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画图”软件教学

2017-01-26 21:12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画图绘画创作

(惠州市龙门县实验学校,广东 惠州 516800)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高的必修课。它的教学任务除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基本的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用中学,为学而用,以用促学,同时能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协助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适应信息化社会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儿童绘画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由于该程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简易的操作性,深得学生们的喜爱。现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大纲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小学信息技术画图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特点是求知欲旺盛,好奇心极强,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渴望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而且他们已有徒手绘画的美术基础,用计算机绘画,更能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在信息技术绘画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情境。经常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强烈的绘画兴趣,使他们对所学操作的技术、技能产生好奇心,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认识“画图”新朋友》一课中,我先上网收集优秀的学生获奖作品,同时自己创作一幅自画像,然后将它们制作成PPT幻灯片。上课时,我先运用范例法,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演示几幅优秀学生获奖作品,让学生了解“画图”软件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画图”软件的积极性,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表看法。接着我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能用‘画图’软件画出优秀的作品吗?”学生们都有不肯服输的特性,他们纷纷表示,只要学会了就肯定能画出更漂亮的画来。于是,我又运用讲授法,用多媒体演示画图工具的相关操作后,出示一幅自己的自画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再运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绘画任务——画自画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由地创作;最后师生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共同评出优秀的作品,并给予奖励。通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师生、生生相互协作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画图技能。

二、多法并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要想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绘画素质,就应该打破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绘画教学中,我始终围绕“学为主体,导为主线,以开发智力为核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来处理教与学。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通过多动手、多动脑来学习绘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归纳法、范例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在感性经验的积累中获取知识,使绘画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绘画素质有了较快的提高。

如在教《我改我画》一课时,我采用了“范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先让学生通过欣赏上节课的学习作品为引子,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打开文件”和橡皮工具的操作方法;通过“设计贝贝家的房间效果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新建文件”、设置画布的大小、直线等工具的操作方法。最后通过设计“学生反思”活动,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巩固知识,促进学生从他律转变成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把两种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绘画的技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绘制餐厅》一课时,我先采用了“范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欣赏作品,再发现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椭圆”“矩形”和“圆角矩形”等工具的操作方法;然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布置餐厅效果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椭圆”“矩形”和“圆角矩形”等工具的操作方法;最后采用“归纳教学法”,通过设计“学生反思”活动,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巩固知识,促进学生从他律转变成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把三种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自主创作,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中学”。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然后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如在教《制作贺卡》时,我以“绿色出游”和“不一样的春节”等内容为题,要求学生绘制一幅图画。我按照“创设情境——自主创作——指导点评——反思点评”的程序,教师少讲,注重引导,鼓励学生自学、参与、实践、发现,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独立钻研的精神,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构思,努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在学生创作之前,我请学生代表谈谈作品的主题及构思。经过学生们互相讨论后,学生们开始自主创作。在绘画过程中,我巡查并对学生作品作出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学生创作完成后,我通过展示部分学生作品,由学生代表点评,学生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最后由师生共同评出最佳作品给予奖励。

在这一课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作中,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自主创造的能力,并使其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同时他们也学会欣赏别人,学会互相学习,培养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为此,在教学当中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因此我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学生由于家庭等原因,其学习起点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如我校靠近城郊,学生大多来自周边的农村及外来务工子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设立多个学习小组,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在课堂上,我提出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才算完成了教学要求,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体会到绘画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给部分学生留有更大创作的空间,在学生完成扩展任务后,给予相应的奖励,以达到学生互动互学,共同提高。

五、学科融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信息技术绘画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根据学科的特点,在“画图”教学中我努力加强信息与美术科的整合,比如让美术老师点评学生作品,提高学生的专业审美能力。去听听学生的美术课,与美术老师沟通交流,找出不同学科对绘画的要求的相同点,让学生了解到各有所长,各有优点,使学生在点、线、面中感悟美,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如在教《美化校园》这一课时,我通过美化校园任务这一主线,把“刷子”“喷枪”“文字”工具的学习有机结合,先让学生动手尝试探究“美化校园”,初步感知利用“刷子”“喷枪”工具画画的一般操作方法,然后再布置巩固练习任务为校园设计花圃,深入学习“刷子”工具各种样式的应用,最后再渗透英语学科知识,要求学生在自己创作的图画上添加文字。整个过程从易到难,从基础到应用,逐步掌握新知,把零散的知识串成一条线,有助于学生梳理所学知识。通过与其他学科整合,提倡资源共享,使我们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以上是我对信息技术绘画教学的几点看法,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示。总之,小学信息技术绘画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绘画的技能,以促进学生用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画图绘画创作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画图理解“同样多”
《一墙之隔》创作谈
画图理解“多多少”
创作随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