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破解用地制约

2017-01-25 21:58杨博野
浙江经济 2017年20期
关键词:滩涂盐分耕地

□杨博野

海水稻破解用地制约

□杨博野

浙江人多地少,用地矛盾突出。浙江陆域面积为10.2万平方公里,在28个省(区)中,仅高于宁夏、台湾和海南。这几年省内调研,听到最多的制约就是土地制约。特别是现在使用建设用地,除了要有规划空间指标和计划指标外,还要按等级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简直快成“紧箍咒”了。

浙江又是海洋大省,海域辽阔,岛屿众多,海岸线曲折而漫长,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可开发利用的滩涂面积约1882.7平方公里,占全国滩涂资源总量的13%左右,且基本处于动态相对稳定状态。

近年来,滩涂围垦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滩涂围垦在缓解浙江土地供需矛盾,实现土地占补平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滩涂资源调查结果显示,1950-2015年,浙江滩涂围垦合计2728.1平方公里,其中“十二五”期间围垦354.7平方公里。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浙江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201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坚决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质量不到位的问题,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占优补优。

然而,浙江新围垦的滩涂耕地等级质量相对较低。围垦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进而导致海水倒灌、土壤盐渍化。同时,很多滩涂围垦区用来蓄水养殖,导致堤坝和港湾的堵塞,使围垦养殖区成为一个封闭性水域,导致土壤盐分积累、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利用滩涂资源补充耕地难度越来越大。

海水稻十分有望解决这个难题。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通俗叫法,源株是1987年在湛江海边滩涂发现的野生水稻。2016年11月,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正式成立,目标要在三年内,培育出抗盐度千分之三、亩产达到300公斤的海水稻品种。

目前,海水稻研究中心首先在山东的20亩盐碱地上杂交育种。试验田盐分含量在千分之四至千分之十之间,属于严重盐碱化土壤。从目前的长势看,亩产350至400公斤不成问题。

尤为重要的是,海水稻种植可以提升滩涂盐碱地土壤等级。过去盐碱地改造靠大水洗地,水去盐返,伴随着水分蒸发,盐分会重新回到表层土壤。而水稻因为绝大多数生产周期都会用到水,因而对土地的改造是持续的。经过一轮海水稻种植,试验田的土壤盐分降到了千分之三以下,恢复到五级耕地的水平。预计种上几年海水稻之后,这块土地就能种其他作物,彻底变成普通耕地。

缺淡水,是研究中心种植海水稻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亩稻田一般需要800到1000吨水,100亩稻田需要9万吨水。北方一马平川,研究人员只能通过蓄水池水泵引水和海水淡化的方式来灌溉。目前仍然难以满足大面积推广种植。

浙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左右,是中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浙江兼具独特的山海优势,北部嘉兴、杭州、绍兴、宁波淡水河网星罗棋布,台州、温州等浙南地区和舟山海岛地区滩涂资源紧挨着丘陵地带,适宜小水库等水利项目建设,可以有效解决海水稻种植淡水灌溉的问题。

浙江要着力破解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开发的矛盾。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实现“两个高水平”目标需要一定的土地空间。浙江要把握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契机,抓紧引进海水稻种植研发团队,着力关键技术攻关,率全国之先,有效提升滩涂资源使用效率,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耕地资源有效储备和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把握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契机,抓紧引进海水稻种植研发团队,着力关键技术攻关,率全国之先,有效提升滩涂资源使用效率,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耕地资源有效储备和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

猜你喜欢
滩涂盐分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霞浦滩涂
宁夏中部压砂区表层土壤离子分布及盐分类型预测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滴灌条件下盐渍土盐分淡化区形成过程中离子运移特征
上岸的鱼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滩涂上的丹顶鹤
滩涂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