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课堂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2017-01-26 21:12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审题解决问题解题

(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简朴小学,广东 汕头 515139)

数学是在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中产生的。当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数学本身的发展,使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样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中,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问题作有条理的分析、预测和进行创造性地探索和解决,一方面是让学生能运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课程情景中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模型、求解、假设、推理等加以解决。因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又是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需要,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探求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我在数学教学中,着重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激发其学习动力,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就要有好的导入。常用的导入方法有:1.创设情境导入法。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和实际目标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2.故事激趣导入法。这是把新课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编成故事,通过新颖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到愉快而又充满探究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3.设置悬念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上学期,我在教学五年级《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就用到故事激趣导入法。授新课前,我讲了一则有趣的故事:古希腊国王希罗命令手下工匠用一些纯金做了一顶皇冠,做好以后,国王怀疑工匠是否用别的物质替代了金子,便请阿基米德设法判断,阿基米德接受国王的命令后久思不解。一次阿基米德洗澡,发现身体进入浴盆的时候,浴盆里的水溢出盆外,当时,他立刻意识到可以用溢水的方法来检测金冠的纯度:虽然用两个体积完全相同的盆装满水,当不同质料的物体放入水中,尽管质量相同,但是,由于体积不同,溢出的水必然不同,这样将金冠与其他同样质量的纯金放入两只体积完全相同的盆中,然后根据溢出水的重量是否相同就能立即鉴定金子的纯度。这问题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教学新课时,学生都能很好地运用“排水法”这一知识解决这一节课所出现的新问题——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整节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课堂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应用题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使题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并形成较高的审题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来强化训练,几乎贯穿我们数学教学的始终。在开始训练阶段,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读题做到建立表象,明确问题,找出关键并作记号。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在关键字词句下划上重点标记”这一要求。教师还可以经常出些“陷阱题”“刺激”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审好题目的重要性,这一点还是比较容易做到。我在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时,为了比较一步解答和两步解答的题时,都要求学生在关键字上划上标记,例如:①男生60人,女生是男生的8/10,女生有多少人?②男生60人,女生比男生少1/3,女生多少人?强调一个数是(比)另一个数的(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不同解法。

(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重视解题策略的回顾和反思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如能正确地识别问题的模式,分析出问题的思路,就能很快地收窄思考问题的范围,为正确选择

解决问题的思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目前小学生解决实际题的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主要表现为对问题的情境语言缺乏常识性的了解,不善于利用等量关系去解决问题,即找不准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这方面就属于模式识别研究范围内的问题。变式训练是一良策,学生可以从题目的变更中了解与应用问题密切相关的术语,而且通过背景的变换,达到强化模式的目的。在采用变式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引导学生实现模式识别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决不能就题论题,要教方法、教思想,从而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和策略反思的能力。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数学解决问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运用到解决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三)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要补充;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开放题的特点是可以有多种解决的策略的,如著名牛吃草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列表、猜测、假设策略和方程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以上提到的之外还有很多,如画线段绘图策略联想相关问题策略,还有关系、传递与反传递、归纳、剩余等推理策略,利用模型绘制策略,排除策略,等等。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能注意到以上几点,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而且还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取并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以及能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信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特别是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能促进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反思等学习品质的养成,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较好地达到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珊.小学高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J].数学大世界,2010(3).

[2]刘彦.谈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研讨会有感[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8).

[3]邓秀云.浅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1(20).

猜你喜欢
审题解决问题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用“同样多”解题
“三招”学会审题
解决问题的设计
缜密审题,准确建模,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