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意识:文化渊源·理论基础·重要作用

2017-01-24 08:00张友良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权威党中央核心

张友良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办公厅,江西 井冈山 34360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蕴含的关于核心和核心意识的宝贵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关于增强核心意识的理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做过精辟论述。因此,深刻理解核心意识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和重要作用,切实增强核心意识,确保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凝聚全党力量、加强集中统一,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核心意识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渊源

(一)儒家的主要观点

“德治”“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二者都与强化核心意识密切相关。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孔子在此以一个形象的比喻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为政以德”,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根本原则。也就是说,当政者只要实行德治仁政,以高尚的道德力量凝聚民心、以道德教化为主要手段来治理社会,自然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处于众星拱卫的核心地位。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2]意思是说,当政者必须具备“允执其中”的睿智,在国家治理中处于不偏不倚的核心地位,才能协调和保证国家各方面、各层次的高效运转。

(二)道家的主要观点

道家在治国理政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观点。例如,《道德经》中所说的“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等。

(三)法家的主要观点

法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有着更加成熟和完善的思想体系。其中,《慎子》中就有很多这方面的高超见解。例如,“古者,立天子而贵之者,非以利一人也。曰:天下无一贵,则理无由通,通理以为天下也。”意思就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处于至尊势位的力量,国家治理就无法达到。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核心”的思想,为中国几千年来的诸多君王治国理政提供了思想智库。但也应该认识到,这些见解的时代和阶级局限,片面强调统治者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自己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核心和核心意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核心意识具有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核心”的主要观点

1.强调权威的必要性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帮助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以及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伟大革命实践中,自始至终强调“权威”对无产阶级政党提高凝聚力、号召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850年,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马克思恩格斯阐述工人政党同工会关系的时候曾指出:“共产主义者同盟,不应再度降低自己的地位,去充当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随声附和的合唱队,而应该谋求在正式的民主派旁边建立一个秘密的和公开的独立工人政党组织,并且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变成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3]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工人政党的支部应成为工人协会“核心”的观点,蕴含了无产阶级政党努力成为革命领导核心的思想。1873年3月,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4]恩格斯在这里形象地阐明了核心和权威对政党建设的重要作用。

2.强调权威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和必然要求。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我们看到,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都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而不管社会组织以及生产和产品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是怎样的。”[5]恩格斯在此强调,权威是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并不由人的主观愿望确定。同时,马克思还强调,各国无产阶级,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夺取政权以后,都必须用权威来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维护无产阶级专政权威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3.强调个人权威和领袖权威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取得革命最后的胜利,不仅需要革命权威、政治权威,而且需要个人权威和领袖权威。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对巴枯宁要求工人放弃任何权威、最终导致里昂公社迅速失败的无政府主义提出批评:“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胜利以后,你们可以随意对待权威等等,但是,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到同一个攻击点上。”[6]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想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形成以领袖为核心的政治权威,这是提升政党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重要保障。

(二)列宁关于“核心”的基本思想

1.强调发挥革命领袖的权威作用。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对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之间的关系作出论断:“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领导职务而称之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7]1900年,列宁在《火星报》创刊号上发表的《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中又强调:“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8]同时,列宁还对那些提出不要权威、不要纪律、不要政治领袖等错误主张的激进知识分子予以严肃批评,并明确指出,工人阶级要在全世界范围进行艰难而顽强的斗争,最终获得彻底解放,就必须要有权威。

2.强调党的杰出领袖对维护党的意志统一具有决定作用。1921年8月,列宁在《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中明确提出:“培养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9]正是因为有列宁为政治领袖的领导,有斯大林、托洛茨基等大批革命精英团队的顶层谋划和组织运筹,以及一大批革命领导骨干的宣传、组织群众和一支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浴血奋战,取得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包围封锁,从而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以完全巩固、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得以富有成效地开展,并最后成为当时世界第二经济强国。遗憾的是,苏联始终没能够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在20世纪90年代初顷刻瓦解。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抛弃了党的民主集中制,致使政治纪律动摇、党内思想混乱、党的领袖被丑化和妖魔化,最终使党的领导被削弱或放弃,党中央权威丧失。

三、党的领导核心在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欲治兵者,必先选将。”中国共产党建党96年来,栉风沐雨、苦难辉煌的历史深刻昭示:一个成熟的具有核心领导权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具有决定性作用。[10]邓小平同志指出:“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11]这是我们党的事业几经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的重要原因。

(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与失利中,不气馁、不妥协,虽然一度衣衫褴褛,但仍然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革命道路。在秋收起义失利后,经“三湾改编”后引兵井冈,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启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尝试。这一崭新道路的成功开辟,为全国各个根据地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式提供了借鉴,树立了旗帜,使星星之火促成燎原之势。中国革命的面貌,正因为有了毛泽东同志“天上的北斗”般的引领作用才为之一新。

古田会议的召开,在我党我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红四军入闽和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红四军领导人对如何建设红军和根据地等问题的争论,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达到“白热化”程度,结果是毛泽东落选前委书记,朱德受到处分,陈毅当选为前委书记,这给红四军党内团结蒙上了一层阴影。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毛泽东、朱德、陈毅以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共产党人气概,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实事求是,善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和调查研究来解决问题,最后在中央“九月来信”精神的指导下召开古田会议,消除了分歧,统一了思想,实现了团结,而且确立了建党建军纲领,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古田会议决议》从根本制度和组织机制上确立了以党委制为核心的党领导军队的组织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军权由个人掌控到革命政党集体掌管的飞跃。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正式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自此,我们党才真正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成熟的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这个时期的最大成就,也是中国人民最终赢得解放的最大保证。从此,我们党胜利结束了长征,保存和锻炼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坚决克服了坚持退却逃跑、成立第二党的张国焘路线,保住了陕北革命根据地这个长征的落脚点,正确领导了“一二九”救亡运动,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4月,党的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在思想上工作上有了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会议全面总结了20多年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胜利提供了最可靠保证。在以后几十年的艰难历程中,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集体的坚强领导下,中国革命、建设不断取得伟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顺应历史需要,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当我们党刚从“文革”的灾难和阴霾中走出的时候,“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难题。邓小平同志站在历史发展的全局高度,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精髓,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领导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推动进行拨乱反正。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12]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这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保证中国共产党长期稳定执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大事、抓大事、干大事,抓纲治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迈出了坚实步伐,治国理政道路开辟了全新征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书写了新篇章,绘制了新蓝图;积极主动、顺势而为,打造“天时”,创造“地利”,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五位一体”建设成果丰硕,经济实力再上一个大台阶;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创新、制度质量、制度优势、制度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凸显;中国正在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具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开创新局面。5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国力再上一个大台阶。这些伟大成就,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13]

四、历史教训

回顾总结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我们应深刻认识维护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对党和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充分汲取党的团结统一遭到破坏时革命和建设遭受重大损失的教训。

(一)革命时期中共重要人物分裂党和中央,给党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

1.陈独秀成立反党小组,堕落为反革命。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陈独秀是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为我们党早期的创建和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小部分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投降主义者,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逐渐变成了取消主义者。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陈独秀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不但不肯接受党的意见,放弃这种机会主义的取消主义的反党观点,而且还同反动的托洛茨基分子结合,成立了反党的小组织,因而不得不被驱逐出党,接着并堕落为反革命。[14]

2.罗章龙另立中央、分裂党,被开除出党。罗章龙,曾为中国早期革命事业做出很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党人和早期中共领导人之一。但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后,因反对王明,他组织成立“非常委员会”,另立中央、分裂党,被开除党籍。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他的这种行为评价说:“企图分裂党和实行叛党的托洛茨基、陈独秀派和罗章龙、张国焘等的反革命行为。”[15]但他的晚年,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社会建设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仍得到党和人民的关怀与尊重。

3.长征中,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致使革命遭受巨大损失。长征时期,中央毛尔盖会议后,1935年8月底,右路军(中央红军)穿过草地到达四川班佑、巴西一带,等待与左路军会合。中央政治局于8月24日将毛儿盖会议决定电告张国焘,但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四川阿坝后,看到自己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人数多、装备精良,便违抗中央命令,拒不与右路军会合,并要挟右路军和党中央南下,甚至企图危害党中央。他还电令红军前敌指挥部政治委员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尽管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一再说服并多次电令催促他率部北上,但他却顽固地坚持错误主张,率领左路军和右路军中原红四方面军的四军、三十军南下,并于10月间在四川省理番县卓木碉(今马尔康县脚木足)公然另立中央。张国焘同中共中央分裂后,命令红四方面军南下,结果使红军部队由南下时的45个团约8万人,减少到28个团4万多人,给革命带来巨大损失。

(二)“文革”时期,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阴谋篡党夺权,祸国殃民

“文革”时期,林彪、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林立果等反革命集团,与江青反革命集团相互勾结,组成一个以林彪为头子,以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为目的的反革命集团。他们诬陷和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策划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迫害、镇压广大干部和群众;谋害毛泽东,策划反革命武装政变;策动上海武装叛乱等,使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正确的政治原则、思想原则和组织原则遭受践踏,党内政治生活和民主生活无法正常开展。

(三)新时期一些党的高级干部直接挑战党中央权威,严重破坏党的团结统一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良好,广大党员干部严守党纪国法,全心全意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但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党的一些高级干部,如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人,不仅在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而且在政治上野心膨胀,大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等政治阴谋活动,直接挑战党中央权威,严重破坏党的团结统一,严重破坏党内政治生活,严重玷污党员领导干部形象,严重损害党和人民事业。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党中央果断对这些危害党和人们事业的“毒瘤”进行查处,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消除了严重政治隐患,保证了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历史和现实证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领导,必须始终把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挺在前面,必须用铁的纪律从严惩治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行为,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切实做到“五个必须”。

五、新形势下如何维护党的领导权威和核心地位

回顾和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经验教训,维护党的权威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权威和核心地位,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做好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最根本保证。

(一)坚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16]全体党员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及执着追求。

2.加强党史国史知识学习,汲取坚定信念的力量。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史国史,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补好精神之“钙”。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在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忠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是否”的检验标准,来对照检验自己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党性是否坚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1.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就要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忠诚党和党的事业,讲纪律、守规矩,在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上始终做到头脑清醒,坚定不移。

2.深刻认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的高度统一性。在我们这样一个具有复杂国情的大国、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全党同志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务必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务必有一个“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总书记作为党的领导核心,这样,才能凝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各位成员,各级领导干部和全党的集体智慧,确保全党同志都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确保党中央权威,确保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得到全面贯彻落实。[17]

(三)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

1.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和总任务、总方针、总政策、总目标和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2.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对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决不能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决不能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政治上的“两面人”。同时,也决不能妄议中央大政方针和重大工作部署,坚决做到任何情况下都严守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18]

3.正确合理表达个人意见建议。各部门各地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可以向党中央提出建议,但不得擅自作出决定和对外发表主张。对党中央作出的决议和制定的政策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按组织程序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党中央提出意见建议,但不允许公开发表或者在群众中散布同党中央的决定和政策相反的言论或意见。

(四)以纪律和制度保障核心

1.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全党同志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惩治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行为,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切实做到“五个必须”。

2.严格执行重大问题报告制度。严格遵照执行《准则》明确提出的“全党必须严格执行重大问题报告制度”的要求。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民军队,各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党委(党组)定期向党中央报告工作。研究涉及全局重大事项或作出重大决定及时请示报告,执行党中央重要决定的情况作专题报告。遇有突发性重大问题和工作中重大问题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除情况紧急必须临机处置并迅速报告外,不准先斩后奏。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工作,同级各个组织中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同级党委领导、向同级党委负责,重大事项和重要情况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

(五)强化全体党员的核心意识

1.真诚拥护党的领导核心。全党同志要始终信党爱党,自觉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共产党员。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支持拥护党的领导核心。

2.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全党同志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一些反党的错误言论,敢于亮剑,勇于批判,积极斗争。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坚决服从组织,坚决执行党的政策,不做两面人,不当两面派,不向组织讨价还价,不搞个人主义。

3.模范地向党的领导核心看齐。加强全体党员的纪律性,自觉模范地向党的领导核心看齐,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意志和要求,始终与党中央站在同一条线上。在重大问题和重大原则上,务必经常与中央对表,向党中央看齐,始终做到同频共振。保持政治定力和政治本色,绝不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4.全力支持党的领导核心。全党同志要牢固树立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始终服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决服从组织,胸怀全局,永远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党同志要勇担改革发展重任、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离职的同志,也应发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高尚风格,做到离职不离党,虽不在位,但也应发挥余热,为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也应做到不麻烦组织,不拖组织后腿。[19]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顾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必将有助于我们汲取历史中包含的丰富营养,同时也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致的基础上,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20]深刻认识核心意识的文化渊源、理论基础和历史经验教训,必将有利于自觉增强“四个意识”,更加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以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1]孔子.论语全解[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22.

[2]宋元人注.中庸章句集注:四书五经.(上册)[M].天津:天津古籍书店,1984: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3.

[4][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7、337.

[6][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6、197.

[8]列宁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0.

[9]列宁全集.第 3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505.

[10]王伟光.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N].光明日报,2017-01-16.

[11]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9.

[1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

[13]胡鞍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EB/OL].人民论坛网,2016-12-14.

[14][15][20]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七次全体会通过)[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6-7、6、6.

[1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EB/OL].新华网,2016-07-01.

[17]栗战书.维护习近平的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N].人民日报,2016-11-05.

[18]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2013年7月11日、12日)[EB/OL].中央纪委监察部网,2016-01-03.

[19]宋清渭.自觉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6(04).

猜你喜欢
权威党中央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