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2017-01-26 21:12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统计图教材教学方法

(阳江市阳东区第三小学,广东 阳江 529900)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还是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数学中的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以及分析数据等手段,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和预测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领域,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社会现象、大部分团体的意向,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增强调查和动手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大纲,更是对统计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误区,诸如教师对统计教学的不重视、对教材的不理解、课堂上难以操作,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学习的目标不明确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统计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统计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一、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一直以来在数学课程编排中都只是一种依附存在,直到2001年数学课程改革才第一次将统计内容贯穿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始终。它的起步是比较晚的,所以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有的教师对统计教学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明显,学生未能从统计学中培养能力,锻炼思维。

(一)教师对统计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统计的教学已经列入小学数学的重要领域,但有的教师还未意识到统计教学的重要性,对于统计教学也是马虎应对,只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统计图的名称和作用,照着教材做一个简单的处理,并没有对统计教学作一个深入的研究。我们不是在教学中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统计,形成技能,通过现象认识本质,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

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教师没有积极利用优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统计教学,例如:对于统计图的使用,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记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学生恐怕还是不能很好地利用。对于平均数的教学,也只是告诉学生一种计算方法,求出结果,学生不能从理性上认识平均数所反映出的作用和包含的意义。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主动性,与我们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符合。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处于感性认识为主的小学阶段,只有兴趣才能引导学生的学习。但是由于教师的不重视,没有采用优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烈,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对统计教学产生厌倦的心理,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二、统计教学中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能够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到角色之中,从而比较容易完成教学任务,统计教学也可以利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将学生的知识点贯穿于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愿意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教师善于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将它情景化,运用到课堂中,使它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整理、搜集资料。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习知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在人教版的统计教材中,对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统计,教师可以叫学生上台表演喜欢的体育运动,然后调查喜欢这类的同学有多少人?全班对这类同学的举手情况进行记录,然后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制成统计图,教师先不要求要做哪种统计图,让学生完成后说说他的想法,从而巩固了各统计图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情境教学有利于把复杂、枯燥的统计知识变得具体化、生活化,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事半功倍。

(二)深入研究教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育界曾经很流行的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现在严峻的课程改革,我觉得这句话已经要改成:“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水龙头——取之不尽”。由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要对教材有所了解。教材中对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有很明确的要求,教师在研究透彻后才能指导教学,比如统计图的教学就要求学生会绘制统计图,有的教师怕实际操作起来麻烦,所以会忽略这环节的教学和指导,从而忽略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学生在绘制图表过程中,能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从理性上感知到图表的作用和使用,这比于传统教学中单纯地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会主动思考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多是将知识内容进行灌输,不能很好的让学生进行理解,而小学数学的统计知识,主要还是从实际出发,通过知识点的穿插,来进行概念的贯彻。所以,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发言,说出自己对统计知识不同的想法,还可以对其中比较新颖的统计方法,通过大家积极主动的交流,互相进行探讨,让学生的思维灵活起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分享自己在统计中的新发现的知识点,同他人分享,互相学习。

统计学离不开实践,可以安排学生自由地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数据调查,如:同学的身高、喜欢的电视节目等。再次,可以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情进行统计,如一周的天气、每天从家门口经过的汽车数量、品牌进行统计。这样,让学生感知统计源于生活,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而又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着。鼓励同学做好统计表或者统计图,使学生在调查实践中更好地掌握了统计的有关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统计学是小学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实现素质教育的养成,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燕.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杨兰.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学生之友,2013.

猜你喜欢
统计图教材教学方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