的机会,一个调整身心放松的机会,很少有人会把这种短期的任职培训与未来的工作岗位联系起来。而这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院校对士官长这一层次还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考核机制,尤其是面向岗位任职能力的考核机制。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士官长这一特殊阶层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方式方法,既约束其行为,更保障人才质量的逐步提升。

猜你喜欢
借鉴培养
浅析原创品牌设计的发展之路
浅析王安石的人才培养观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