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景导入 演绎精彩课堂

2017-01-26 21:12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熊大白球领地

(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广东 湛江 524001)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学来说亦是如此,在一节课中,如果有了巧妙的导入,就可唤起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有效课堂这个“功倍”的目的。下面,笔者就有效导入新课问题谈些体会。

一、通过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玩乐是学生的天性,如果能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其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及正确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游戏公平”的课前导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师: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声音响亮)喜欢。

师:(热情洋溢)那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摸球的游戏(拿出一个装有20个白球和5个黄球的箱子)。现在请同学们听清楚游戏规则:摸到白球老师得一分,摸到黄球同学们得一分,怎么样,有没有信心赢?

生:(信心十足)有。

师:谁第一个上来摸?

生:(有点丧气)白球。

师:(微笑)请看,老师也摸了一个白球。

学生和老师轮流摸了10次之后,比分是2比8

生:(勇敢急切地举手)老师,这样的游戏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猜测)箱子里面的白球可能比黄球多。

老师把球全部拿出来验证学生的猜测

师: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生:两种球的数量不相等。

师:既然游戏不公平,那怎样设计游戏才公平呢?你们有什么好想法?带着这些思考,我们一起学习探索——游戏公平吗?(板书课题:游戏公平)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这节课上,教师设计生动有趣的“摸球”游戏,师生之间进行pk,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的比赛不公平,怎样的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当学生有了比赛不公平的“疑”,就会有接下来怎样设计规则才能公平的“思”。这样,学生会因需求而产生动力,进而能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二、借助故事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借助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激发他们发现问题、探究新知。例如:在讲授“什么是面积”时,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那个光头强、熊大、熊二的动画片吗?这个故事还可有这样一个版本:一天,向来不和的他们想到一个和平的解决办法:从太阳升起到下山的这段时间内,每人用绳子绕森林一周,所围成土地的大小就是其各自的领地。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它们,你会怎样围?

生:我会尽可能围得大一些。

师:好的,因为熊大、熊二是两兄弟,所以现在只要请一名同学和老师分别扮演光头强、熊大,规定时间内(学生齐数10下)在黑板上用粉笔圈出一周,比比谁的领地最大。(老师有意圈出一个周长很长,但面积很小的图形)

生:老师,光头强没有领地,因为它的图没有封闭。(扮演光头强的学生马上进行修正)

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光头强的领地在哪呢?(学生用一个手指点领地的中央)

师:光头强的领地就是这个点吗?怎样的表示比较准确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学生交流后认为用手掌不重复地摸完整个领地才是相对准确的;引导学生边摸边表达:领地表面的大小就是领地的面积。

师:“领地表面的大小就是领地的面积”,那在我们身边是否也有像领地这样的面积呢?(引导学生边摸边表述)

生: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课本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本表面的面积……

师:那什么叫面积呢?(引导学生概述并补充完整概念: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其面积。形成完整板书)。

《熊出没》这部动画片深受小学生喜爱,加之小学生具有好强的心理,肯定会觉得自己是正义的化身,一定要帮助“熊大”去赢“光头强”。鉴于这样的心理,同学们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帮助“熊大”解决难题当中去。这样,有了表现的欲望,就有了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探索的意愿;有了探索的意愿,就有了创新的结果,学生就在比较中轻松地掌握了面积的意义。

三、联系生活导入,拉近现实距离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研究表明,小学生容易对身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教师若能将数学知识巧妙地和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就是在身边”,对数学的畏惧心也会渐渐地淡化,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日渐浓厚。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在讲授“万以内数的大小”时,以如下方法导入新课。

师:知道照片上的人是谁吗?

生:黄老师。

师:对,暑假里,我和同事们一起出去旅游了。你们能看出我在什么地方吗?

生1:在一座山上。

生2:还是座不一般的山。

师:是的,这座山海拔2 000多米,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知道是什么山吗?

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纷纷猜测。

师:老师给出一个条件,它是我国有名的“五岳”之一,请你们猜猜可能是什么山?

大屏幕上依次出示:东岳泰山1 532米;南岳衡山1 290米;西岳华山2 160米;北岳恒山2 017米;中岳嵩山1 440米。

生1:可能是华山。

生2:也有可能是恒山。

生3:不可能是泰山、衡山、嵩山。

师:为什么?

生:因为老师告诉我们这座山有2 000多米,而那几座山没有满2 000米呢!

师:再给你们一个条件,它是“五岳”中最高的山。

此时,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张站在由金庸题词的“华山论剑”石碑旁的照片。

生:(兴奋地齐说)华山。

师:刚才我们比了5座山的海拔高度,生活中还有许多数也可以拿来作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数的大小比较)

黄老师巧妙地将“万以内数的大小”的知识“安插”在“五岳”山的海拔高度上,导入连接非常自然,而且水到渠成。这样一来,将原本比较乏味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更为亲切,枯燥的知识也变得格外生动,学生也可以有话可说。

四、抛出问题导入,唤起探索欲望

运用这种导入法时所提问题应力求简单,既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也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笔者以讲授“有趣的推理”为例演示。

师:老师特别喜欢郊游,上周末我去了湛江的一个著名景点郊游,你们能猜到老师去哪了吗?

生1:东海岛。

生2:南国亚热带公园。

师:也有其他可能哦。

生:湖光岩。

师:我也很喜欢这个地方。你们猜得对不对呢?答案就藏在以下这三条信息中。

课件出示:请根据下面的选项,猜出一个著名的景点:

a.它在湛江。

b.它是八景之一。

c.它里面有玛珥湖。

生:知道了,是湖光岩。

师:你这么快就能找出答案,肯定有秘诀。能否和大家分享?

生:因为信息里面有玛珥湖,而且它在湛江,所以确定它就是湖光岩。

师:你是先从重要信息入手,再结合上面的两条线索进行连续思考,最后确定是湖光岩。刚才,同学们细心抓住了关键信息,进行合理分析,推测出正确的结论,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就将其称为推理。

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有趣的推理。(板书)

要让学生容易进入状态,而且做到积极参与讨论,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学生熟悉的人或事物“入手”。因此,在上课伊始,就抛出“猜猜老师郊游的地方是在哪里?”的问题,使学生在好奇中引发思考、判断、推理,并对推理问题产生深厚兴趣,从而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除上述几种方法外,还有多种导入方法:如开门见山导入、实物直观演示、借助多媒体等。不论是何种导入方法,教师都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出发,努力做到一出场就先声夺人,先声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启学生的思维之旅,使学生“乐学”“爱学”。

猜你喜欢
熊大白球领地
消失的亚特人之领地
熊熊乐园环游世界
学写留言条
熊熊乐园环游世界
熊熊乐园环游世界
中恒美:着力打造中国高端铝材新领地
概率中的摸球问题
走迷宫
把握教学要求 凸显知识本质
马晓春坚守最后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