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不同教学环节的应用

2017-01-26 21:12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零用钱统计图马克

(梅州市大埔县大埔第二小学,广东 梅州 514200)

赞可夫说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将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原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到与所学知识相匹配的原型,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

长期以来,有一部分学生畏惧数学,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这和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有很大关系,数学知识不像语文知识那般生动形象,它以抽象思维为主,因此数学这门学科给人以“高冷”的印象。改变这一印象的有效途径就是创设情境。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操作情境、竞赛情境,将知识同情境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一种活动,我们把数学看作一种活动,并把数学学习看作是有指导的再创造。与传统的教学比较起来,教学重点从教学结果转向了教学过程。”由此可见,创设有效情境在数学学习中是何等重要!

一、分体式创设情境

一节数学课大致分为引入、新课、练习这三个环节,情境创设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新课导入的情境创设、探索新知的情境创设、实际运用的情境创设。一堂课,开始的几分钟可以称为黄金时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其后续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在新课导入这一环节煞费苦心,利用讲故事、观看动画、还原生活场景等多种手段,力求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数学问题当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探索新知这一环节,现行数学教材上安排了很多情境图,特别是主题图,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编者的课程理念。教师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再现图画,以此为依托让学生根据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力,观察、了解图画的意思和情节,提出问题或补充问题与条件,由此展开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些知识只有一幅情境图,有些知识由数幅情境图组成,随着知识点的展开和深入,情境图起着各自的作用。

例如:在“生活中的比”一节中,课本设计了3个情境图:第一个是学习同类量的比;第二个是学习不同类量的比;第三个是学习求比值。对这3个情境图的学习,基本上涵盖了比的相关知识。教师应该吃透教材,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学习轻松掌握知识。在巩固运用这一环节,不少教师创设了竞赛情境,围绕新课设计闯关环节,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知识难度螺旋上升。通过竞赛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强化,还能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准确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知识的衔接点或转折点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锻炼其思维能力,提高其学习数学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精神,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二、首尾呼应式创设情境

有效地进行情境创设的策略:围绕教学目标及内容,创设真实、自然、富有个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情境的选择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妙趣横生、内涵丰富,还要鲜活生动、科学合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解决突破重点和难点,创设有效情境。

在讲授“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教师先用“龟兔赛跑”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引入,指出第一次比赛兔子输了,于是决定进行第二次比赛。这时聪明的兔子想出了一个妙计,教师此时展示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的情境图,兔子提议这回乌龟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一圈,兔子沿着圆形路线跑一圈,教师提出疑问:这样的路线公平吗?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又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圆周长的概念,接着进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后,进一步论证:小白兔设计的路线是否公平。第二次比赛以乌龟失败告终。于是两人决定找山羊爷爷评理,山羊爷爷给他们设计了这样的路线图:在大圆里画了两个相切的小圆,一个沿着大圆跑一圈;另一个沿着两个8字形的小圆路线跑一圈,让学生对此进行评判,这样的路线设计公平吗?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始终贯穿着龟兔赛跑的故事,首尾呼应,新课引入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知识运用时,又反过来解决新课提出的疑问,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龟兔赛跑这一教学情境展开,使得知识与情境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合理的情境素材,精心设计情境过程,智慧地把握学生情感,使之与知识同步升华。

三、整体式创设情境

整体式创设情境是指将整节课作为一个故事情境,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呈现知识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情境创设的关键词:“情”字,给冷冰冰的知识赋予了浓厚的感情色彩。情境教学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学生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出来了。要做好情境创设,就要求教师充分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及智能水平,从而才能做到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有效地创设情境,从而产生一定的“问题”,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马克的零用钱”这节内容如下:马克每周只有3元的零用钱,可是其他的同学都是每周5元零用钱。他觉得不够,于是提出让爸爸给自己增加零用钱,可是爸爸认为他的零用钱已经够了。马克想了很多办法让爸爸给他增加零用钱。有一次他在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时候,举着大牌子从爸爸面前走来走去,牌子上写着:让我高兴点,涨涨零用钱。可是爸爸没有理他。第二天马克在家里的很多角落用便利贴贴上这样的字句:别忘了给马克涨些零用钱。可是爸爸好像没有看见一样。后来马克在爸爸的工作日志上留言:上午10:00,会见马克,讨论钱的事。结果爸爸带马克去了动物园。星期一的时候马克在上课的时候,学会了条形统计图,于是马克有办法了。马克做了一个条形统计图,上面是班里各位同学的零用钱数目,他的是最少的,他把统计图拿回家给爸爸看,爸爸显然有些动摇了。后来马克做了同学们在家里做家务活的统计图,他做的家务是最多的。后来爸爸受到马克的启发,也做了一个条形图,结果赢得了客户,他们一起出去吃饭庆祝,在庆祝的时候,马克爸爸终于答应给马克涨零用钱了。在马克要求爸爸给他涨零用钱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他在发现抗议和蛮干无效的情况下,很快就想到另一条出路,运用所学知识和爸爸平心静气地摆事实、讲道理,最后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机地渗透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的优势。学生感受到了马克的情绪变化这一过程,同时又真切体验到了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一切新的学习都建立在以前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选取那些学生周边的熟悉、生动而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社会现象,经过甄别、加工与提炼,使之成为切合学生实际的能形成知识迁移的学习环境,将具体的情境与建构新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猜你喜欢
零用钱统计图马克
连通器及其应用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Saving Money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Asian Insights in Davson Art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捐款
中间价格
妈妈拿我零用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